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林汉宁:医疗机构创立后的转变

林汉宁:医疗机构创立后的转变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DG2从2004年创立至今,业务覆盖由办公空间、商业零售、公共建设等多元设计领域,逐渐转为医疗、医学美容这一专业领域。彼时,创业并不是林汉宁的首选,他的人生规划表里还没有这一项。在此之前,林汉宁一直没有将设计视为自己的事业重心,全当它是一份工作而已。DG2两位最重要的合伙人相继离开,无疑给了林汉宁重重一击。

DG2从2004年创立至今,业务覆盖由办公空间、商业零售、公共建设等多元设计领域,逐渐转为医疗、医学美容这一专业领域。近几年成功完成了香港必瘦站、香港专生美、上海优德口腔等多项不同医疗美容品牌及口腔专科的项目个案,以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保健中心等政府公立医院设计项目。

创业十年,林汉宁甘于放手,不再多元化发展,也不再扩张客户版图,一心带领DG2专注于医疗领域设计,成为国内私人设计公司中能为这一领域提供专业服务的佼佼者。

跌入谷底,东山再起

林汉宁形容自己并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与把企业“做大”相比,他倒更愿意做得“精”而“好”——当然,这是2012年以后的想法。

2004年底,他联合一位美国好友在香港创办了DG Gallery设计公司,将常驻办公地点设立于上海。彼时,创业并不是林汉宁的首选,他的人生规划表里还没有这一项。但由于当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公司工作,不得已之下,林汉宁才决定自己单干。

然而事实证明,当初这个看似“不得已”的决定却恰恰帮助他在事业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猛。DG Gallery在成立不久之后就快速步入正轨,一路拿下几个大项目,并在树立行业口碑的同时又不断衍生出一批批新客户。因考虑到业务扩张需求,林汉宁又于2005年9月与两位专业好友成立了DG Gallery上海公司,同年,美国合伙人因结婚撤离上海。2007年,林汉宁又带领DG Gallery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二级资质认可的河南省佳兴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收购并收入囊中,并于2009年实施品牌重组战略,将合并后的企业正式更名为DG2。

在此之前,林汉宁一直没有将设计视为自己的事业重心,全当它是一份工作而已。直到DG2成立以后,他才开始有了将公司规模做大的想法,开始大胆筹划公司的未来,并修读了比利时UBI工商管理课程,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这段时间无论是对林汉宁本人还是DG2来讲,都是一段高速成长期。在此期间,林汉宁推出了“特许经营”计划,并逐步将业务范畴拓展到房地产等多元行业,在他的进度表里,DG2将于2013年上市。

但人生往往就是不会按照你的进度表走。

恐怕林汉宁自己也没有想到,打乱这个进度的正是他酝酿已久的“特许经营”计划。

2010年,因三位合伙人对于该计划产生强烈意见分歧,正在推进的特许经营步伐戛然而止。与此同时,DG2的香港合伙人选择撤股离开。紧接着,上海合伙人选择休假后,就再也没回来。DG2两位最重要的合伙人相继离开,无疑给了林汉宁重重一击。他开始对所谓“哥们儿”、“兄弟”的定义产生怀疑。“也许真的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吧。大家面临困难时,都会找很多借口。现在他们都不敢接我电话,几乎都是发了短信之后才回。我觉得这么多年下来,真正的知己朋友真的不多。大家都是为了金钱上来往多一些。”

上图:必瘦站(香港主板上市公司:1830);中图:上海优德口腔;下图: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口腔保健中心尊贵门诊

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平常称兄道弟的人却突然失踪。对于一向注重情义和信任的林汉宁而言,真相确实有点儿残酷。但既成事实,他亦不想再去深究。此时,更紧迫的情况是在林汉宁面前摆着两条路:要么卖掉公司,收拾东西带着老婆孩子回香港,找份工作老实上班赚钱;要么留在上海,收拾残局,挽救DG2。

