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进入壁垒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进入壁垒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进入壁垒社会关系网络的资产专用性是指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本地属性或者地方化特点,这种属性或特点一般难以模仿。换言之,社会关系网络难以复制,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无一例外地依赖着其深厚的本地关系的积累。由于地方性关系网络的专有资产性质,客观上形成了集群进入壁垒。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那部分成本”。

二、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进入壁垒

社会关系网络的资产专用性是指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本地属性或者地方化特点,这种属性或特点一般难以模仿。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3)认为资产专用性有四种基本形式:物质资本专用性、场地或区位专用性(site or location specificity)、人力资产专用性和特定资产专用性。其中,场地或区位专用性是指当买者或者卖者将其设置建立在毗邻对方的区域,用以节约运输成本时所产生的一种资产专用性。(18)产业组织、生产方式、产品类型等产业集群表层内容很容易复制、被模仿,然而,简单的复制、模仿常常难以达到“原型”的发展水平,其原因不在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基本要素的影响,而在于缺乏支撑“原型”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关系网络。换言之,社会关系网络难以复制,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无一例外地依赖着其深厚的本地关系的积累。所以,“仅通过照搬公司特点来复制硅谷的无数尝试鲜有成功的可能”。(19)

由于地方性关系网络的专有资产性质,客观上形成了集群进入壁垒(包括集群所处行业的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企业家在市场中建立一个新企业的任何事物,包括进入的成本(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政策法规、阻止进入行为),也包括进入所需的时间。如果一个新进入者必须发生那些现有厂商不必去承担的成本,(20)这就是长期壁垒。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那部分成本”。(21)除了包括标准产业组织的进入壁垒之外,产业集群的进入壁垒还有显著的双重特性:内部属性的进入壁垒低于外部属性的进入壁垒高,这种属性与本地化的专有知识积累或社会关系网络高度相关。在一般条件下,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同一行业的进入壁垒大体相同,例如,半导体产业的初始投资成本通常在100亿美元左右,资本是重要的进入壁垒;而软件产业更多地取决于高素质工程师的数量。但是,如果这些产业内置于某一个特定区域,除了这些共同的进入壁垒之外,还要叠加上某些社会制度因素,这些因素与产业集群交互、螺旋发展。由于基本要素与追加要素之间的结合程度不同,导致了某类集群特性的产业具有一定的非经济类进入壁垒。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进入壁垒基本上包括了两部分:基本要素(经济层面)壁垒和非经济类壁垒。相比而言,前类壁垒消除的难度较小,后者则较高。因此,高级化的产业集群是不可模仿的,具有很强的独占优势。

在这种壁垒的影响下,集群内外企业面对着不同类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即集群内企业之间是充分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对集群外企业而言,则是一种合作基础上的充分竞争关系。换言之,在同类产品或服务行业中,集群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很多共同特点,特别是相同成本优势的一群企业,而不是单个企业。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用下,集群外分散的企业一般难以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在多数情况下,集群外的厂商是无法享受到集群内的低进入成本优势和充分信息交换优势的,如果集群外的厂商力图获得这些益处,它必须遵守集群内企业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外部看来是不合理的一些规则,例如私人知识的社会化,以及模仿、学习的限度,也就是必须成为集群内企业关系网络的一部分。产业集群内充分竞争基础上的合作与协同,以及对外的集团性竞争优势,反过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集群外企业进入,从而强化了集群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如果集群外的企业进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就会变革原有集群的网络关系规则,振动原有集群的关系基础。在这种过渡与振荡时期,产业集群向何处发展决定于新旧力量的对比,也决定于原有关系规则和网络的基础。但是,如果存在另外一个同类的产业集群,那么两个集群就将面临复杂的替代或补充关系。在此意义上,在相同环境下,新的同类产业集群的建立、发展与超越,必须形成一种较之于旧的产业集群更低的经济类壁垒和更高的非经济类壁垒,只有如此,才可以完成产业集群的替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