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找准角度才能端正态度

找准角度才能端正态度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要经常有好的想法和行为,并努力去实践这些想法,不能让外界环境的好坏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只要找准人生中的目标和角度,并且端正心态,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掌控好自己的人生。所以做人做事都要找准角度,端正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一个人的心智,才可以慢慢长大成熟。在王阳明的学生中,钱德洪算是优秀学生了,他也是用老师的心学回答了试卷,只是他落榜了。

“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寿夭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传习录》

外界的环境我们永远都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握好自己选择的方向,找准角度,完善自己,改变命运。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要经常有好的想法和行为,并努力去实践这些想法,不能让外界环境的好坏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只要找准人生中的目标和角度,并且端正心态,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王阳明的学生王艮有一天出游回来,王阳明问他:“你出去游览都看到了什么呢?”王艮回答说:“我见到满大街都是圣人。”王阳明听后说:“你看满街的人都是圣人,那么满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某一天,王阳明的另一个学生董沄出游回来之后,看到王阳明就说:“我今天见到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王阳明于是问道:“你见到什么奇特的事情了?”董沄回答道:“我看到满大街的人都是圣人。”王阳明回答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过是最平常的事情罢了。”为什么王阳明要如何回答呢,原因就在于王艮为人处世棱角还在,而董沄却是迷迷糊糊中有所领悟,所以王阳明才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故意反着回答而教导他们。

同样的一句话,角度不同,态度也就不同。王艮看到满街都是圣人,却没有看到别人看他也是圣人;而董沄觉得看到满街都是圣人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所以做人做事都要找准角度,端正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一个人的心智,才可以慢慢长大成熟。

1523年是大明朝进士考试的时间,很不幸出题的都是朱熹理学的门徒。他们出的考卷是这样的:朱熹和陆九渊的学说本来是泾渭分明的,可是现在却有人认为两者是殊途同归,这不是在贬低朱熹吗?此等小人的险恶用心跟宋朝的何澹、陈贾有什么区别?如今此人还在到处蛊惑人心,宣讲什么低级学说,咱们是不是应该将此人的书全部烧掉,然后将他的思想都扼杀了?

很显然,考题中所谓“小人”不就是指王阳明吗?这哪里是考题,简直就是对王阳明赤裸裸的攻击。考场之中,王阳明的学生徐珊看到这个题目之后,心中想,我怎么可以不顾自己的良知而去迎合这错误的言论呢?于是乎放下笔,走出考场,选择主动落榜。而王阳明的其他学生中欧阳德、魏良弼等人则与徐珊不同,他们用老师心学的主旨思想去回答了这个问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二人居然高中进士。在王阳明的学生中,钱德洪算是优秀学生了,他也是用老师的心学回答了试卷,只是他落榜了。钱德洪见到老师后,表示非常恼怒如今朝廷的时事。可是王阳明听后却大为欢喜,他对学生们说:“圣学从此可以光明了!”钱德洪觉得老师肯定是被这件事情气糊涂了,便问:“老师,连考题都公然反对您的学说,您怎么倒说圣学从此光明了呢?”

王阳明微笑着说:“你反过来想想,现在连进士的科考题目都要质问我的学说,那不就证明我的学说已经被天下的学子都知道了吗?他们觉得这样是在攻击我,殊不知这是在变相宣传我啊?如果我的学说真的错了,那么经过这么一宣传,肯定会有学生去找对的学说。而我的学说如果说是对的,那么必定会被那些有识之士认可。咱们现在真是该好好地庆祝一番啊!”

钱德洪听了老师的解释之后,不由地对老师这种乐观态度感到钦佩,并且心中自愧不如。仔细想一想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听起来那么让人不能接受,换个角度想问题,一切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或许真的是因为这次科举考试的原因,王阳明的心学风靡了整个大明朝,就连朱厚熜身边那些道士秘书们也开始对王阳明心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时不时在皇帝面前提几句。而朱厚熜心中也感到迷惑,如果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为了修身养性,那么他那些学生大可以去个深山老林之中修炼,怎么会成为科举的试题了呢?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心灵中的世界才是真正最为广阔的世界,只要将那些杂乱的思绪和念头收回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人生,去思考人生,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外界的束缚之中超越出来,获得无穷的力量。

接受现状,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可以从容自在地应对万事万物,无惧人生中的一切风雨,生活中的一切自然也就豁然开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