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力进行创新基础建设

全力进行创新基础建设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依靠持续创新的行业,创新也不是一天就能出成果的,这是一条忍受寂寞之路。”卓永财当机立断、亲自督军,不但迅速量产,还因此拿到台湾政府颁发的“国家发明奖”的个人组金牌奖。卓永财认为,创新的源头是服务。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是完全的创新大比拼。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依靠持续创新的行业,创新也不是一天就能出成果的,这是一条忍受寂寞之路。”卓永财说,即便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动摇过对创新的坚持,因为“企业不是要做一两年,而是要做长远、做到世界第一”。

当回首上银科技20年的成长、成功,卓永财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公司领导者以及同仁做到了在困难中咬牙坚持下去;二是,坚持依靠研发、整合国际资源的策略和方向是正确的;三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国际领先技术人才,才能确保打赢一场世界级的战争。

目前,上银科技拥有1000多项专利,这其中包括中国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申请的专利。上银科技已经连续十年名列台湾“经济部”智财局专利排行前百位,与电子科技公司相比毫不逊色。

上银科技专利数量位居世界同业前列,质量也堪称一流。当上银科技决定开发直线导轨产品时,市场上已有5家德日大型竞争者,而且对手们都在全速抢攻专利。卓永财当机立断、亲自督军,不但迅速量产,还因此拿到台湾政府颁发的“国家发明奖”的个人组金牌奖。在直线导轨技术上的突破,使上银科技成为唯一能集成滚珠丝杠与直线导轨技术的公司,这也成为超越日本对手的关键。以往,日本同业都用滚珠丝杠作为高层建筑防震设备,其反应时间为10秒,但上银的关系企业——大银微系统开发的直线电机,可以在1秒钟内瞬间发动。

“一个产业如果要长期维持竞争力,没做基础(研发),是绝对不可能的。”卓永财说。为了始终站在技术趋势的前面,上银科技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占营收的4%~5%,而旗下另一间公司大银微系统,则创下研发占营收比率最高曾达18%的惊人纪录。同时,整合公司在德国、俄国、日本及美国研发中心的资源,并与学校进行产学合作,公司研发人员超过300人,占集团总员工数的14%。上银科技对技术人才也十分慷慨。在上银工作了9年的专案发展部课长陈彦羽,个人拥有近50项专利,公司发给他的专利奖金也累积到了百万元。

对于研发,卓永财直接管控了20年。作为技术带头人,他亲自出席所有重要展览和研讨会,从中发现趋势。而公司所有重要的创新计划,他都是亲自监督。他自己也是一位从会计专业转型来的了不起的发明家。比如,以往生产的不锈钢导轨从不超过1.6米,因为超过这个值,热阻设备就跟不上,加工精度也达不到标准要求。而卓永财却用一种新的思路,从解决热阻设备入手,提出将不锈钢轨做成2米以上,同时也一并攻克了热阻设备的难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众所周知,滚珠丝杠的研发难度很大,而卓永财也在2年前就将其成功量产,为世界第一。“研发要执著,要有想法,我这样做也是示范给团队。”他说。目前,卓永财已经取得3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还成为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首位工学名誉博士。

卓永财还将研发单独出来,“量产和研发是不同的组织设计。现有产品发展的一部、二部是金字塔组织。负责未来研发的专案发展部是扁平式组织。”他说,专案发展部主要进行战略性、尖端产品的研发,分为几个团队,当研发产品达到量产标准就会成立正式的组织。专案发展部内的团队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考核标准也是根据研发进度来衡量的。

研发是卓永财最重要的创新内容,但不是全部。卓永财强调管理也要创新,他说:“一个企业如果全部是天才,就迅速倒闭。全部是蠢才,就慢慢倒闭。天才都自以为了不起,不太懂得团队精神与合作的重要。蠢才是每天损失一点,慢慢倒闭。一个企业,天才一定要有,但也要有执行的人才,组织才会平衡。”

因为公司跨国运营,卓永财对国际人才的管理也很独到。他介绍说:“比如,我要以色列员工研发伺服马达驱动器,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小学生做的。要中国台湾派人来学习,这我是不做的,因为培养了就流失了。我花半年跟以色列员工沟通。我要有很多想法,看很多关于创新研发的书,了解教授怎么想。你要击中他的要害,要有共同的语言,要花功夫,不是财大气粗人家就会听你的。”

卓永财强调要努力实现资源整合,让具有实务技术的高工、专科背景员工,和具有理论基础的大学、研究所的员工,在同一个岗位上合作无间。

2011年,卓永财荣任“大连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卓永财还从公司制度上,创新员工学习和成长的新机制。公司每年都有专门的教育训练,提升员工素质;全公司每月一天的“知识成长日”,使全员共同分享学习的成功经验,上银科技会提供各种专业性的课程或国际礼仪等生活化的课程让同仁参与,卓永财也会亲自带头举办读书会,鼓励同仁彼此分享书摘心得。在上银科技,即使是扫地的阿姨,公司也都会替她们安排人际关系与互动等实用课程。也就是说,只要是上银科技的一份子,都有在工作中持续学习成长的机会。

为了让公司深植创新的DNA,卓永财过去都会亲自评估针对营运创新的“提案改善”,直到公司规模大了之后,才改由主管负责。然而,即使遭否决的提案多达上千件,他仍然坚持要再亲自“过滤”一次,以免有遗珠之憾。“这是值得投入的时间,就是要培养不断思考的文化!”他说。

卓永财认为,创新的源头是服务。只要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的产业,包括机械制造业都是服务业,企业家是不是真正考虑了“人”的需求,会最终决定他有没有,有多大程度和范围的创新视野和能力。

“从顾客甚至‘顾客的顾客’角度去思考,创新的idea就会出来!”卓永财说:“大陆做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创建起做这种产品的‘文化’。”

卓永财代表上银科技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北京签署“上银科技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合作协议

卓永财对大陆业者提出了三点改进意见:一是,对应大陆业者普遍不太关注知识理论性,以及基础的研发。他建议业界应该实现员工训练的常态化,完善研发体系,来作为企业每天的必修课。二是,对大陆业者缺少服务意识的做法,应该着力扭转,要把客户需求作为推动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根本。三是,要放弃追求迅速致富的心态,从长远谋划公司的发展。“企业的成功,应该是长期的成功,不该也不能是短时间致富工具。因为现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市场,企业家应该眼光长远,放眼国际,才能以高创新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积累公司长远发展的本钱。”卓永财说。

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是完全的创新大比拼。卓永财将未来的企业形态形容为:智慧自动化、智慧制造和智慧服务。这是一种完全摆脱行业“黑手”形象的策略,同时也是最大限度满足人类需求和解决人力资源紧缺的根本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