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人“气质”仕途受挫

文人“气质”仕途受挫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虽然这类文人有深刻的思想、很高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但他们的文人“气质”,也就是他们天然所具有的一些个性特点和处事方式,是影响他们仕途成功的主要原因。年轻时就名重朝野的苏轼在仕途沉浮中,感受到了嫉妒的恶毒。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水平的文化人仕途不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这类文人性情灵性、处事方法,都不大适合在官场上“行走”。如要跻身官场,并想远祸全身,就必须变性情、去天真、重实际;不然,如宁死不肯放弃文人“本色”,就只能辞官归隐:或歌咏山川、纵情林壑;或梅妻鹤子、老死林泉了。

§历史上的文人绝大多数是愿意做官的,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为什么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仕途并不成功呢?我认为,虽然这类文人有深刻的思想、很高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但他们的文人“气质”,也就是他们天然所具有的一些个性特点和处事方式,是影响他们仕途成功的主要原因。

这类文人精神世界极为丰富,习惯于内心思索,处理具体事务并不是他们的真正兴趣点。遵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他们也很渴望做官,以实现“大济苍生、兼善天下”;建立事功、光宗耀祖;获得较高收入、改善生存条件等志向和目的。但做官就要迎来送往,办理具体事务,处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关系,而这往往与他们喜欢潜心静气做学问是相悖的。

这类文人文化功底厚实,学有所成,思想深邃,自我感觉优越,往往恃才傲物,看不起一般人,从而导致得罪人、被人恨,难以建立起厚实的官场人脉关系。

这类文人个性鲜明,喜欢我行我素,常常说话直率,出口无忌,对政治风险估计不足,别说仕途升迁,有时连自身性命都难保全。三国时名盛天下的孔融因讥讽、挖苦曹操,而被曹操杀害就是例子。

这类文人才气高,名气大,往往夺了他人的光辉,而让同事或政敌嫉妒。正所谓: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年轻时就名重朝野的苏轼在仕途沉浮中,感受到了嫉妒的恶毒。以致他在小儿子出生时,发出如此心声:“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类文人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脸皮薄,有傲气,不愿低三下四,趋炎附势,李白写下的“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就是这种心态的最好表达。他们这种态度,必然不会得到上司的喜欢和支持。

这类文人对名看得重,总希望自己的才学获得他人承认,总是想表现、展示自己的优越,总是过于显露、炫耀自己的才华,可这恰恰是最遭他人反感、最可能得罪人的行为;同时,他们不愿低调生活,不愿做无名英雄,过不了默默无闻、平平淡淡或永远处于幕后的政治生活,往往会因热衷于走上前台、抛头露面,而获得“图虚名遭实祸”的下场。

这类文人读书太多,坚守气节,自负清高,道德感太强,对封建官场的潜规则理解不深、把握不住。遇事往往显得迂腐,不知变通,认死理,对政治的本质没有根本把握。

这类文人往往坚守真理,不愿妥协,不会看风使舵,常常使自己逆政治大势而动。如宋神宗时期,苏轼支持司马光等保守派,反对得到神宗皇帝支持的王安石变法运动。苏轼以书生的率真秉性,给神宗皇帝上万言书,力陈变法的种种弊端,使自己面临很大政治风险。神宗去世后,受到新皇帝重用的苏轼又反对宰相司马光的某些政策,并且表现得一点也不妥协,与司马光发生了很大的争执,使自己再次卷入残酷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再如辛弃疾的“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的傲岸不屈、刚正独立的个性和积极进取、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都与当时南宋朝廷只求苟安的政治现实相冲突,而使他备受打击和折磨。

这类文人大多忧国忧民,正像范仲淹所说:“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往往总是从老百姓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老百姓的疾苦深为同情,对封建政治黑暗深恶痛绝,对封建政治的幕后操作、对官员贪婪和腐败行为看不惯、不认同以至抵制和反对,这样就会得罪做官的同事或上司,而遭到排挤和打击。

这类文人不屑于“常戚戚”,不情愿、也不喜欢参与政治、权力斗争,认为整人有损于自己的道德形象。而不善于进行权力斗争,就容易受别人的整,容易从官场上败下阵来,轻则遭贬被逐,重则丢掉性命。

这类文人虽然言语豪迈、志向远大,但精神上、心理上往往又十分脆弱,经不起官场上的失意和挫败的打击,做官的韧劲不够,很少能做到“三起三落”而又痴心不改,往往一经挫折就想退出,或向往归隐。历史上许多官场失意的文人的诗词作品中很多反映了这种情怀。

总之,这类文人性情灵性、处事方法,都不大适合在官场上“行走”。如要跻身官场,并想远祸全身,就必须变性情、去天真、重实际;不然,如宁死不肯放弃文人“本色”,就只能辞官归隐:或歌咏山川、纵情林壑;或梅妻鹤子、老死林泉了。这到底是一种苦涩与无奈,还是一种“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呢?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水平的文化人仕途不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李白、苏轼等文化巨匠,正是由于官运乖舛、仕途不顺,历尽挫折和磨难,才使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了人生与社会,得以使他们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登峰造极水平的文学作品,成就了诗仙、文豪的美名,这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幸事;相反,如果他们的仕途一帆风顺,一路顺风封官进爵,他们写的恐怕大多就是“吾皇万岁”的作品了。这样,中国历史上就会因多了一些平凡的官员,而失去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