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骊山秀色古今同

骊山秀色古今同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骊山秀色古今同西安东五十余里,有著名风景区骊山。重要的史迹,动人的掌故,优美的风光,触发了朱光庭有诗曰,“骊山秀色古今同,尽入诗人感慨中。”各路诸侯闻警,纷纷赶到骊山,才知道幽王以国事为儿戏,败兴而归。幽王遂被杀于骊山脚下,埋于戏水原上。这首诗讽刺了两个在骊山上迷恋女色、荒废朝政、从而导致身败国失的帝王。唐玄宗把历代在骊山修建的离宫加以扩建,名之为“华清宫”。
骊山秀色古今同_山谷奇趣

骊山秀色古今同

西安东五十余里,有著名风景区骊山。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相传因周朝时山下住有骊戎人而得名,又相传因山形似一匹纯色黑马而得名。骊山海拔一千二百五十六米,有东、西二高峰。从唐代开始,其上广植松柏花卉,在阳光中灿若锦绣,因而又有绣岭之称。骊山既无华山之险峭,又无终南之幽邃,但清雅倩丽,又有温泉可浴,故而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帝王,都曾在此修建离宫。重要的史迹,动人的掌故,优美的风光,触发了朱光庭有诗曰,“骊山秀色古今同,尽入诗人感慨中。”今人游此,感慨尤多,因为这里从古至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转折点。

烽火空余百尺台”

骊山西高峰顶,地势高敞,视野开阔,背靠南山,面向渭水。相传为西周烽火台旧址。周幽王在此演出过导致西周灭亡的活剧,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是西周末的暴君,骄奢淫逸,不务朝政。他得到美女褒姒以后,废除申后和太子宜臼,而改以褒姒为后,并以褒姒所生之子伯服为太子。他经常带褒姒到骊山游乐。今临潼县东一条叫戏水的小河,传说就是因为她俩曾嬉戏于此而得名。在史书中,褒姒的来历被写得非常蹊跷。据说,周宣王时,都城镐京中流传一首童谣:“厣(yǎn,即山桑)弧萁服,实亡周国。”意思是:山桑木弓,萁草箭袋,是灭亡周国的祸根。据此,宣王命令捕杀所有卖这种物品的人。当时正在街上叫卖桑木弓、草箭袋的夫妇二人闻讯逃走。二人在逃跑的路上拾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美貌出众,后被辗转送到宫中,为周幽王所宠爱。她就是褒姒。褒姒虽然相貌很美,但总是不笑;无论是悦耳的音乐,还是优美的舞蹈,都不能使她开颜。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费尽心机。他向臣下问计;谁能使爱妃一笑,赏金千斤。奸臣虢石父献计说:“若要王妃一笑,你必须与王妃同游骊山。在那里擂起战鼓,燃起狼烟,诸侯望见狼烟,必以寇至,定来相救。王妃见此,不笑也不由她了。”幽王听了奸计,不顾其他大臣劝阻,急带褒姒到骊山,命人在烽火台上点燃柴草,擂起战鼓。各路诸侯闻警,纷纷赶到骊山,才知道幽王以国事为儿戏,败兴而归。褒姒见此情景,果然破颜一笑。虢石父为此得到千金的重赏。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入寇骊山”,幽王再令点燃烽火,而诸侯无一来救。幽王遂被杀于骊山脚下,埋于戏水原上。“烽火戏诸侯”、“千金买笑”、“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即出于此。西周从此灭亡,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今洛阳)。

明朝人张原的《骊山》诗写道:“烽火空余百尺台,华清宫殿已成灰。两家失国由妃子,落日行人漫自哀。”这首诗讽刺了两个在骊山上迷恋女色、荒废朝政、从而导致身败国失的帝王。这两个帝王,除周幽王外,还有一个就是唐明皇。

“春寒赐浴华清池”

骊山北麓的华清池,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温泉浴池,其中最著名的是“贵妃池”。相传贵妃池为唐明皇(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洗浴的地方,原名“芙蓉汤”。“汤”就是温泉池的意思。贵妃池上有一小亭,名“飞霞阁”,也名“晾发台”。传说杨贵妃沐浴之后,常登此亭观景晾发。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说的就是唐玄宗赏赐杨玉环在此洗浴的故事。