林汉宁非常感谢家人在他陷入事业历程最低谷时对他的陪伴,让他最终坚定信心留在上海,努力收拾残局。他回购了公司所有股份,一人扛下所有债务,并在重新整理团队之后再次出发,放弃掉企业原本的多元化发展和国际版图的扩张,开始将设计重心全部倾注于医疗领域,将业务中心集中在内地,不断寻求更好的出路,硬是一步一步咬着牙,把DG2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虎落平阳,东山再起。

从谷底爬上来的林汉宁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幸运,DG2才能在逆境期一直受到老客户关注,东山再起时又继续赢得他们的信任;也因为幸运,自己才会被一些朋友推荐给医学美容行业做设计,而渐渐有了知名度。

对他而言,涉足医疗机构设计正是挽救公司的转折点。

医疗机构与其它行业不同,做此类设计项目不仅需要才华和创意,更多是要了解其行业设计规范,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在国内,除一些国家设计院外,私人设计公司中能真正接手医疗机构项目设计的并不多。而DG2之所以能越来越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成绩单足够漂亮。

其实早在2009年,DG2就曾参与过医疗机构的设计。一家美国运动创伤医院希望在上海开设诊疗中心,找到DG2,这是公司真正意义上参与的第一宗医疗设计项目。当时DG2还未拆伙,公司还未进入艰难困境,林汉宁也没有意识到接下这个项目,将会是扭转公司未来命运的重要一步。他仅凭自身对多领域的尝试渴望与追求,带领团队向前迈出了这一步。

直到几年后他才意识到,DG2正是当初蹋出了第一步,被人认同,才会让他们在后来走得更远。

2012年,重整旗鼓后的林汉宁带领团队完成了香港必瘦站、香港专生美、上海优德口腔等不同医疗美容品牌及口腔专科的项目个案。并凭借出色的设计理念结识到许多医生朋友,进而争取到了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保健中心设计诊疗空间这样的政府公立医院设计项目。这是一幢4层高的小楼,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项目落成后,院方特地发来一份表扬公函,上面的一段话让林汉宁至今记忆犹新:“任何高品质的材质,从装修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贬值;唯有优质的创意设计,从工程完工的那一天开始,便不断升值。”

随着项目一个个顺利完成,DG2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吸引到更多新客户的关注,公司境况终于在2013年开始全面好转。

Always be better

在林汉宁的名片上面,印有一行英文字母“Always be better”——这是他最初成立公司时创立的口号,也是他这些年在工作中一直坚守的信条。

这些年林汉宁始终坚持把每一个项目都做好、做得更好。从最初为外企设计办公空间,到后来参与酒店进行商业设计,再到现在仅做医疗机构的设计, DG2所涉足的设计领域越来越精细、专业,能与之抗衡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少。林汉宁没有再刻意去争更多的东西,只想一心专注于医疗专科和医学美容领域。

广东创能科技有限公司内景

近两年,DG2基本每月可接到三、四个医疗和医学美容设计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到软装,皆由DG2团队一手操办。甚至是一些客户的品牌定位,DG2也会给出他们专业性意见。林汉宁一直在强调团队要“专业”——这不仅仅是指设计专业,更包括设计人员对市场的触觉和对不同品牌的认知。

基本上,林汉宁每到一个城市做项目,都会进行对周边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先是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地,再去了解客户的企业文化,然后才开始实施项目。他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到和项目有关的一切信息,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客户交流,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林汉宁对作品的要求不仅仅是要让客户喜欢,更要让自己满意。

近期,DG2又接下山西红十字口腔医院和杭州上扬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这两个医疗体制改革后的省级重点项目。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林汉宁总是会在客户原有的要求上更进一步。在他心里,设计师不仅仅是一双手,更多时候,他要做的是帮助客户改变对医疗行业固有的印象思维,并帮助他们树立更加鲜明的企业形象。

上图:林汉宁与创能总经理乔明明(右)合影;下图:广东创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幕大合照

“过去大家可能会认为,医疗机构就只是病人来看病治病的地方,你把他们的病治好就可以,也许整个过程就只有十几分钟而已。但现在不一样了,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会更在意整体环境给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环境更好、服务更优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享受到更尊贵、更私属的待遇。医疗机构已经不再是一个白色的冷冰冰的地方,温暖舒适的环境将会更容易被人接受。”

