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其他结构性进入壁垒

其他结构性进入壁垒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除规模经济之外,传统上被认为是构成结构性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还有产品差异化、必要资本量、绝对费用等。所以生产能力差异化在一般建筑市场中的作用十分有限,竞争较为激烈。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建筑行业并不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可变成本的规模经济特征。

以上分析表明,建筑业总体上具有弱规模经济性特征。除规模经济之外,传统上被认为是构成结构性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还有产品差异化、必要资本量、绝对费用等。这些壁垒因素与规模经济一样,与产业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

1.产品差异化壁垒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的不完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产品的物理特性、品牌声誉、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信誉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使得在位企业更具有优势,形成了不利于新企业进入的壁垒。然而,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在不同行业并不相同。在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市场中,在位企业往往通过积极的差异化策略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所以也可将产品差异化壁垒视为一种策略性进入壁垒。

建筑业的产品差异化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工程施工企业不能像其他行业那样通过自主创新,生产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所以建筑业差异化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声誉(品牌、资质等级等)、工程管理能力、技术实力和机械装备水平等方面。

建筑产品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的特殊性,从而也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了产品差异化的作用。首先,建筑产品的生产程序与一般的工业产品不同,设计和施工这两个环节的主体往往是分离的。也就是说,建筑产品的主要功能特征和差异性通常是由建筑产品的买方即业主和设计单位决定的,而施工安装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在给定的设计方案下提供相应的工程建设服务。其次,虽然建筑业的产品差异化本质主要体现在施工企业提供的工程建设服务质量上,但建筑工程采取的是先签订工程合同后进行施工的订货生产方式,所以业主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无法判断企业所提供的工程建设服务质量。而且,即使在开工后工程没有完成之前或交付使用后的较短时期内,业主也难以完全确定建筑产品的质量。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总体上属于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的行业,企业一般缺乏足够的差异化竞争手段,由此形成的市场进入壁垒也就较低。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具备工程前期策划和设计的能力,所以其产品差异化也就只能体现在工程建设水平上。而业主判断施工企业是否具有符合要求的工程承包能力,主要根据企业的资质等级、施工技术力量和施工方案以及类似工程的经验和以往工程质量记录等。此外,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业主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所提供的额外利益或服务,如垫资施工能力、对拖欠工程款的容忍程度以及寻租行为等也是获得工程任务的重要因素。

资质等级作为建筑业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体现企业差异化能力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得先期进入市场的企业在资质等级、工程经验等方面占有先得优势,其中尤其是大型国有建筑公司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与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民营建筑公司相比,国有企业因长期的工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施工经验,资质等级较高,且具有很好的市场信誉。再则,受计划经济时代工程建设模式和行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国有建筑公司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在承揽工程项目时具有先天的优势。

当然,生产方面的差异化能力无疑是体现施工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工期、施工安全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但生产能力差异化在各个细分建筑市场上的作用并不相同,如在住宅工程和中小型公共建筑市场,由于工程的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对于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相对不高。所以生产能力差异化在一般建筑市场中的作用十分有限,竞争较为激烈。而在技术较为复杂的大型工业建筑和公共工程市场,由于工程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技术较为复杂和独特,对于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体实力、以往的工程经验等要求较高,所以具有专业特长的企业可以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但总体而言,除一些特定的专业工程和政府工程市场外,我国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压价竞争愈演愈烈的现象说明,大部分施工企业还不具备充分的产品差异化能力和手段来规避价格竞争,反过来也说明建筑业整体上属于产品差异化壁垒较低的行业。

2.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时所必须投入的资本。必要资本量的大小,决定了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必要资本量越大,企业筹资就越困难,市场进入的障碍也就越高,这就是所谓的必要资本量壁垒。

