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善利萬物,又不争。

水善利萬物,又不争。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老子新論水善利萬物,又不争。傅、范本作“而不争”,與王本同。帛書本是一氣讀至“惡”字然後斷句的,意思是“水不但善利萬物,而且又争居人所惡之處”。所謂“身在人後”,即“不争”也;是漢古本有作“不争”者。彼文“不争”,與此文“不争”前後相應耳。

水善利萬物,又不争。

嚴可均曰:“又不”,河上、王弼作“而不”。

朱謙之曰:“又不争”,敦煌、遂州、御《注》、樓正、司馬光、曹道沖、強思齊、李榮、室町本皆如此。傅、范本作“而不争”,與王本同。

周次吉曰:“而不争”甲本作“而有静”,乙本作“而有争”。兩本都誤。蓋老子言水之德者,恒静以處下,“争”蓋“静”之聲母通借字;不然,“有争”特非老氏之恉也。本章其下云“居善地,心善淵”云云,正言其静也。

劉殿爵曰:“不争”作“有(又)争”,帛書的編者都把“有”字看作“不”字之誤。這是因爲習慣了今本以“争”字爲句,所以很自然地以爲帛書本也是以“争”字爲句……。帛書本是一氣讀至“惡”字然後斷句的,意思是“水不但善利萬物,而且又争居衆人所惡之處”。帛書本與今本所説的道理微有不同。今本只是説水不争而不争的表現就是“處衆人之所惡”;帛書本則以爲水是積極“争居衆人之所惡”。兩相比較,帛書所説似乎更爲深刻一些。

案:帛書“又不争”咸作“而有争”(甲本“争”作“静”;静,借爲争);有,又也。疑古本自作“而又”(即“而有”),其後一本存“而”字,如河上、王弼及古本諸系統是也;一本存“又”字,如想爾本系統及此本等。

二案:“不争”乃本書習辭,二十二章:“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淮南子·原道》:“以其無争於萬物也,故莫敢與之争。”無争,即“不争”也)六十六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與之争。”六十八章:“善勝敵者不争……是謂不争之德。”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勝。”皆其比。嚴遵《指歸》曰:“……受辱如地,含垢如海,言順人心,身在人後。”所謂“身在人後”,即“不争”也;是漢古本有作“不争”者。帛書無“不”字,蓋奪。周次吉據帛書爲説,立論雖佳,終非老意。章末云:“夫唯不争,故無尤。”彼文“不争”,與此文“不争”前後相應耳。劉殿爵據帛書重新斷句,可備一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