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融合模式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融合模式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网络环境,创业企业需要对其社会网络进行合理布局,才能得以生存。社会网络关系是创业企业适应创业经济的基础,无论是签署正式合约的正式网络还是口头约定或只有合作意向的非正式网络都能产生网络效应,对创业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另外,创业企业集群社会网络关系的重组也必然会带动创业企业自身社会网络关系的重组,从而推动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演化,并最终实现创业企业向区域型产业结构体系的成功融入。

4.1.2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融合模式

1.网络布局、产业选择与经济功能非对等最优化模式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既要对社会网络进行合理布局,又要借助各种类型的社会网络进行产业选择,还得在兼顾各种社会网络的同时考虑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上三类目标无法同时兼顾,且重要程度也不完全一样,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追求的本质是三种目标的非对等最优化,由此衍生出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网络布局、产业选择与经济功能非对等最优化模式。

1)以网络布局为重

社会网络涵盖的内容较广泛,不但包括以创业者个人社会网络关系为基础的微观层面社会网络,以与创业企业或创业组织有关的利益关联体(如政府、供应商、消费者、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为基础建立的中观层面社会网络,还包括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创业群体之间以某种内核(上下游关系、共同的市场等)为纽带形成的宏观层面社会网络。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网络环境,创业企业需要对其社会网络进行合理布局,才能得以生存。社会网络关系是创业企业适应创业经济的基础,无论是签署正式合约的正式网络还是口头约定或只有合作意向的非正式网络都能产生网络效应,对创业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创业者只有对现有的社会资本资源及人际关系网络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社会网络关系的作用,才能选择适合创业的产业,从而获得较丰厚的经济利益,立足于创业经济之中。创业企业家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构建的基础,而相互信赖的长期合作关系是社会网络发展的支撑,因此创业企业需要根据创业者所具有的品质、素质和能力来搭建社会网络的基本框架,根据自身经营的产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由此扩建社会网络的规模、促进创业经济的发展。

2)以产业选择为重

产业选择是创立企业的前提,选择在合适的产业内发展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创业者在进行产业选择时需要考虑个人兴趣、经济实力、市场前景、消费者需求、自身所处的社会网络等因素。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驾驭者,对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创业者的志向和兴趣决定着创业者的投入和创业热情,因此,创业者的个人兴趣是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产业的现状和市场前景决定着创业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历程,创业者应该选择发展现状较好、具有一定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光明的产业进入。例如,目前炙手可热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却需要创业者拥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强有力的科技力量作支撑、坚实的创新能力作应变,否则会导致创业举步维艰,难以维持。与产业相关的利益群体,如政府、供应商、消费者、中介和金融机构等都会对创业企业的成功及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创业企业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摩擦。产业选择和网络布局相互制约,产业选择会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创业者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拥有大量人脉和社会关系的相关产业进行创业;产业选择也会牵制网络布局,一旦选定创业进入的产业,其社会网络的布局就会围绕该产业而进行。

3)以经济功能为重

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逐的永恒目标,是市场经济中公认的游戏规则。利润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资本来源,创业企业为了生存应当在盈利的基础之上兼顾网络布局和产业目标,由此实现创业企业经济的非对等最优化。无论网络布局和产业选择孰重孰轻,两者最终都必须服务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但是,企业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凭借合理、有效的方式,走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收获创业的最终成功,实现创业经济的最强功能和长久功效,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其他,甚至置基本道德和社会责任于不顾,结果只能导致创业的失败。诸多违背商业伦理道德而导致创业企业失败的事例表明,创业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一定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由此延长自身发展的空间。要获取经济利益还必须正确把握不断变化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创业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随经济制度适当地调整经济利益关系的结构,解放生产力,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网络布局、产业选择与经济功能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为支撑,产业选择决定了创业企业的经营方向、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由此控制着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网络布局的特征、经济功能的实现率;社会网络的合理分布为创业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正常生产经营、提高利润提供了便利,从而影响着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产业选择的修正和经济利益的获取范围;而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网络布局和产业选择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关系重组、规模重扩与结构重构的融合模式

1)社会网络关系重组

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的创业经济,其创业经济实体是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创业企业,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依赖于创业者对社会网络关系的扶持。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主要是以创业者个人及其团队的人际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关系结构,而创业者及其团队的人际关系则表现出以“缘”关系为主导的网络关系图谱,即创业者及其团队以亲缘、地缘、血缘等为基础建立的网络关系。随着创业经济发展的深入,创业企业必须为其原生社会网络结构纳入新的参与元素,这就必然引发创业企业对已有的社会网络关系进行必要的关系重组。纵观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构建及演化过程,创业企业一般是在创业者原生社会网络的支持下进入创业经济资本市场,并融入区域性的产业结构,由此获取在市场上初步生存的地位。随着资本市场信息的变化、区域性创业企业集群的发展及创业企业扩建的需要,使得创业企业原生社会网络关系结构加入新元素,新网络关系成为保证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创业企业集群社会网络关系的重组也必然会带动创业企业自身社会网络关系的重组,从而推动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演化,并最终实现创业企业向区域型产业结构体系的成功融入。

