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结构升级与变迁

产业结构升级与变迁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升级调整,上海承接外资也随之在产业结构上不断得到优化,成为了上海经济结构升级的一个激励和引导因素。图4.5 2001—2011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产业构成比重变化此外,上海外资经济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构成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产业结构升级与变迁

伴随着整体经济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结构调整,不同所有制经济内部在三次产业结构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一个动态变迁与调整的过程。

(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国有经济从1990年在全市生产总值占比71.2%下降到2011年的45.1%,主要是从原来的二、三产业全覆盖,经过在轻纺等产业上的大幅度收缩,国有资产或者说国有资本在深度和广度上从众多竞争性领域不断调整。

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下,国资布局不断得到优化。至2010年底,上海地方性国有资产持续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集聚,在前20个行业中的国资总额约占全市经营性国资总量11020.84亿元的91%。在这个集聚了最多国资的前20个行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有8个,国资规模占经营性国资总量比重为18.9%;属于第三产业的有12个,积聚了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72.5%。另外,国资进行了大幅收缩,降低了其行业跨度,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行业跨度由2005年的79个降低到2010年的70个[5];有效管理层级压缩在三级以内的企业从4家上升到了11家;清理退出非主业企业(含壳体企业)725户。[6]

(二)民营经济快速成长

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早先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业逐步向资本甚至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过渡,并且在全社会经济服务化过程中充当了排头兵的作用。

私营企业“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至2010年底,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55.89万家,从事第二产业的私营企业14.52万家,从事第一产业的2193家,分别占私营企业总数的79.1%、20.6%和0.3%。私营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加快拓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新型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和公共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例如,快钱、盛付通等民营支付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处于互联网支付市场前列;分众传媒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化媒体企业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春秋航空成为国内第一家自主拥有飞机的民营航空公司,并自主独立开发了销售和离港系统;如家、莫泰168等非公企业已成为连锁经济型酒店中的知名品牌。

民营经济不断向都市工业型、传统服务业型和科技中小型方向发展。全年新设传统服务业型的批发和零售业5.06万家,比上年增长21.35%,占全年新设私营企业数的44.2%;其注册资本36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6%。全年新设1.28万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类的科技中小型企业,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市新设私营企业总量的11.17%;注册资本144.05亿元,比上年增长41.42%。

另外,民营企业不断外向化。2010年全年,全市私营企业进口商品额20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占全市进口商品总额的10.75%;私营企业出口商品额228.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占全市出口商品总额的12.61%。[7]

(三)外资经济进退有序

上海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都是外资的重要投资目的地。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升级调整,上海承接外资也随之在产业结构上不断得到优化,成为了上海经济结构升级的一个激励和引导因素。

2011年全年,上海新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329个,比上年增长10.8%;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20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实际到位金额126.01亿美元,增长13.3%。

从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2011年上海第二产业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62个,吸收合同外资金额29.99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外资金额的14.92%;第三产业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057个,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70.76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外资金额的84.94%(见图4.5)。

img43

图4.5 2001—2011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产业构成比重变化

此外,上海外资经济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构成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截至2011年11月末,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了35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达到239家,外资研发中心达到333家。这些跨国公司纷纷将投资、研发、营销总部落户上海,对于促进外资利用结构的优化、外资利用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外资经济借助其相对优势的产品/服务竞争力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对于内资企业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好的示范和鞭策效应,促使内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化,并且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服务结构,促进经济结构高度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