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先之以德”

“先之以德”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先之以德”对人来说,利益的满足是非常次要的,应该考虑的是“道”实现的情况,而不应该考虑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即“君子谋道不谋食”;担忧的也应该是“道”的现实,而不是贫穷等问题即“君子忧道不忧贫”(同上);其原因是“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同上),也就是说,耕种庄稼本身就内置着饥寒,学习本身就内置着福禄。所以,应该把道德放在首位。先之以德,则民进善焉。

4.“先之以德”

对人来说,利益的满足是非常次要的,应该考虑的是“道”实现的情况,而不应该考虑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即“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第170页);担忧的也应该是“道”的现实,而不是贫穷等问题即“君子忧道不忧贫”(同上);其原因是“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同上),也就是说,耕种庄稼本身就内置着饥寒,学习本身就内置着福禄。所以,应该把道德放在首位。

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乐。善者民必众,众未必治,不治不顺,不顺不平。是以为政者教导之取先。教以礼,则民果以劲。教以乐,则民弗德争将。教以辩说,则民艺img1长贵以忘。教以艺,则民野以争。教以技,则民少以吝。教以言,则民訏以寡信。教以事,则民力啬以湎利。教以权谋,则民淫昏,远礼无亲仁。先之以德,则民进善焉。(《郭店楚简校读记·尊德义》,第183页)

善与富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但是,富裕与和谐却没有必然关系,但没有和谐就不可能安定,不安定就不可能快乐;善的行为必然使民众归附,但人多不等于整治,不整治就不和顺,不和顺就不昌平。所以,治理社会必须以教化为先,在教化中,礼乐的教育尤为重要,其他诸如“辩说”、“艺”、“技”、“言”、“事”、“权谋”等都有负面影响。不说别的,就拿“教以事”来说,能够带来的实际效果是民众的能力得到积累,从此沉湎于利益的追求和满足之中。

道德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民众就可以进善了。想法是非常天真的。我们不禁要问,道德果真如此神奇吗?对人来说,“不谋食”、“不忧贫”,只要“谋道”、“忧道”就可以实现丰衣足食了吗?!所以,对孔子来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71页),甚至可以为了虚无的信义而不吃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第126页)。人可以不吃饭,但不能没有道德。这是真命题吗?在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系统里,礼仪居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在义与利发生矛盾的时候,“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荀子·修身》,第24页)以是为是,以非为非是智(知)的表现,在价值评断上,就是正直;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则是愚的表现。“害良”是贼,“良”就是贤良的意思;“保利弃义”则是最大的贼。在义利关系上,“保利弃义”显示的是,为了利益而牺牲放弃道德的行为是最大的忌讳。在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利益不能作为考虑或选择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