2)社会网络规模重扩

知识型企业的增多、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及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在带动创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变革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模式。企业间的竞争动力已不完全受利益驱动了,竞争方式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竞争范围不再局限于产业内、地区内和国内,竞争结果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而是借助社会网络以形成企业间战略同盟,在竞争中寻求企业间的共赢发展。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要实现从传统竞争模式向共赢竞争促使合作模式的转化,必须更加重视转化载体的规模,即社会网络规模的重扩。基于社会网络型的创业经济,要求知识和信息在组织渠道间和企业间的传播更加迅速、准确和广泛,要求创业企业增强对未知风险预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这些要求都需要大规模的社会网络作支撑。无论是创业的“原生经济”、“草根经济”还是“短头经济”,其目标依然是向更高层面的融合型经济形态演化,随之形成的社会网络必定随着创业经济的演化而发生变化。在该变化中,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展是最为突出的,随后才会引发社会网络关系结构的内在成长。创业企业在寻求区域型创业企业集群产业链价值定位的过程中,其社会网络关系图谱必将与区域型创业企业集群内的社会网络关系相融合,从而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另外,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动态性决定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网络规模时刻在进行着缩小、重扩和修补等变化。

3)社会网络结构重构

市场变化具有动态不稳定性,必须适应于市场变化的创业经济由此附带着明显的动态复杂性。随着创业资本市场变革的不断深入,服务于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必须在不断尝试中探索,在不断试错中进行社会网络结构的重构,以适应创业资本市场的变革,最终促使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发展相对稳态的形成。创业企业进入创业资本市场后产生的新关系网络结构会与创业企业的原生社会网络及区域型创业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关系产生排斥、磨合和吸收反应,并由此形成“试错、容错”的反馈机制,从而导致创业经济的三种社会网络关系相互融合、规模急速扩大、结构发生重构。在创业企业的“试错、容错”反馈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创业企业的原生社会网络不会被抛弃,在其与新关系网络结构相互作用之后,两者及其作用的结果最终都将被归入区域型社会网络关系之中。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相互融入、整合的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网络受外来因素的冲击将逐步解体,其中无法适应创业企业发展及创业经济需求的部分或被新的社会网络成分所取代,或被修改而依然存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结构重构的大批量聚集会促使整个创业经济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重构,从而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网络关系图谱。

3.经济布局、结构优化与经济功能定位调整的融合模式

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经济布局、结构优化与经济功能定位调整的融合模式主要针对并应用于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演化过程,创业经济的此种融合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创业企业的优势,推动社会网络的顺利演化,繁荣创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经济布局、结构优化与经济功能定位调整的融合模式这三个方面同样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而非三足鼎立。

1)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经济布局

创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约束性,体现为因地理位置分布、资源获取途径、市场发展程度及政策扶植力度等多维因素的不同,导致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经济布局出现明显的差异化。我国地大物博,南北跨度极大,东西部发展极不均衡,这致使我国的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在起步初期就呈现了较突出的地区性特色。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因改革开放时间较早、区位优势独厚、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扶植等原因,具有较浓厚的创业氛围、较密集的创业活动和较高的创业活跃指数,形成的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层级和程度都较高,创业起点和创业认知均处于较高水平,创业经济呈现出多元演化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资源的匮乏和政策的缺失,创业经济发展处于低级阶段,创业氛围较差、创业活动较少、创业活跃指数较低、创业经济形式单一。但是近些年,中国政府意识到创业活动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由此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创业经济逐步走向繁荣。除此之外,随着国家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和产业重点的转化,在我国以“谷”现象为代表、以新兴工业园为主导的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得我国的创业经济演化的经济布局产生了符合区域经济特色的变化。

2)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结构优化

创业经济的演化受到区域社会网络关系的制约,创业者个人社会网络关系能够提供有效创业资源的多少在创业初期决定了创业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随着创业经济的演化和发展,创业者个人社会网络关系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少,其对创业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也慢慢被稀释,从而导致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结构的优化。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网络中强弱关系变化带来的网络资源变化会影响创业经济的演化路径,从而共同推动创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在区域型产业结构中,地方性龙头企业的发展成为整个区域型社会网络的中心,带动整个区域范围内经济的增长,促进其所处的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使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围绕其演化,周边产业及创业企业均借机成为其产业结构链中的环节,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而共同发展,由此形成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榕树效应”的雏形。由此可知,区域型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够带动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创业经济的演化,创业企业受到来自自身、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导致其发展的差距,从而出现了产业结构的明显化差异、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结构优化,表现为产品结构调整、兼并、联盟。

3)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经济功能定位调整

知识型网络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创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创业市场活跃指数的攀升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激发了更大的创业积极性。就国家而言,创业经济是新经济时期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鼓励创业、推动创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建设。就创业者而言,创业动机源于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或个人理想的实现。但随着创业经济的进一步演化,其经济功能融入了更多的元素,从而必须对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演化的经济功能定位进行调整。首先,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演化,在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其次,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倡导共生性的企业利益共同体,不但增强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还拓展了组织间信息交流的渠道,加快了知识与技能的交换速率,促进了科技衍生物和经济衍生物的发展;最后,创业者及其创业企业的社会化行为对其所处社会网络内的其他创业者或企业产生积极作用,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创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资本网络、产业网络、区位网络的融合是繁荣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必然要求,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关于资本网络、产业网络、区位网络的融合模式,但研究的范围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宽、加深。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资本网络、产业网络、区位网络的各种融合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具有各自的运作前提和适用范围,这都对社会网络型创业经济的发展和演化造成一定的影响。创业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所处社会网络的要求、所在产业的特点、区域型创业经济的影响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适应创业经济演化的融合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