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老子新論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以本書四十一章“大音希聲”之文證之,則“聽之不聞名曰希”,更合老義。《易乾鑿度》云:“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淮南子·道應》曰:“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搏之不可得,望之不可極。”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范本“夷”作“幾”,范應元曰:“幾”字,孫登、王弼同古本。傅奕云:“幾者,幽而無象也。”

陳碧虚曰:夷,古本作“幾”;幾,幽無象也。

張松如曰:帛書甲本作“視之而弗見,名之曰;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弗得,名之曰夷”,乙本同。惟“名”字作“命”,“”字作“微”,第一“命”字損掩。文雖小異,而古本亦作“夷”,不必作“幾”,足可爲證……以本書四十一章“大音希聲”之文證之,則“聽之不聞名曰希”,更合老義。惟視、聽、搏之與夷、希、微,諸文交錯,似無固誼。

島邦男曰:《説文》曰:“幾,微也。”嚴謂“無形之形,天地以生,謂之夷”,則嚴本似作“幾”。幾、夷,草體相近,因譌爲“夷”歟?

高明曰:“幾”、“微”義同,《禮記·學記》“微而臧”,孔穎達《疏》謂“微”爲“幽隱”;《檀弓》“禮有微情者”,《疏》云:“微者,不見也。”幽隱無象,故曰“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足證帛書甲、乙本保存了《老子》之舊;今本作“視之不見名曰夷”者誤。

案:“夷”字古本頗參差。帛書二本皆作“微”,島邦男考訂嚴本當作“幾”,而今本又作“夷”。蓋幾、夷字形相似,夷、幾、微字義相近,故易生相溷也。范所見傅本及范本皆作“幾”,出自嚴本耳。

* * * *

傅本“摶”作“搏”,易順鼎曰:“搏”乃“摶”之誤。摶,即《淮南·俶真》“摶垸剛柔”之“摶”;《一切經音義》引《通俗文》:“手團曰摶。”是也。《易乾鑿度》云:“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天瑞篇》亦同。“摶之不得”,即“循之不得”。“摶”、“循”古音相近。

馬敍倫曰:《莊子·知北遊篇》曰“摶之而不得”,蓋本此文;亦作“摶”。《列子》作“循”者,“揗”之借字。老子本文當作“揗”,《説文》:“揗,摩也。”《禮記·内則》“循其首”,亦借“循”爲“揗”。此作“摶”者,亦借爲“揗”。

王叔岷先生曰:《淮南子·俶真》:“捫之不可得也。”《説文》:“捫,撫持也。”捫與搏義亦相近。

古棣曰:唐人石刻有作“摶”者,宋元以來刻本多作“摶”。作“搏”誤。……按文義,理應作“搏之不得”,作“摶”則與“不得”不相應。且此句乃句自爲韻,“搏”與“得”押韻,二字皆入職部;作“摶”,與“得”不押韻。

案:易考訂“摶”字不誤,馬從之,疑是也。《淮南子·原道》曰:“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循之不得其身。”循,借爲揗,撫摩也。與《列子》用字相同,與《淮南子·俶真》作“捫”,取義相同,是其明證。帛書皆作“捪”。捪,正字作“”,《説文》:“,撫也。”取義亦與摶、揗、捫相近,亦其證。《淮南子·道應》曰:“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搏之不可得,望之不可極。”用老子文而字作“搏”,則西漢古本亦有作“搏”者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