作为DG2的领航人,林汉宁这些年始终坚持“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一定要给出更好的东西。”他跟公司所有人说,我们的任务是“做完”,但我们的宗旨是“做好”。他认为在这个行业,“做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好”的人太少。尤其是在中国大陆,整体环境并非十全十美,导致很多时候都会事与愿违。要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并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适当做出妥协。这对于一向追求完美的林汉宁来说,绝非易事。“这很痛苦,非常痛苦。”他笑着说。

林汉宁称自己身居内地多年,虽然也被“同化”了一部分,但内心还是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他希望能尽全力去向更好的那一面靠拢。“我永远都是告诉我的人,做创意没有真正能代表你的产品,能代表你的只有‘专业’。你只有足够专业,别人才会认可你。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最难的地方,在这个行业花心血做到很大的,我也看了不少,但当他们真正做到很大的时候却已经不再是设计行业了,而是在做生意。所有设计都成为一个生意模式,每个人都带着业务指标,我不会否认他们的专业实力,但那已经是变了质的。”

林汉宁和汪饶饶博士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口腔保健中心新改造落成的一层大堂合影

在林汉宁看来,生存固然重要,但他更希望DG2可以坚持自己最初的理念,成为一支业内公认的专业团队。就像公司最初成立时的那句口号一样:Always be better。对他来说,最满意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个。这种专业态度也得到每一个合作对象的认可,DG2品牌逐渐声名远播。现在,在这个圈子里,已不再是林汉宁敲门去找客户,反倒是这些人通过各种渠道来找到DG2。

林汉宁心里清楚,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还在不断学习和尝试之中,去寻求更好的自己。

一个理想者的坚持

“你真的预备好成为设计师了吗?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很难走。”——每当有新人来应聘设计师,林汉宁总是会这样问。

或许,他不仅是在问面前的年轻应聘者,更是在问年轻时的自己。

1966年林汉宁在香港出生,是家中独子。中学毕业后就跟随舅舅进入室内设计行业。1985年又重返校园,在兼顾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修读了香港李惠利工业学院的室内设计课程,并在1987年取得毕业文凭。两年后进入一家香港设计公司任职,并被派驻至深圳蛇口的分公司工作,而后又被派往武汉,负责当地一座星级酒店设计工作。这是林汉宁第一次担任项目负责人,虽结果并不令他满意,但这场“武汉之役”却为他打下了个人在内地事业发展的根基。

1990年,24岁的林汉宁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他进京后接手的第一宗项目是改造位于建国门长富宫旁边的凯莱酒店,当时内地的室内设计行业才刚刚起步,不少设计风格都以香港为范本,因此身为香港设计师的林汉宁本就具备一定“先天优势”,第一宗项目非常成功。之后他又受到酒店高层赏识,接下了大连凯莱酒店的设计工作。十年之间,林汉宁先后与真维斯、北京中粮广场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在这个被称中国政治中心的地方,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却让林汉宁很长一段内都难以适应。为了寻求更公平的竞争机会,2000年林汉宁决定前往上海,去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在上海工作的前几年里,他积累了大量操作项目的经验。这期间,他由朋友牵线搭桥,接下了为“迪奥香水中国上海工厂”设计厂区外观及办公空间的大项目,一举打响了自己在业内的知名度。

此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十年创业历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林汉宁在大陆奋斗了二十几年,走过最为风生水起的阶段,也经历过最为艰难低落的岁月。时至今日,他仍然庆幸自己当初选择留在上海继续坚持为梦想努力。

“我有好多中国梦,做了这么多年,是否能圆梦还要看你能不能坚持。我的同行里也有很多很成功的香港人,但是真正是在做设计的已经不多。这些年里,大家都变得更商业。当然我们要生存,在我希望能在生存之外还可以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在林汉宁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把DG2变成一家足够优秀和专业的设计公司,在这个行业里更被人尊重。

