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割舍坦荡仕途,毅然下海淘金

割舍坦荡仕途,毅然下海淘金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潘石屹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潘石屹有意放弃令人艳羡的机关工作,转而下海淘金。然而,潘石屹对机关生活却并不满意,甚至有一些厌烦。回去之后,潘石屹陷入了沉思。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潘石屹有了下海的想法。通过与老师的交谈,潘石屹下定了放弃仕途、下海经商的决心。

1984年,潘石屹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对数字天生敏感的潘石屹很快就得到了局里领导的赏识,原本可以在这条坦荡的仕途上享受生活,但是,他对机关的清闲生活并不满意,他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潘石屹有意放弃令人艳羡的机关工作,转而下海淘金。

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潘石屹到底会如何抉择呢?

坎里那些事儿

潘石屹出生在甘肃省的一个小山村,他的童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动乱的时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他的父亲被划为右派,他也备遭歧视。不过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潘石屹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机。

1982年,潘石屹考入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两年后他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经历过艰辛童年的潘石屹从此捧上了铁饭碗。在石油部管道局,潘石屹很快找到了让领导重视他的窍门,那就是记清楚所有的工作数据。处长向局长汇报工作,局长向部长汇报工作,都需要用数字说话,而他们都记不清楚这些繁杂冗长的数字,他们需要带一个人汇报数字。每天下班之后,潘石屹就将各种计划样本拿出来背,最后,这些数字小数点之后的好几位,潘石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科长开始欣赏他,处长开始欣赏他,主任也开始欣赏他。潘石屹很快成为领导身边必带的“红人”,被确定为“第三梯队”,并获得外出进修的机会。潘石屹的仕途看似一片坦荡。

然而,潘石屹对机关生活却并不满意,甚至有一些厌烦。事后,他回忆道:“整个管道局,除了输油调度处每天在做事外,别的部门全都无所事事,只会给人添麻烦,包括我自己。”

对于潘石屹来说,机关生活一开始还比较新鲜,没有太多的事务,收入也比较高,而且经常还会有下级单位送一些礼品等。这样的生活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的确是十分适合,安逸无忧,轻松自在,但是,对于刚刚20出头的潘石屹而言,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在虚度生命。在谈起这段生活时,潘石屹曾说:“整个机关,有将近1000人,真正能够给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不是很多,剩下的人都是干部,干部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所以我对下海的愿望特别强烈。”

在此期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天,单位新分来一个女大学生,潘石屹的处长安排他陪着她去仓库领桌子和椅子。结果,潘石屹发现这个女大学生特别挑剔,再加上那时候桌子和椅子的质量也不好,她总说这个桌子这里也不行,那个椅子那里也不行什么的,选了一上午也没有选好。

潘石屹等得不耐烦了,就对她说:“不就是一张桌子吗?赶紧抬回去得了,至于这么挑剔吗?”结果,这位女大学生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他,她回答道:“小潘,这张桌子我可得用一辈子啊,当然得好好挑了。”

回去之后,潘石屹陷入了沉思。他看着自己的桌子,再看了看自己的茶杯,心中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度过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潘石屹有了下海的想法。但是,他的想法一出来就遭到来自各方的劝阻。外界的声音比较一致,放弃前途光明的仕途,选择一条前途未卜、在当时普遍不受尊敬的经商路,是一个多么冒险而愚蠢的决定。另外,在那个年代,一个机关的小干部下海,各方面的障碍都是很大的,组织上也未必能够通过。

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潘石屹也有一些迷惑,他最终会如何抉择呢?

