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山岛上“风动石”

东山岛上“风动石”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山岛上“风动石”东山岛位于闽南与广东省交界处,是福建省的一个大岛,其中以风动石最著名,另尚有石斋、苏峰山、岣嵝山、庙山等自然风景及八尺门、西山岩、关帝庙、郑成功水褰山故址、黄道周故里、铜山古城等历史古迹。东山岛风动石,上刻有明末贤士黄道周、陈士奇等三位姓名,因而就称为“三忠石”。唐时陈元光率兵开拓闽南,把中原文化与技术传入东山岛,此渡始称“陈平渡”。
东山岛上“风动石”_天下奇趣系列岩

东山岛上“风动石”

东山岛位于闽南与广东省交界处,是福建省的一个大岛,其中以风动石最著名,另尚有石斋、苏峰山、岣嵝山、庙山等自然风景及八尺门、西山岩、关帝庙、郑成功水褰山故址、黄道周故里、铜山古城等历史古迹。

风动石之景在我国已有多处,但以闽南东山岛岣嵝山东麓的铜山风动石最著名。巨石临海,摇摇欲坠,宽4.57米,长4.69米,高4.37米,重达200余吨。其形似玉兔蹲伏石上。上小下宽,座是圆弧形,贴石盘处,其尖端仅数寸。如一滚珠,大风一来,悬空斜立,左右晃动。一人用力推之,就可将如此巨石弄个左摇右晃,堪称奇观。古人誉之“天下第一奇石”。

东山岛风动石,上刻有明末贤士黄道周、陈士奇等三位姓名,因而就称为“三忠石”。黄道周是众人熟知的民族英雄,其余二位都是其学生,两人皆中进士,死于战难。风动石就在黄道周故里门前。据传黄道周诞生前夕,其母梦风动石倒入杯中,感应而得子。那年风动石旁乃生出一枝荔枝,是闽中荔枝优良品种之一。

苏峰山位于东山岛的东部,海拔427米,濒临大海,兼山海之胜景。每当山雨欲来、海风呼啸之日,云遮雾绕,故人称“苏山戴笠”,是一胜景。山腰有苏峰岩庙,系清代张博山所建。山下多洞,其中“美小娘洞”地处海岸,为一海蚀奇洞,可听潮音涛声。另一“水仙童沃”为一山泉,潺潺流水,终年不涸。

岣嵝山,状如雄狮,耸立在铜陵镇。山上多名景与题刻,古称“天池胜景”,为东山一景。题刻很多,均具较大的书法文物价值。

“虎崆滴玉”是东门外海边一天然石洞,洞长15米,宽约4~5米,可容数十人,据传曾有猛虎踞于洞穴中,故名“虎崆”。洞内有石凳、石桌,且有清泉一泓,泉水甘甜清冽,大旱不干,犹如珠玉滴落,故得“滴玉”之名。

八尺门位于东山岛西北部,原为一长600多米、深达20余米的渡口。水深流急,暗礁密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时陈元光率兵开拓闽南,把中原文化与技术传入东山岛,此渡始称“陈平渡”。明初防倭设立“陈平渡把截所”,清初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清朝为断绝东山岛百姓与郑成功的联系,在此修筑一条高达8尺、厚4尺的墙界,所以又名“八尺门”。现已建有石桥与渡槽,进出甚为方便。

铜山古城,即铜陵镇。明洪武二十年即1378年,为抵御倭寇入侵,明太祖时江夏侯周德兴,在东山岛选择险要地点,征调漳浦、平和、云霄等县民工,临海砌石,环山建城,设置水寨,并取铜钵村和东山村各一字,取名为“铜山”。

城墙用花岗岩砌成,东、南、西、北各有一城门,西、南二处有城楼。铜山水寨有福船、哨船、冬船40多艘,有1000多名驻兵。它与福宁的烽火连江的水亭、兴代的南日、泉州的浯屿,并列为全闽五大水寨。后来,戚继光于嘉靖二十二年即1543年,率领义乌兵入闽剿倭,在铜山设立浙兵营,把倭寇全部消灭。崇祯六年即1633年,铜山军民配合巡按路振飞大帅徐一鸣,在海上连续两次大败荷兰帝国东印舰队。隆武二年即1646年,郑成功以铜山为抗清据点之一,训练水师,东征收复台湾。

(方 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