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原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教育学原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教育学原理关于教育学原理方面的研究,甘肃教育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果卓然,并在国内教育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教育学原理已在甘肃的高等学校被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课程而开设,其教育内容、学科体系建设和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也均走在全国前面。在“七五”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教育的新认识》(四川教育出版社,19
教育学原理_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古代—1990年卷)

第一节 教育学原理

关于教育学原理方面的研究,甘肃教育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果卓然,并在国内教育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教育学原理已在甘肃的高等学校被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课程而开设,其教育内容、学科体系建设和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也均走在全国前面。

一、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教育战线得以拨乱反正,教育理论随之正本清源的任务摆在教育理论工作者面前,之后又在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和建设。这些涉及较全面、宏观的教育理论问题,教育理论界统称之为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纵观十几年来甘肃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的表现不仅是良好的,而且是卓有贡献的。在国内教育学术界留下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从所取得的成果看,既有在国内教育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也有出版的专著,还有学术会议上宣读、发表的成果。

(一)关于教育基本理论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1983年,胡德海在《甘肃教育》1983年第12期上发表了《我国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一文,论述了在粉碎了“四人帮”后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率先冲破“左”倾思想的羁绊,在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上拨乱反正的正确性和英明性,并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求上指出,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尊重,是关系着国家民族和党的事业的大事。1984年,他又在《教育科学研究通报》第2期上发表《我国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一文,对邓小平同志1983年给北京景山学校所作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从理论上、实践上作了阐述与分析,并对“三个面向”的核心和相互关系,以及实现“三个面向”的条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步入正轨之后,胡德海又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发表了一系列很有见地、很有影响的文章。他的《教育起源问题刍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年第2期)一文对人们较为熟知的教育生物起源论、教育心理起源论和教育劳动起源论作了分析和评判,尤其对我国一直视为无可置疑的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个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观,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它是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套用、推理而来的,是对马恩原著的有关论点没有真正读懂吃透的产物。作者通过对马恩思想本义的详细分析,指出“教育”和“劳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它们在本质属性上是不同的,教育不可能起源于劳动,而是起源于人类营谋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这一论点在当时国内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许多文章、书籍都把它当做一家之言加以引用或述评。他的《论教育的自在和自为》(《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年第3期)一文从黑格尔用“自在”和“自为”这两个术语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形态,以及马克思用“自在”和“自为”这一对术语说明无产阶级政治成熟和觉悟程度的不同阶段这些思想中受到启发,把“自在”和“自为”这两个术语在我国第一次移用到教育领域,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类宏观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情况,明确指出人类教育存在着自在教育和自为教育这两个不同层次、不同体系、不同形式和不同特点的教育形态,并且由教育的自在状态向教育的自为状态发展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认识言之成理,给人以新的认识和启发。他的《论教育现象》(《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1期)一文从研究教育现象有助于揭示教育本质这个高度,认为不能全面分析教育现象,就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育本质,并在我国教育理论界首次把教育现象概括为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教育意识(思想)这三个紧密相连的形态,对每种形态的教育现象都作了深入阐述。文章发表以后,有许多教育专业报刊、书籍给予了转载和介绍,受到同行的赞扬。他的《论教育、人和社会的关系》(《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作者对这个一般人看来很难把握的教育理论问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作了论述,指出了教育、人和社会三者之间明晰的关系: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教育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社会发展与进步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除胡德海的以上研究成果外,赵卫在1994年第10期《教育研究》上发表了《教师职业威信及社会地位问题的教育学考察》一文,从教育学的总体上,沿着教育发展的轨迹,探索了教师职业历史演变的脉络概貌,揭示了影响教师职业威信和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从而使教育基本理论中关于教师问题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西北师范大学胡德海、黄学溥和赵卫较为显著。胡德海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曾连续发表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教育研究》1979年第5期)、《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科学研究通报》1983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科学研究通报》1983年第3期)等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思路。黄学溥长期担任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令人瞩目。在“六五”国家级重点教育科研课题成果《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这部专著中,黄学溥担任“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渊源”这一难度较大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花近三年时间,钻研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有关卷本和黑格尔、费尔巴哈、亚当·斯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有关著作,写出了3万字的成果,基本上搞清楚了马克思、恩格斯从上述古典作家那里批判继承了哪些教育思想。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从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那里批判继承了“人有认识、行为的能动性”、“人的教育与发展的历史规定性和制约性”、“对教会控制学校教育和学校中宗教教育的批判”等;从亚当·斯密那里继承了“教育可以生产和改进劳动者的能力”、“教育费用是一种可以取得利润的投资性费用”的思想,等等。这个研究课题,当时国内几乎无人涉及过,因此,黄学溥的研究成果是具有开拓性的,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在“七五”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教育的新认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这部著作中,黄学溥担任了“用生产力标准看外国教育理论”这一子课题,从一个较高的高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生产力的标准,吸取各国优秀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加工改造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的历程。《教育的新认识》这一著作被列为《“七五”期间教育科研成果成就显著》(《中国教育报》1991年9月28日)优秀科研成果。黄学溥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系统研究成果,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这一专著上(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该书第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分析和阐述;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主要分析了毛泽东同志如何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第三部分则论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主要分析邓小平如何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该书线索清晰,对许多问题有独到见解,是我省第一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专著。赵卫是甘肃教育学原理这一学科领域研究的后起之秀,他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也较有影响。1992年,赵卫在《哲学研究》第4期上发表了《究竟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文,针对目前人们在这个问题研究上所形成的认识,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形成和方法论问题,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及其思想实质等作了重新考察,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1994年,赵卫又在《哲学研究》和《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上,发表了两篇较有分量的文章——《从劳动分工角度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论劳动分工在认识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及意义》,不仅详细考察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分工思想的本义,而且以此来研究重大的教育问题,既有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也有其实践意义。