就算最终实现这一切的不是他本人,也没关系。

林汉宁也并没有打算要将公司发展成为家族企业,世代相传。之所以更名为“DG2”,也正是源于此意。他不希望DG2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而是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人共同努力,一起把DG2做成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公司。因此他愿意毫无保留地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快速成长,这几年也一直在为公司物色未来的掌门人。他说将来有一天,当他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将这份事业进行下去,他乐观其成,并且会鼎力相助。

现在DG2也有一些接班人的人选,但在这些人之中,有谁可以在未来真正领航掌舵,林汉宁认为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希望在这十年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个跟了他十年的助手总说他偏心,喜欢聘用外籍设计师。但在林汉宁看来,中国设计师的忠诚度目前来说还相对薄弱。“可能隔壁待遇好一点,他就会去隔壁。又或者他认为做这一行业的设计发挥不出才华,就不愿再继续。”曾经有一个由DG2从学生时代便培养起来的设计师,工作了五年,觉得自己有能力了便选择离开团队。林汉宁也看到过身边很多朋友的案例,辛苦培养了几年设计师,最后他们长出翅膀,却把公司的客户群体一起搬走。

林汉宁与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口腔保健中心主任汪饶饶博士合影

林汉宁十分重视员工的忠诚度,他认为外籍员工甚至是香港员工之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环境不一样。“比如说在香港,很多人工资看起来很高,但其实并不高,因为香港消费水平非常高,你如果不多做一些工作,估计也会很难生存。所以像我刚刚说的那种长了翅膀再出来自己去做的情况,基本上很难发生。因为如果说你是做自由职业者,不用帮手,所有操作都自己来,一个人在家里就可以全部解决掉,这种生活是非常不稳定的。要知道现在有很多香港人都是房奴,这种一天有工作一天没工作的生活状态对他们来说是存在很大风险的。更何况,现在有很多客户除了看你的作品,还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去完成,所以香港人可能会更谨慎一些,相对来说,忠诚度也就会更高一些。”

但在大陆,这样的状况却时有发生。所以林汉宁在甄别人才时格外谨慎。

在DG2曾发生过一件事:一位员工在离职后将公司的资料全部拷贝走,然后和公司的客户说,“我出来直接帮你去做设计,可以比这边更便宜。”所幸被人事及时发现。这让林汉宁非常失望,“很多这样的人,非常多,所以很抱歉,很多时候再有能力但忠诚度不够,我真的没法用你。”

而让林汉宁感到心慰的是,他与客户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感一直都在:有一些客户从林汉宁成立公司到现在,十年间一直都保持合作;还有一些大型企业,下面有多家子公司,发展到每个城市也都会来找林汉宁做设计;更有一些企业,有时会因人事离职暂时失去了林汉宁的联系方式,但等人事回归后又会重新找到林汉宁做项目;直到现在,有一些企业就算最初是找其它公司做设计,但仍然会请林汉宁去做“参谋”,请他给出设计方面的意见。在林汉宁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客户认可了DG2的专业,认定了DG2作品的品质,他觉得这是DG2的幸运。

他希望在没有找到合适接班人之前,自己能够“以身作则”,让公司所有人能真正明白:DG2要做的不是“大”,不是“生意”,而是“专业”,是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专业服务。

在林汉宁看来,DG2未来团队人数不求多只求精,他希望这支团队可以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敢于寻求更大的突破。

行善,随缘

自从将设计重心转为医疗后,林汉宁和整个DG2都陷入一种忙碌状态,再无暇顾及其它。DG2发展最顶峰时,各大搜索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关它的消息。但2012年之后,DG2就没有再去参与奖项评选,也没有专门请人来为公司做推广与宣传。作为领航人,林汉宁如今更在乎的是如何把项目做得更好。

回顾十年创业,林汉宁感慨整个社会都在变,自己也在变。回想公司刚起步时,当时林汉宁一心只希望把公司做大,拼了命去冲,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意转弯。“那时候脑子里都是对金钱的渴望。现在呢,当然没有钱也不现实,毕竟每天开销都摆在那里,但欲望真的不强烈,一切随缘。”

