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的消失

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的消失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的消失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的恩格斯开创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即《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同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加入了国际科学哲学与科学史联合会科学哲学分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把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处理是适当的。

一、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的消失

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的恩格斯开创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即《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史料称,恩格斯原准备写成一部巨著,为此仔细研究了大量文献,写了十几篇论文和170多个札记,从1873年开始写作。1878年以前,他要写作《反杜林论》,因此只是为本书收集材料。1878年以后,他开始正式写作,写了大部分论文和片段,并拟订全书计划草案,写了导言。1883年马克思去世,恩格斯倾全力完成马克思《资本论》的出版校对工作,还承担主要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责任,虽然后来陆续写到1886年,但再没有时间继续写作,直到1895年去世。恩格斯并未为他未完成的手稿起一个名字。自然辩证法在恩格斯生前也从发表过,在他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1925年在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收录了恩格斯的这批手稿,其中包括辩证法、数学、力学和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对物质运动形式的分类,对科学历史、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等的见解,阐述了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念,对过去自然科学发现的总结和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由于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在人类思维中起作用,自然界的发展也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如果不自觉学习辩证法,自然科学家就会走入歧途,据此,1925年苏联结集出版时把《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冠以“自然辩证法(Naturdialektik)”的书名发表。在后来出版的《自然辩证法》中除去其中显然和《自然辩证法》无关的几篇札记,共包括10篇论文,169段札记,2个计划草案,共有181部分。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组织修改研究生学科目录时,将自然辩证法正式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并成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同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加入了国际科学哲学与科学史联合会科学哲学分会。同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把它分解为“科学史(授予理学学位)、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把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处理是适当的。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自然辩证法”改成“科学技术哲学”,简称“科技哲学”;在1997年颁布和2005年调整后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已经消失。这表明:在正式的学科定位中并没有把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组成部分、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混同“学术事业”、“学科”、“课程”与“理论”之间的定位差异,是在传统上自然辩证法给人以“大箩筐”之感,在自然辩证法界存在“同行找不到同行的感觉”的主要认知根源。

自然辩证法尽管作为一门学科被撤销了,但作为一种理论、一门课程还是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为止,《自然辩证法概论》仍然是一门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宣部和教育部文件规定的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公共必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教育,以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其中,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成为自然辩证法的经典三大模块。舒伟光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邓树增的《自然辩证法》(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由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关士续等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991年修订版),陈其荣的《自然辩证法导论——自然论、科学论和方法论的新综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都是结合最新进展按照三大模块进行或编或著的。庞小宁著《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就是以“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三大块编写的,应属典型的自然辩证法教材(科学哲学的基础和核心即学科哲学,如物理哲学等没有系统涉及)。以高教版为例,这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自然观——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和自然界;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系统,科学技术与社会,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等,共3篇11章。进入21世纪后,在课程教材编写方面,产生了大量成果:如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黄顺基主编,陈其荣、曾国屏副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由张怡主编,陈其荣、王顺义、黄为民副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栾玉广的《自然辩证法原理(第2版)(中国科学院指定考研参考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王德胜著的《自然辩证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王信领编《自然辩证法(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张宗明、赵峰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杨见奎、王滨、左克红、胡春风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刘大椿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数十种。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具体论述。所有这三大模块的研究工作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学术界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