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就要建立起统一的道德价值观,使百姓服从统治者的统治不是慑于外在的压力,而是遵从内心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现实需求。倡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一种聪明的统治方式,这意味着:每个人生活中的不满,首先要通过反思自身获得解决。

——《礼记·大学》

释义: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

点题:

儒家认为,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国之治乱取决于国人的道德修养,而不在于法令的疏密。秦律“密如凝脂”,难免二世而亡。齐家、治国、平天下,皆要把修身当作根本,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才能实现。儒家还特别强调,国家的管理者,特别是最高领导者(国君),更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然后才能管理好别人、管理好国家。

链接:

《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论语·述而》——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荀子·富国》——

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

扬雄《法言·修身》——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延伸悦读:

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历代统治者坚持“外儒内法”,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一直倡导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不管有多少种理论,其要旨就是:统治者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民众弃恶向善,从而建立起符合道德规范的社会秩序。这样,以德治国就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民众对统治者倡导的道德不买账怎么办?按照孔子的观点,就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不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但是,在“礼不下庶人”的情况下如何使民众跟随统治者一起向善呢?那就要建立起统一的道德价值观,使百姓服从统治者的统治不是慑于外在的压力,而是遵从内心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现实需求。这种统一的道德用现在的概念解释就是“意识形态”,所以,马克思说:“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两千多年传统社会的历史表明,以德治国思想的统治是有效的统治方式。

儒家通过“修齐治平”的道德阶梯和“反求诸己”的修养方式,为天下人设计了一套成仁成圣的路径。按照这种方式生活就是有道德的生活,反之则被社会所唾弃。倡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一种聪明的统治方式,这意味着:每个人生活中的不满,首先要通过反思自身获得解决。正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