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家的努力

佛家的努力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佛家的努力由于佛家的事业目标比较高远,所以就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不做常人所做的事,修道者称之为断缘。佛道两家需要弃绝人伦,屏除百事,一力静修。洒扫应对是儒家培养初学者能具有良好的言语行为习惯的教学内容,属于伦理道德实践行为的训练。

五、佛家的努力

由于佛家的事业目标比较高远,所以就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这个道理可以用庄子的一个比喻“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来证明。路程越远,准备工作就要越充分。对于佛家的努力情况,且看下面一些引述: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以舍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话。

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

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蓄养人民、奴婢、畜牲。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和合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嫚,皆不应作。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佛遗教经》)

佛家的努力(道家也一样) ,就是一意静修,尽量不做常人所要做的事,也就是放弃对财富、名声、权力的追求,照《佛遗教经》所说,一意静修意思是不但白天要“修习善法” ,而且夜里(一整夜,包括初夜、中夜和后夜)也要修习善法。所谓善法,就是心思向内用功。比如这里“中夜诵经”的诵经,就是这样的善法。不做常人所做的事,修道者称之为断缘。断缘的目的,是为了能使心思更好地向内用功,据说古时候有的佛寺曾有这样的规定:凡是寺僧,不能积蓄一文钱,除了一个钵盂与一套换洗衣服及缝补用的针线包之外,不能带有任何其他私有物品,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并且必须是亲自乞讨来的。如需出门,不管路途长短,都必须一路步行,不可乘车骑马。《佛遗教经》中说到“以乞自话” ,是靠乞讨度日的意思。以乞讨为活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克服对财富的依赖心和追求心,并且还可以培养谦卑心。对于以乞讨为活这个内容,下面引述《金刚经》中的一段话来说明问题。《金刚经》开头这样说: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世尊,是释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当时与追随者“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但是他也是以乞讨为食的,而且还是亲自乞讨。这里的食时,是指将近中午时分。据说正规的僧人是每天“日中一食” , “过午不食”的。佛家(还有道家)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与常人的生活拉开距离,与常人的心理状况拉开距离,以此来培养超越凡俗的精神境界。

佛道两家需要弃绝人伦,屏除百事,一力静修。因此,甚至连生产的事也不能进行,只可靠乞讨度日。上面所引用的《佛遗教经》中就提到这个情况。可是,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佛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

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妙法莲华经》)

挑水劈柴无非妙道。

(《禅宗语录》)

上面说生产的事也不能进行,这里说生产的事可以进行,为什么要这样说?生产之事究竟可不可以进行呢?回答是,所做之事要看与实相是否相违背。实相,可以看做是形而上的宇宙本体,也可看做是形而上心的本体。与实相符合就需要心思向内,否则就是与实相违背。搞生产业是否会与实相违背,就看是否能在搞生产业的同时保持心思向内的心态,这是一个前提。在心思向内用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劳动,可是,假如是复杂的劳作,对心思向内的功夫就会有妨碍了。禅宗敢于说“挑水劈柴无非妙道” ,就是由于在挑水劈柴等劳动的同时,可以实行心思向内的功夫,做到修炼劳动两不误。对于禅宗的说法,有人提出疑问道:

既然挑水劈柴无非妙道,为何洒扫应对就不是妙道?

妙道,即符合于天道。是不是妙道,要以能否实行心思向内的标准来衡量。洒扫应对是儒家培养初学者能具有良好的言语行为习惯的教学内容,属于伦理道德实践行为的训练。洒扫,是指简单的劳动;应对,是指待人接物处理事务。假如以上面的标准来对照,就可以说,若要实行妙道,洒扫是可以的,而应对就要受影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