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极图“所用以得知识”辩

太极图“所用以得知识”辩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看到这个结论,当代的人们一定会发出质疑:在我国学术史上,阐述天地、宇宙、万物之“普遍之真理”太极之学的本源真的是“天地自然河图”?古代“所用以得知识”的方式太离奇了吧?因而,由“夏秋大水之时清澈的洛河水冲击浑浊的黄河水所形成的黑白相间的漩涡”演进为那个时代“所用以得知识”的“太极图”,正是古“文”产生的普遍形式。

看到这个结论,当代的人们一定会发出质疑:在我国学术史上,阐述天地、宇宙、万物之“普遍之真理”太极之学的本源真的是“天地自然河图”?源于夏秋大水之时清澈的洛河水冲击浑浊的黄河水所形成的黑白相间的漩涡?古代“所用以得知识”的方式太离奇了吧?再多的质疑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分黑白的声讨!张其成先生就在《易图探秘》中对这种结论做出了声讨:“至于‘涡漩’一说,实属荒唐,‘涡漩’无处不在,如果能从中演化太极图,那太极图岂不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满天飞了?”[15]

然而,对于学术研究而言,面对的不管是质疑,还是声讨,都必须做出有理有据的说明。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以传世文献与地下材料共同论证的“二重证据法”是解答这些质疑甚至声讨的有力武器。

首先,我们从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出发,谈谈远古文化与“太极图”时代的“文”与“字”。

《三坟五典》是传说中最早的典籍。《路史》曰:“昔楚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及孔子求古之史记,自五典九丘之外,三坟八索已不得而见矣,后世不知其何书也。孔安国以为羲炎黄帝之书曰三坟,少昊颛喾唐虞之书曰五典,康成从之,而贾逵亦以三坟为三皇时书,五典为五帝常典。至马季长始以三坟为阴阳始生天地人之三气,五典为五行之说,籍外论之,岂其然哉?”又载:“晋武帝时南海太守晋陵鲍靓于元康二年二月二日登嵩高石室,见古三皇文皆刻石为字,靓以总五两告玄受之为之叙。云:三皇文者,古初以授三皇名为皇文。而三皇经叙则云:鲍君所得与世不同,靓后授之葛洪,是为三坟。其陆修静所得者则以授弟子孙游岳本止四卷,至陶弘景分析枝流稍至十一卷与今,皇文小异,然观三皇经文,虽号三坟,多是符架等事。”可见,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即三皇五帝之时的“文”是以“符架”为主的。在一个文字尚未产生或正在逐步形成的历史时期,“文”以“符架”为主,来表达人类的真知灼见及其思想是不难想象的。据《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即使到了夏、商、周时代,其太史令所掌古籍中也有“图法”。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所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综上所述,先秦时代,古“文”、“字”与当代的文字内涵是不一致的。古“文”多指“符架”、“图”、“依类象形”等远古图符,而古“字”则是指继古“文”之后产生的“形声相益”的“特定图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言的“文字”。从“太极图”诞生的时代看,太极图正是那个时代的古“文”。因而,由“夏秋大水之时清澈的洛河水冲击浑浊的黄河水所形成的黑白相间的漩涡”演进为那个时代“所用以得知识”的“太极图”,正是古“文”产生的普遍形式。

其次,我们再谈谈考古发现。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盖上的星图,1985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龟和玉版,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发现的蚌壳图形,乃至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距今8000多年的龟甲和石器上的符号,都一再说明远古图符的存在。

无可辩驳的考古发现,再加上前者所述历史上诸多曾被质疑的历史记载,以及诸多被质疑的民间传说——“语言”遗存等,无不将中华远古文明的核心一次次指向先天八卦、河图、洛书、太极、后天八卦、六十四卦等上古“图”、“符”。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图、符”表达的古“文”在那个时代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逸周书·谥法解》曰:“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可见,这些“符架”、“图”、“依类象形”等远古图符的古“文”在那个时代就是用来表达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认识成果的!那么,同样作为认识规律表述形式的“天地自然河图”——太极图在那个时代被用来承载人类对自然、生命、社会规律的认识当然是自然而然的!

更何况,太极图的发现产生于大禹治水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而他本人亦是那个时代集先人优秀思想于一身的代表。一个广泛参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敢于继承并发展前人成果的历史人物,其创新思想的诞生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即便如此,或许连大禹也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将这个“天地自然河图”即太极图提升到阐述天地、宇宙、万物之“普遍之真理”的高度,并成为其摆脱“天统万物”思想束缚的内在精神动力,进而将中国社会从“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推进到“天下为家”的私有制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