(三)关于教育学自身的科学化问题和价值问题研究

主要成果有曾天山的《试谈教育学的科学化问题》(《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专辑)和阎淳冰的《教育学的价值论纲》(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论文,1993)。前文回顾了教育学发展的科学化历程,认为推动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是前人未竟之业,并针对当前教育学的非科学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强教育学科学性的若干设想,主要有明确研究对象、建立科学概念、梳理学科体系、确立理论基础、使用现代方法等。后文则提出了研究教育学价值的重要性,并把教学的价值划分为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认识价值分别加以论述,给人以新的启示。

二、教育学原理学科的理论建设

教育学原理认为一门课程在甘肃出现和开设,不仅在全国属最早,而且与之俱来的有关教学内容、学科建设,应当说也走在全国的前面。这方面胡德海的研究为教育学原理这门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年,胡德海在《教育研究》第3期上发表了《教育学概念和教育学体系问题》,全面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教育学原理这门学科的思考和观点。文章指出,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出现与存在,决不应把它看成是偶然的事情,而实与教育学体系密切相关,是我国教育学经历曲折的艰难道路后走向有序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有它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它既不同于教育哲学,也非教育基本理论此名称所能代替。教育学原理主要研究教育的普遍规律,各门其他教育学科则是研究教育的特点规律。因此,可以说,教育学原理是关于教育的普遍规律的学问,它是具体教育学科最原则、最基本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指导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学原理也可以称为一般教育学,或理论教育学,是教育学体系的基础理论部分或者说基础理论所在。它对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文章还指出,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建立,其意义和作用首先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教育学的总体情况和基本格局,各门分支学科在其中所占据的地位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等,从而有利于人们去学习其他分科和课程。应当说,教育学原理是人们学习教育科学的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入门课。并且,由于教育学原理的建立,各门特殊教育学也就不致各自分散游离,彼此无所统属,而可连结成为一体成为一门大的综合性教育科学门类。从这个意义上进一步讲,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所居的是主干的、主导的地位,既不能把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学混同起来,也不能把教育学原理同其他各门分支学科等同起来,这是正确把握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基本要求,也是正确构建教育学体系,认识教育学原理的作用与任务的重要前提条件。

文章还对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作了分析和探讨。首先是教育学自身,或说是教育学体系本身,其任务是理顺教育体系本身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关系,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体系、范围、性质、任务以及教育学的层次结构,教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等。我国教育学从其名称、概念到体系可以说长期以来乱麻一团,不深不透,急需从根本上予以清理。而理顺其中的种种关系、性质、任务等,只能是教育学原理这门学科所能承担的。其次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再次是探索教育现象的基本存在形态,并据此揭示教育规律。

胡德海关于教育学原理学科建立的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它触及了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必将对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正是胡德海努力的目标。他在几年前就按着他的设想,为研究生开设了《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其结构体系和诸多具体问题的论述,都有自己新颖的、独到的见解。他经过不断思考、实践和完善所撰写的专著《教育学原理》,为甘肃的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增添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