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孔子晚年返鲁著书

孔子晚年返鲁著书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鲁哀公与季康子的尊贤公元前484年,孔子已六十八岁了,在这之前他的弟子们在鲁国一再建立事功,鲁国执政的季康子听从冉求的建议,派人以重礼到卫国请孔子回国。这是说明孔子“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情况。由孔子对六经的整理,知孔子晚年回鲁著书,对世人、对全世界的极大贡献。孔子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们皆依古礼为师服丧三年。

(1)鲁哀公与季康子的尊贤

公元前484年,孔子已六十八岁了,在这之前他的弟子们在鲁国一再建立事功,鲁国执政的季康子听从冉求的建议,派人以重礼到卫国请孔子回国。

孔子回到鲁国后,鲁哀公与季康子以“国老”之礼相待,时常向他询问为政之道。哀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答以“为政在人”,接着对鲁哀公讲政治与人道伦常、人事秩序的道理。哀公又问孔子:“要如何做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孔子说:“用好人,压抑坏人,使坏人变为好人。”然而鲁哀公与季康子是理解不了这些道理的,所以还是没有请孔子出来主政,不过鲁哀公还是很尊重孔子,以孔子年事已高,便尊为“国老”予以优厚的礼遇。

(2)晚年的著述

乐得颐养天年的孔子,从此专心从事著述,本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的谦谦之精神,开始潜心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赞《周易》。

①《诗》在孔子以前即成规模,但经过长期的沿传授受,其中出现许多错讹、散乱之处,孔子去掉重复,调整编次,配合乐曲,最后选定为305篇。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305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于合《韶》《武》《雅》《颂》之音。”

②关于《乐》。孔子自述道:“吾自卫返鲁,然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是说对《乐》进行整理,例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没有仁德的人如何对待礼仪呢?没有仁德的人如何对待音乐呢?孔子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大音乐家,他既是音乐的实践家,自己能唱歌,同别人也能合唱,又对音乐有极高深的欣赏水平。史书记载:孔子在齐国听了《韶》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并说:想不到音乐感人之深,到了这种程度。即是会通《周易》第十六卦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的意涵。

这是说明孔子“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的情况。

③关于《礼》。孔子一生最重视的是“礼”,认为对于个人来说礼是处事立身的准则,他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又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意即一个人能使自己的言行都合于礼,也就达到了“仁”的高度。

④《书》,后世称为《尚书》《书经》。在孔子之前已有《夏书》《商书》《周书》等散篇流行于世。《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年追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经过后世的增益,至汉代才被称为《尚书》。《汉书·艺文志》也说:“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所以说,今存《尚书》尚有孔子的贡献。

⑤《春秋》一书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编年史,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记载了春秋时代242年的历史。他是孔子根据鲁国史籍加以整理编订而成的。《孟子·滕文公下》载:“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

因此可以说,孔子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整理、传授古代文献方面,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⑥《易》是讲事物变化的书,是说天地人三才之道,是道宇宙间穷尽的大道理。在孔子以前,《易》即有了《连山易》《归藏易》及《伏羲易》,到孔子研易时,也更有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之道。

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年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见过《易》,而且进行钻研,《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两卦是《周易》的初名。

《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不但见过《易》,而且还下过一番苦功,从孔子的好学精神看,这是很有可能的。

在现存的《易传》中,皆含有从做人、应天、配地到圣人、贤人、君子的至理,与孔子的思想、理想是一脉相承的。

根据以上四项佐证,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孔子少年研易,中年喜易,晚年更乐易。因此,司马迁所说的“孔子晚而喜易”是其来有自矣。

由孔子对六经的整理,知孔子晚年回鲁著书,对世人、对全世界的极大贡献。

(3)孔子晚年所遭遇的三大困

①孔子六十九岁时,独生子孔鲤的去世(时年五十岁)几乎令他痛不欲生。老年丧子,其伤痛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②七十一岁时,更令孔子几乎活不下去的,是得意门生颜回英年逝世。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子心目中道统衣钵的继承者,然而颜回不幸早夭(时年三十二岁),这对孔子的打击比晚年丧子还大。因为孔鲤虽死,还有贤孙子思,但失去了颜回,千古不轻传之真理还有谁能承袭呢?莫怪乎孔子哭得非常哀恸!道:“天丧予!天丧予!”由此可见孔子看重道统继承问题之一斑了。

③孔子七十二岁时,孔子另一位学生子路,惨遭横死,尸体还被剁成肉酱。子路只差孔子九岁,追随孔子最久,也是民间传述的《二十四孝》中百里负米养亲的男主角。子路死后的来年(公元前479年)春天,孔子在这一连串的冲击后,终于病倒了,最后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三岁。孔子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们皆依古礼为师服丧三年。三年后大家决别而去,弟子子贡又于冢旁建庐,再守墓三年。以后弟子与鲁人迁往孔子冢居住者百有余家,此处也被尊称为“孔里”,后世逐渐扩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规模最大的“孔林”(至圣林)。

山东曲阜孔府孔子圣像

孔子一生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世人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一生本着“有教无类”之心,来教授学生,以使当时的人民不论富贵、贫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因材施教”的方式,培育了各种人才,尤重视人格教育。

他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一生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学思结合,治学严谨,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他的贡献更见于创立了“儒家学派”,是本乎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大业。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帝王对孔子思想不断给予肯定,尊崇孔子、崇尚孔子所开创的儒学,对孔子屡加谥封褒扬,尊其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爵之为“素王”,受万代景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