潘石屹的战术

1.拜访老师,指点迷津

面对现实的困境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喊,潘石屹陷入苦苦的思索。不走,面对的将是日复一日百无聊赖的生活,潘石屹对此早已厌倦;走,立马失去稳定收入和不断上升的仕途,并将遭遇下海之后的种种困境。对于一个20多岁的小伙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困惑之际,潘石屹有幸拜访到一位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老师。当潘石屹把心中的苦闷告诉他时,老师告诉潘石屹在深圳有很多机会,也能赚到很多钱。潘石屹问:“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老师给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就说你身上穿的衬衣,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买两件,这样一件穿脏了就你可以换另外一件。”

这也许是有人第一次对他解释财富是怎么回事。虽然此时的潘石屹对财富几乎没有什么认识,但是他的财商之高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由于潘石屹出生在农村,家庭很不宽裕,从小就缺吃少穿,同时家庭的贫穷还造成了很多让潘石屹难以忘记的伤痛,所以他对财富有着比较强烈的追求,这也成为潘石屹决定下海的一个重要动力。通过与老师的交谈,潘石屹下定了放弃仕途、下海经商的决心。

2.放眼未来,毅然辞职

潘石屹下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还不到10年。但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各种技术和思想不断地冲击着国人的观念和思维,同时,还创造了无数获取财富的机会,使得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可以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其实,潘石屹下海之时,也并不明白自己到底可以干什么、想干什么,但是潘石屹清楚预见到:在机关里平淡无奇地度过一生,还不如下海轰轰烈烈地去拼。

后来潘石屹讲述了自己下海的心路历程:“我辞职是因为那是一个开放而令人激动的年代,国家领导人的言行,如当时胡耀邦穿一身西装都给国人的观念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慢慢觉得,我在机关的工作完全是多余的、没用的。可能我们机关只有一个部门,就是输油管理的调度室有用。我感觉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多余的,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环节,迟早会被淘汰掉。”

正是基于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判断,潘石屹认定自己在机关的工作不能创造价值,将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是他毅然决定辞职下海,在广阔的下海创业潮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坎外真经

1.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选择、做出决定。有的选择和决定非常艰难,因为不管选择哪一方,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都会失去一些东西。常常听到有人讲,要是当初没有那样决定,该有多好!或者,要是那时候我走了另一条路,现在应该会是什么样子。

什么样的决定和选择,才不会让自己后悔呢?如果总是衡量一个选择可能获得的物质回报和所面临风险,到最后大多都会为此后悔。要不后悔,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始至终都听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响亮的声音。乔布斯在给人们的忠告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自己选择能够做到随心而动,即使最后失败也可以毫无遗憾。

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潘石屹做到了听从自己内心真实声音。虽然,机关的工作稳定、收入高,但清闲却让潘石屹觉得年华荒芜,于是他排除外界干扰,毅然决定下海淘金。在潘石屹后来的创业路中,他也遭遇过非常艰难、非常压抑的时期,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当初下海的决定,这就是因为下海是当时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2.勇气是成功必备的素质

做人,要有勇气,才能在人世间的横逆挫折中愈挫愈勇。佛教讲“成佛作祖”,也不光是有慈悲、有智慧就能够成就的,最重要的,还要有勇气。观世音菩萨游行三千大千世界,救苦救难,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怎么能普度众生呢?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要有勇气,才能深入地狱救苦。

生活是需要勇气的。当遇到困难时,要拿出克服它的勇气;当受到挫折时,要拿出站起来的勇气;当尝到成功时,要拿出更加努力的勇气。纵观当今社会那些取得成就的企业家,哪一位不是拥有非凡勇气的?如果没有勇气,柳传志怎能放弃电子所稳定的工作,投身商海?如果没有勇气,史玉柱怎能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如果没有勇气,马云怎能开辟中国电子商务奇迹……

勇气是成功必备的素质。在面对艰难的抉择时,潘石屹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前途未卜、注定布满荆棘的道路,也正是这一选择,成就了日后最知名的地产商人。

3.抓住时代赐予的大好机会

潘石屹曾说:“人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转折点,不要错过每一次的历史性转折点。因为,你的一生将因此有所改变。”人一生中,可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那些可以改变一生的机会却是寥寥无几。如果因一时犹豫导致与机会擦肩而过,人生就会因此缺少很多光彩。

潘石屹下海时所处的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进行的时期,是拥有无限机会、令人激动的年代。这是每一个拓荒者开拓疆土、实现梦想的最好时机。可以说,这是时代赐予每一个像潘石屹一样希望追逐梦想的热血青年的历史机遇。抓住了,离成功就更近一步;放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潘石屹也很庆幸当时自己能够毅然下海,这个决定奠定了他今后人生成功的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