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主技术跨越机制

自主技术跨越机制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自主技术跨越机制一、自主技术跨越涵义自主技术跨越是指跨越主体基于自身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自主技术跨越者必须是率先注册的专利者,而绝不是创新民营企业的跟随者和模仿者,同时,技术的率先性必然带动市场开发的率先性。

第二节 自主技术跨越机制

一、自主技术跨越涵义

自主技术跨越(以下简称自主跨越)是指跨越主体基于自身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它不仅可以改变消费需求,改变市场竞争力量的对比,还有可能改写和塑造新的行业标准,创建新的“游戏”规则,从而占据市场的主导权。自主跨越包含于自主创新中,相应的具有后者的主要特征:

(一)技术突破的内生性

就是说技术创新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来自于内部,技术创新是在本国科学家、工程师科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本国民营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结果。技术创新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内生性。

(二)技术和市场的率先性

率先性是自主技术跨越的标志,也是跨越民营企业追求的目标。自主技术跨越者必须是率先注册的专利者,而绝不是创新民营企业的跟随者和模仿者,同时,技术的率先性必然带动市场开发的率先性。但它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可以这么说,是特指抓住技术轨道的不连续之机会,实现跨越的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其经典实例是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技术。

1975年当北京大学开始研制汉字照排系统时,日本流行的是光学机械式第二代照排机,欧美流行的是阴极射线管式第三代照排机,1986年后才开始在美国推广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当时尚无商品。第三代照排机采用数字形式储存字形,由于汉字字数多,存储量大,所以日本的三代机并不成功。经过反复比较和研究,王选决定跨过二代、三代照排机在机械、光学、材料和底片方面的一系列技术困难,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以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实现了排版软件技术上的跨越,这一技术跨越成果,产生了中国印刷业革命:(1)中国没有经历第二、三代照排机,从铅字一下子跳到最先进的激光照排;(2)中国没有经历照排机输出毛条、人工剪贴成页的阶段,从铅字一下子跨入了最先进的整页组版和整页输出;(3)领先的新技术导致了1987~1992年报业和印刷业淘汰铅字的技术革命,99%的报社使用了国产照排系统。

自主技术跨越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跨越主体需要对主题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敏感性与把握性,能够把握技术与市场发展之机会,按照王选院士的话就是能够站得高、看得远。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分析认知自主技术跨越的机理。

二、自主技术跨越的机理

自主技术跨越源于技术轨道的不连续性,所谓技术机会在这是指因技术轨道的不连续性而带来的机会。当一种新技术刚出现时,产业呈现出两种发展方向:一是沿着一条全新的轨道;一是在老轨道上继续前进。如在世界表业发展史上,钟表王国瑞士曾最先开发出电子表,但因其机械表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已建立的机械表工业的强大势力所产生的巨大吸附力,使瑞士不但没有继续开发、生产,反而把电子表技术转让出去。日本钟表业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发、生产、销售电子表,结果席卷全球并登上世界电子表冠军的宝座。

在新轨道上,以前的技术经验不可能迅速地移植到新的技术中,这样,这些技术突破会导致各个国家重新在同一技术起点开始新的竞争;在新轨道上,新民营企业包袱轻,能轻装前进,而对于老民营企业来说,因新技术在初始时还不完善,其生产率都低于上一轮技术,凭借其在现有技术轨道中的较长经验积累,使用现有技术将远会比采用新技术的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其利润率也较高,这会造成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而因其在人力、设备、工厂、原材料和知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有这些投资都与现有技术密切相关,采用新技术,将意味着较大的转换成本。这样,面对新技术的挑战,他们通常会继续在现有技术中付出成倍的创造力,致使现有技术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性能改进期,历史上此类例子很多,当爱迪生发明灯泡后,旧煤气灯公司使灯的效率提高了5倍。在照相机方面,当傻瓜相机投入市场并赢得市场后,手动相机的性能也在不断改进。但这种行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时断时续。而新技术本身在深入改善产品性能或降低生产成本或两者兼备上更具潜力,会进入一个快速的改进阶段,而超过现有技术通常只是时间问题。

新技术一般来自现有的公司和市场结构之外,而这种新技术,特别是重大的、根本性的创新需要新的组织形式,而现有民营企业已进入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缺乏创新性,它比较墨守成规,安于规模经济,陶醉于已有的成绩或者说使其成功的技术,当顾客的需求变化时,即使可能存在另一种更符合顾客需求的技术,他们也只能通过改进现有技术来满足顾客的需要;与之不同的是,新民营企业通常都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和民营企业家精神,具有冒险精神的民营企业家敢于打破常规,整合现有资源,去实现技术创新,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示、开拓所需的组织新规范,进而在民营企业内部,研究活动、技术的改进和市场的扩大之间形成不断加强的正反馈链环,加快形成新产业,实现跨越。历史上,老民营企业衰退,新民营企业的兴起,恰恰是发生在这种轨道转变的不连续上。

自主跨越主体在新的技术轨道上进行技术研发时,必须注重其方向性:

