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老子新論輕則失臣,躁則失君。尤其是改“本”字爲“臣”,謂“輕則失臣,躁則失君”。韓子引作“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使本章結尾與開首不相應,且以人事説解結尾;與前一源流有别。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范本“臣”作“本”,范應元曰:“本”字,嚴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輕則失臣”,與前文不相貫,宜從古本。

俞樾曰:《永樂大典》作“輕則失根”,當從之。蓋此章首云:“重爲輕根,静爲躁君。”故終之曰:“輕則失根,重則失君。”言不重則無根,不静則無君也……。河上公作“失臣”,殆因下句“失君”之文,而臆改耳。

劉師培曰:《韓非子·喻老篇》曰:“……故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主父之謂也。”據《韓非子》此文,則老子古本當作“臣”。河上本所據,蓋不誤也。

馬敍倫曰:“輕”“躁”義非絶異,“君”“臣”不得對舉。今作“臣”者,後人據誤本《老子》改之耳。老子本作“根”,傳寫脱譌成“木”,後人改爲“本”以就義。亦有作“艮”者,後人以形近改爲“臣”,以就下句之“君”字。

蔣錫昌曰:強本成《疏》:“忠良竄匿,失臣也。”是成作“臣”。“本”當作“根”,以與首句相應。

島邦男曰:嚴云:“失臣作失本。”則嚴遵所據底本作“失臣”,而改之作“失本”也。

張松如曰:韓喻中所謂“失臣”、“失君”云云,顯係韓非從法家立場演義生出,未必爲老氏原義也。一章首尾,文誼相應,理所當然,并非牽附;如若説有了“君子”云云,“萬乘之主”云云的發揮,末二句“失根”、“失君”的涵義更豐富或更具體了,那是可以的;但決不是與章首設喻之詞義别無涉。

高明曰:韓非以“主父生傳其邦”爲喻,則稱“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主父之謂也”。豈不知此乃以法釋道,甚違道家之旨。老子主張“功遂身退天之道”,主父所爲正合此旨,韓非將其喻爲“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不僅違背老子清静無爲思想,並與本章“雖有營觀,燕處超然”相抵牾。尤其是改“本”字爲“臣”,謂“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上言“臣”,下言“君”,君臣倒置,違反常埋,故韓非之説不足據也。

案:此章主句在首兩句:“重爲輕根,静爲躁君。”謂静重爲立身處世之根本。中間“君子不離輜重”、“萬乘之主身輕天下”不過舉例説明及詰問而已,並無特别之新義,而結尾“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又回説主題,再三申言本義。張松如謂“一章首尾,文義相應”,是也。韓子引作“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使本章結尾與開首不相應,且以人事説解結尾;與前一源流有别。然,韓子必有所依據,不宜以一句“韓非從法家立場演義生出”而論定韓子擅改《老》文。蓋古本文字樸實,結構鬆弛,有待後來者之整飭齊一,方始嚴密也。嚴遵所據底本作“失臣”,即承自先秦古本也。其他若河上本,字亦作“臣”,蓋有來歷。降至西漢初年,“失臣”乃易作“失根”,與首句“根”字相應,文理卒趨嚴密矣。帛書二本作“失本”;本、根字異而義近,或爲“根”之壞文。想爾本、王本及古本諸系統字並作“本”,即來自西漢耳。顧廣圻曰:“‘臣’當作‘本’,河上非是。”非議河上本,蓋不明古本有不同源流之别;高亨從“失臣”本,並欲改末句作“躁則失民”,既不明源流,又失之於悍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