首页 百科知识 多维现代性批判视阈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

多维现代性批判视阈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性”描述的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特性。当前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应将其置身于多维现代性批判视阈之下,格外重视其“出场路径”,在对现代性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念和资本主义制度观念等展开批判的基础之上,才能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主体观、生态理性观、生态和谐价值观和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

覃世艳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摘 要:生态文明理念是对现代性理论及其现代化实践进行批判反思的积极成果。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应重视其“出场路径”,在批判现代性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的基础之上,建构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自然”生态主体观,不同于现代性工具理性经济理性的“人类—自然”生态理性观,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价值本位的“人类—自然”生态和谐价值观,以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

关键词:现代性;生态主体;生态理性;生态和谐价值观;生态社会主义制度

“现代性”描述的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特性。在人与自然已经呈现紧张对峙关系状态的现代社会的今天,生态文明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现代性的术语,恰恰相反,它是对现代性理论及其现代化实践的积极反思性的批判成果,“反思性,是对所有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1](P32)现代性理念号召“人为自然立法”,张扬理性精神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主张“理性人假设”,主张用人的理性取代神性、自然性。现代性对自然、神祛魅的结果是培根主义的胜利:伴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杠杆,人类在自然面前日益彰显其“理性的狡计”,“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2](P329)主体人越来越迷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权力”,人在自然面前节节胜利、自然在人面前节节败退,人控制了自然[3]。然而,物极必反,现代主义的祛魅带给人类的是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最终自然界“报复”了人类,“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P383)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当前各种生态组织、绿色政党和红绿对话等大量涌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及其制度设计中,国内学术界仍然存在着有待澄清的说法,比如,处于工业文明时代的马克思既有生态思想也有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属于现代性理念、现代资本主义已经或者能够将生态文明付诸现实、生态文明制度既可以是社会主义的也可以是资本主义的……实际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社会文明范式的生态转型[4],是不同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人类高级文明形态,它本身是现代性批判的产物,需要跟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才能具备现实性维度。当前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应将其置身于多维现代性批判视阈之下,格外重视其“出场路径”,在对现代性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念和资本主义制度观念等展开批判的基础之上,才能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主体观、生态理性观、生态和谐价值观和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