(一)技术设计方向:主导设计

由于新技术有多个性能指标,而每个民营企业创新的动机和研究重点又有不同,这样,就可能产生迥异的创新技术。例如在电能代替蒸汽能作为主要动力时,就同时存在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技术,就是在交流电内部也存在不同频率的技术。而某一产品种类的主导设计,就定义来说是赢得市场信赖的一种设计,是竞争者和创新者为支配重要的市场追随者而必须奉行的一种设计。它包含了多层次使用者对某种特定产品的需求,是技术可能性与市场选择相互作用之下广为接受的满意产品,而不是少数人的优化产品。这样在众多创新技术中,就不会使每一种技术都能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技术,一般只有一种技术会成为主导技术。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每一个产业发展的初期,许多公司会无序地进入这一新的产业部门,但是生存下来的只有少数公司,这些生存下来的公司是在“偶然”的时候采取了主导设计,然后又转移到产业一体化和大规模生产上。也就是说,自主跨越主体必须注意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瞄准其主导设计的可能发展方向,并争取率先推出主导设计,掌握主动权。

1981年8月IBM公司推出一种设计保守、基于Intel 8088微处理器的桌上型计算机,同时它采取一种开放结构,其个人计算机主要依赖于非专有部件,并成为应用软件开发者汇集的中心,而苹果计算机公司提供的显示器、键盘、磁盘驱动器、操作系统、处理单元等虽具有标准的外观特征,但它坚守于封闭结构、优越操作系统、依赖于摩托罗拉处理器的做法使其脱离了更为广泛使用基于DOS、Intel芯片的用户。最终IBM公司在这场个人计算机的主导设计之争中获胜。

(二)技术应用方向:市场需求

自主跨越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从市场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研究开发、商业化应用和扩散等环节,其能否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程度,英国经济学家兰格力士等的调查表明,“对某种市场需要有清楚的认识”是创新成功的七个重要因素之一,而“没有市场或需要”则是六个失败的因素之一;弗雷曼等领导下的SAPPHO计划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创新者对顾客需求有更好的理解,并对市场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找准切入点——市场需求,就是创新技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不断用新技术引导市场,用新技术去闯市场;而当用创新思想来引导市场时,市场也会不断予以反馈,进而又不断推动市场的发展,形成技术——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当初,北大方正能够发展是靠出版系统,其切入点选在外国人不大懂的中文处理系统,而这存在着大片的市场空间有待开拓。

三、自主技术跨越的基础——技术积累

自主—技术跨越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全面掌握现有产品生产过程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知识,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最新动向,发现现有产品或工艺与市场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有价值的技术构思,沿新的技术轨道,探索通过开发新的技术满足市场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的方法,推出全新的产品和工艺,实现技术的产业化。这本身是基于原有的技术积累并超越之,反映在技术积累的不连续性上,存在一个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跃迁过程,这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回应。Andrews认为“这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占优势的或特异的资源或核心能力如果与环境机会恰当地匹配的话,它们将构成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这就使自主跨越主体需要具备足够的跨越的技术积累。

这里的技术积累属于内生型技术积累,其特点在于独立性、探索性和超前性。它主要适用于在本行业中处于技术前沿,不断进行开拓性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这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其技术活动具有超前性,没有其他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独立探索进行技术积累。通过内生型技术积累可以形成民营企业自己的技术特色,有助于民营企业建立与巩固竞争优势。而这也相应对形成民营企业技术积累的技术学习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组织的技术学习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

一是“从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它包括两个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发生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为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而不断地进行摸索,逐步地积累技术经验;第二个阶段发生在生产活动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Rosenberg曾指出,Arrow所提出的从干中学是发生在制造阶段的学习,这种学习能不断地增加生产技能。

二是“从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Rosenberg提出的从用中学有两个学习途径;第一个途径是,人们通过长期地或强化性地使用某项技术,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对该项技术功能和特性的理解;第二个途径是从最终的用户那里获取经验。

三是从研究与开发中学习(Learning b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onhen和Levinthe在“创新和学习:研究和开发的两面性”一文中指出,研究和开发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够产生新产品和新信息;二是提高了探索现有信息并对其加以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能力。它能使民营企业的技术在特定的技术进步方向上得以提高。

通过有活力的组织学习,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创新提供技术基础,而进一步的创新也可以推动组织学习形成新的技术积累。但能否发现问题、切中问题要害、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拥有量,更需要一种洞察力和创造力,即跨越主体需要对主题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敏感性与把握性,能够把握技术与市场发展之机会,王选教授在谈到激光照排技术这一成果时说:“要相信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力量,以我为主,同时吸收和直接利用国际上一切好东西,参与国际竞争。”显然,要实现跨越之目的,既要顺应时代的进步,做到兼收并蓄,更要树立自强、自信的信念。

自主技术跨越涉及人、信息、知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是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创新活动,缺其中任何一个因素,跨越目标都很难实现。自主跨越可以说是在一个新技术领域去获得有效的技术突破,这种探索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能否产生技术突破,何时产生技术突破,往往都是民营企业难以预料的。据统计,在美国基础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技术开发的成功率也只有50%左右,新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竞争的加剧更加大了民营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的风险。同时它往往涉及到许多领域,创新产品或创新工艺通常是多种技术的总和,民营企业不仅要投巨资于技术研究与开发上,而且还必须保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高投入、高风险是这一跨越模式的显著特点,为此应尽快完善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跨越本身是对原有工作成绩的一种扬弃,需营造一个敢于打破现状的宽松创新环境,促使具有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断涌出。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关注产业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技术选择、评价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分配体制的创新,并配合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为人才进行创新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