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孔子的现实意义

学孔子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学孔子的现实意义———确立学做圣人的教学方针儒家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人学做圣人。我们的教学事业,假如要学孔子,就有必要确立能使求学之人变化气质的教学方针。各儒家人物的学问,是从孔子那里继承来的,各儒家人物的功夫,其实就是孔子的功夫。这里所说的学孔子,其实就是走历史上儒家的道路。

六、学孔子的现实意义———确立学做圣人的教学方针

儒家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人学做圣人。历史上有些有识之士指出,教学的目的本来就应该是要人学做圣人。比如,明代的庞尚鹏就有这样的见解。他说:

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

(《庞氏家训》)

教和学的目的有多种多样:有为解决生计问题的,有为维持政权的,有为获取知识满足求知欲的,有为学得技艺的,有为获取功名利禄成名成家的,等等。可是,儒家的教学目的就是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内在的生命质量,这种提高就叫变化气质。我们的教学事业,假如要学孔子,就有必要确立能使求学之人变化气质的教学方针。

在历史上,我国的有些古人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作为学校的教学目标的。我们已知,如要提倡精神境界,就须调整心态,如要调整心态,就须实行心思向内用功,为此,古代的有些学校就会教学生实行心思向内的功夫,这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措施。关于在学校里推行心思向内功夫的情况,且看下面的有关论述:

朱子曰: “古人小学,只教之以事,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了。如今全失了小学工夫,要补填实难,只得教人且把敬为主,收敛身心方可。 ”

此言持敬乃教人切要之方也。敬者,彻上彻下工夫,小学大学皆不可少。但古人小学,只教之以事,如洒扫、应对、事长之节,皆日用常行底道理,便自养得他心住,所以习而安之,不知不觉自好了。如今则从幼所据守全失了小学工夫,到得后来,东捞西捉,虽尽费力,要填补实难。故教人无他法,只是把敬为主,整齐严肃,主一无适,以收敛其身心。身心既不放逸,则随动随静,中存有主,自然酬酢万变,体立用行,必如是乃可也。持敬之学大矣哉!

(《续近思录》)

持敬,就是指心思向内用功。收敛其身心,身心不放逸,意为心思向内不向外。主一,意为心态与天地相似,一指天地。无适,意为什么也不想,心思不在任何事物上。中存有主,相当于“虚灵自生” 。体立用行,体,指心本体,即自性、自我意识;用,指心本体的作用,其意思是以心思向内的心态做事,这情况就是前头所说到的“以直觉行事” 。总之,从朱熹的话中可以知道,古代的学校是实行心思向内的功夫的。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到,假如要儒家学孔子,就必须走从立志到心思向内用功这样的一个程序,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古代学校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学生也必须实行心思向内用功。我们已知,这个心思向内用功的做法,在《大学》中叫明明德、毋自欺,在《中庸》中叫存诚、持敬,在《论语》叫不违仁,在《孟子》中叫集义、求放心、以仁存心、以义存心等。各儒家人物的学问,是从孔子那里继承来的,各儒家人物的功夫,其实就是孔子的功夫。这里所说的学孔子,其实就是走历史上儒家的道路。从历史上看,凡是求学者似乎都被要求走儒家的那种学做圣人变化气质的道路。可是,不知儒家的道路,对于当前的教育来说,是否具有可以借鉴的意义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