不同行业的必要资本量有很大差异,如重化工业所需的必要资本量就十分庞大,构成了该行业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而建筑业与制造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固定的厂房和生产线,较少的资金投入就可以承接建筑施工任务。此外,建筑生产方式是先有交易后有产品,而其他行业一般是先有商品后有市场,这就意味着生产方在其产品被市场接受之前就已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了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虽然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着垫资或被拖欠工程款等风险,但相对而言,建筑业的投资风险较小,必要资本量壁垒低于其他一般行业。

确定每个行业的必要资本量并非易事,不过可以通过产业内企业的平均资产额来衡量该产业的必要资本量壁垒的高低。如表4-6所示,2008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的平均资产额为7274万元,远低于工业各行业企业的平均值。工业各行业平均值来自于38个行业,建筑业的平均资产额实际上要低于其中排名第18位的行业,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排名靠前的工业部门相比差距巨大。建筑业的必要资本量壁垒较低的主要原因与行业特性有关,建筑生产方式决定了建筑业企业对机械设备等生产设施的投入不多。表4-6的数据还显示,建筑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水平明显偏低,企业平均固定资产额只有1094万元,低于工业各行业中的所有38个行业部门,而建筑业的流动资产则相对较高。由此说明,建筑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投入的资本以流动资金为主,对固定资产的要求低于一般工业企业。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建筑行业并不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可变成本的规模经济特征。

表4-6  2008年建筑业与工业的企业平均资产额比较

alt

注:(1)资产总额中还包括长期投资等其他资产。(2)建筑业为具有资质等级的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工业为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09)》。


但在建筑业内部,不同类别的建筑工程市场对企业必要资本量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如表4-6所示,土木工程行业的企业平均资产额远高于其他建筑行业,更是建筑装饰行业的10倍以上。在土木工程行业中,水利和港口、工矿行业的企业固定资产额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水利和港口的企业流动资产额则较低,这说明企业的必要资本量与从事的工程类别有一定关系。土木工程行业的企业平均资产额不仅明显高于其他建筑行业,而且也高于工业各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建设项目对施工企业的生产机械设备等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形成了一定的必要资本量壁垒。而一般住宅建筑以及建筑安装、装修装饰市场的必要资本量要求不高,市场进入门槛也就相对较低。

此外,必要资本量在不同类别和等级的企业资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资质等级越高,所要求的注册资金也就较高。如2007年建设部颁发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规定,申请特级资质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信能力,其中要求:注册资本金3亿元以上,净资产3.6亿元以上。这就对绝大多数企业构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必要资本量壁垒,尤其是对那些民营建筑公司而言,在资金实力上要明显逊于企业规模大、融资能力强的国有建筑公司。

3.绝对费用壁垒

在一个现有的市场上,专利技术、原材料、进货和销售渠道、人才等生产要素和经营资源一般都已被在位企业瓜分。一个企业欲进入新的市场,势必要付出更多的额外代价与在位企业争夺这些资源,这就对新企业形成了市场进入障碍,即所谓绝对费用壁垒。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比较缓慢,在位企业占有的特殊资源较少,如:建筑原材料供应充足,生产水泥、钢筋和各种构配件的建材厂商很多,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不具有对原材料的排斥性占有;传统的建筑技术相当成熟且具有较强的易传播性,特定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有限,所以生产技术很难构成阻碍新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的壁垒。但在销售方面,因建筑市场采取的是先订货后生产的交易方式,事先难以确定工程质量的优劣,所以业主只能根据施工企业的规模、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以往的工程施工经验和信誉等来做出判断,这就使得在位企业在获得订单上处于有利地位。新进入者一般选择进入各方面要求较低的劳务分包市场,然后再求发展。

在人力资源方面,总体而言建筑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而我国又具有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所以人才壁垒的作用十分有限。但是,大型建筑企业在人才聚集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中央和地方国有建筑集团公司凭借其独特地位吸收了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因而对中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构成了一定的人才壁垒。此外,由于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对各类技术管理人员的数量、比例和素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这方面的人才又相对稀缺,所以在从低等级向高等级资质企业行列移动时就会遇到较高的人才壁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