自1985年步入室内设计行业至今,近三十年之间,林汉宁经历了人生的起落与分合,看破了五光十色的诱惑,放下了名闻利养的欲求,他已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一定要去赢得多少生意,拿到多少回报,他觉得大家能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合作,就是一种缘份。如今,48岁的林汉宁变得更为恬淡和从容。他告诉那些年轻创业者们:创业不能急功近利,不仅要有能耐,更要学会忍耐,等待你的机会到来。

在漫漫人生路上,林汉宁一直视带自己入行的舅舅为偶像。当年,羽翼渐丰的林汉宁一心想要创业,他向舅舅请辞时,却没有得到舅舅的支持,认为他迈出这一步为时尚早,并告诫他“少年得志莫轻狂”。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舅舅的话是对的。此后,林汉宁便一直遵循舅舅的教诲,做人做事都变得更加低调谦和。

在他看来,舅舅从做生意到现在,一生也是高低起落,但却一直从容应对一切,始终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一点深深影响了林汉宁。他渐渐发现,有些时候不强求,反倒能得到更多;闭上眼,反而会看得更广。“我们以前只关注自己业绩如何,人就会变得很狭隘,甚至有时候你可能变得连周边朋友和家人都会遗忘掉。现在我觉得随缘更好一点,该静下来的时候就要静下来。”

从小受到家人影响,林汉宁对佛教怀有非常虔诚的态度。他时常会和一些大师聊天,解除心中的惑,也让自己心态变得更为平和,对万事万物的态度也都变得更为宽容。他也经常不定期去放生,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善。

林汉宁还通过一些中外机构收养了一些中国大陆山区和非洲贫困区的儿童,定期给予他们资助。那些孩子也会经常写信给他,跟他分享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在林汉宁看来,一个企业家的最终使命就是要去回馈社会的。而单单作为一个人来讲,也要学会为自己行善积德。“在你能力允许范围内,能帮助别人一点就去帮助他们一点。”正在读初三的女儿非常支持父亲的行为,这也让林汉宁感到心慰。他觉得自己现在只是做了一些微小之事,希望将来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回馈给社会更多的爱与善。

身为“香港房地产协会(HKREA)”理事及“香港室内设计协会(HKIDA)”专业会员,林汉宁这些年自我要求一直都非常严格。直到今天,他仍然是早上九点准时到达办公室的那个人。

他也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杂志的习惯,不断汲取新知识来自我增值。发现好的内容也会推荐给下面人看,希望他们可以放宽眼界,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不要把所有想法和创意都局限在一个地方。“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OK,我赚得钱不多,住不起五星级饭店,但我能去五星级饭店喝一杯咖啡或是一罐可乐,可能就是几十块钱而已,但是我可以享受到那里的环境。我说你买不起名牌可以去看、去试,她们不会赶你走,看是不收钱的,但这些环境却有可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一定要多看。”他还鼓励下属要定期出国旅行,去看看世界之后回来,可能会有新感觉。

在上海,林汉宁会坚持每个礼拜天和一群年纪差不多的香港人,聚在一起打三小时篮球,他从不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年纪”,会达不到状态。这可能也与他从小不服输的性格有关,直到现在,林汉宁都希望能保持最佳状态给到客户或是所有认识他的人。

如今,林汉宁的人生已经走完上半场,但他看起来却依然年轻。

何恆春 台湾寰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横跨IT与家电产业为全球知名3C品牌操盘的何恆春,始终是变化莫测的行业中走得最快的人。

在声宝,他率领集团开创两岸大型企业合作之先河,西征并购德国第一家电品牌,在短短4年间让一度落寞的老品牌蜕变重生,成为“世界的声宝”;在美商优派(View Sonic),他主导对抗三星、戴尔、惠普、LG等国际巨头的战争,两度改写LCD业内的世界规则,助力优派品牌问鼎LCD屏幕世界第一。

2009年,荣誉加身的何恆春重回半导体这一职涯起点,入主寰邦科技。此后的时间里,他以技术为根基,不断扩大寰邦在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而在IC晶圆测试这个隐形的王国里,引领者何恆春又多了一层光环——技术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