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

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记载,有一次鲁平公要出来接见孟子,聆听他的礼义学说和治国主张,但鲁平公的宠人臧仓却瞧不起孟子。孟子听了弟子的话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怨恨,他对乐正子说:“鲁平公不接见我,这是上天的安排。臧仓怎么会让我见不到鲁平公呢?”所以对于臧仓,孟子“无纤芥留怨于心”。

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自幼丧父,家庭贫困,以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为师,尊孔崇儒。他主张“民贵君轻”、“行仁政”、“法先王”等,历来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有“亚圣”之称。

孟子曾游说于梁(魏)、齐、宋、滕、鲁等国,但他的“仁政”学说被当时各国当权者看成是“迂远而阔于事情”的谬说,所以都不被接受。据记载,有一次鲁平公要出来接见孟子,聆听他的礼义学说和治国主张,但鲁平公的宠人臧仓却瞧不起孟子。他对鲁平公说:“礼义是从贤者身上表现出来的,可是孟子办丧事从不守礼义,而且孟子家已经一代比一代衰落,这样的人不值得接近。”鲁平公真的听从了臧仓的话,不再出来接见孟子。孟子的学生乐正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子,说:“我已经和鲁君说好,他要来见你,可是他的宠人臧仓阻止了他,所以鲁平公就不来了。”孟子听了弟子的话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怨恨,他对乐正子说:“鲁平公不接见我,这是上天的安排。臧仓怎么会让我见不到鲁平公呢?”所以对于臧仓,孟子“无纤芥留怨于心”。

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贾谊在《#鸟赋》中说:“德人无累,知命无忧。”这正是对孟子宽恕仁德的最好赞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