唐玄宗身历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在朝四十六年。年轻时很有作为。到了老年,疏理朝务,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后宫有成百成千的嫔妃,都没有他所中意的。于是,他下密诏给太监头子高力士,叫在宫外搜求。高力士为他物色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杨玉环。从此,“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玉环本是玄宗之子李瑁的妃子,不好公开召入宫中。于是搞了一个过渡,先让杨玉环去做女道士,道号太真。过了六年,玄宗才册封杨玉环为自己的贵妃。这时,杨贵妃27岁,而唐玄宗已六十岁了。此后,每年十月,唐玄宗就带着杨贵妃到华清池游乐,年终才返长安。

唐玄宗把历代在骊山修建的离宫加以扩建,名之为“华清宫”。其辉煌壮丽,比当时长安城内的皇宫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千宫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这里实际上成了唐玄宗的皇宫。唐玄宗从开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的四十一年间,先后去华清宫达三十六次之多。杨贵妃在这里居住长达十一年之久(公元七四五年至公元七五五年)。

今天,华清池的九龙宫主体建筑飞霜殿,就是沿用唐玄宗时的旧名。相传此殿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寝殿。飞霜殿西南不远处,有莲花汤和九龙汤。唐时,此二汤原为一汤,专供皇帝沐浴,故也叫“御汤”。汤上原有宫殿,殿外有九龙吐水,故称“九龙汤”。又因池中置石莲花,所以又名“莲花汤”。传说,石莲花为安禄山所献,有“同浴莲池水,永作并头莲”之意。此意正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说的玄宗与杨妃于天宝十年七夕夜半在长生殿双双发出的密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生殿旧址在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东侧。

就在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之前,华清宫一直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处于太平盛世的唐玄宗完全忘掉了“居安思危”的古训。正当他沉醉于美色歌舞之时,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渔阳(今北京一带)起兵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领兵打进潼关,唐玄宗急携杨贵妃仓皇出逃四川。途中诸将不满,六军不发,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于马嵬驿前(今陕西省兴平县马嵬坡附近),并诛杀奸相杨国忠(杨贵妃之堂兄)。从此,唐王朝陷入为时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中,由鼎盛时期走向衰落。这一大历史活剧,也曾在骊山上演过一幕。

卧虎石前怀张杨

在骊山贵妃池南面近处,有一座“五间厅”,由五间厅房连接一起而得名。今天,在五间厅的门窗玻璃上,仍然可以看到“西安事变”时留下的弹孔。在五间厅内,有“西安事变”展览,包括当年蒋介石卧室的陈设。由五间厅沿曲折的石阶路,可通向骊山半腰的“卧虎石”。卧虎石形体巨大,宛若小山冈,因其形状似一只蹲卧的老虎而得名。又因巨石上有金黄色菌锈,望去好像虎身斑纹,故又叫“虎斑石”。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躲在此石上的一条大空隙里。如今,这条大空隙上设有铁链,可供游人攀握。卧虎石前有“捉蒋亭”,为国民党统治时期胡宗南所建,原名“正气亭”,解放后改为今名。游人到此,都会情不自禁地怀念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谈论他们在“西安事变”中的功绩。

“西安事变”发生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又名“双十二事变”。当时,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处于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加紧“剿共”。国民党军队中,驻扎在西安一带的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不愿再打内战,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无理拒绝,而且亲自出马,坐镇西安,威逼张、杨出兵“剿共”。蒋介石的行辕设在华清池,他本人就住在五间厅。张、杨二将军口劝不济,决心“兵谏”。“事变”当日凌晨五时,东北军一百多名官兵攻进华清池,消灭了蒋介石的警卫队。蒋闻枪声惊醒,穿着睡衣,慌忙爬出后窗,翻墙而逃。爬到骊山半腰,躲进卧虎石那条空隙里,天亮后被东北军搜出。与此同时,西北军在西安城内西京招待所逮捕了随同蒋介石来西安的将领陈诚等十余人。为了避免内战,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张、杨电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前往西安调解。蒋介石终于被迫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而获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我国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发动了。这就是现代在骊山拉开序幕的重大历史事件。

骊山的名胜古迹和有关的故事传说还有许多,而上述三大历史事件的有关文物和遗迹,应该说是最为诱人的。

(武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