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胡雪岩的一生

胡雪岩的一生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胡雪岩,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本名光墉,著名徽商。因此,胡雪岩被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父亲胡鹿泉是一个不名于世的乡野文人,受徽州重商观念影响,属意长子胡雪岩从商发家。王有龄年龄和胡雪岩相仿,虽是官宦子弟,但家道中落,自己也屡试不中。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因茶馆人多,胡雪岩便邀王有龄至自己家中小酌。

  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清徽州绩溪人(一说浙江杭州人),幼名顺官,本名光墉,著名徽商。早年家贫,至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后来自己开钱庄,当老板。刚开始他依靠自己资助过的王有龄做买卖。王有龄死后,他就投靠了左宗棠,曾协助左宗棠与法国人联组“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借左宗棠的势力,他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又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因此,胡雪岩被称为“红顶商人”。

  1.胡雪岩的生平家世

  胡雪岩幼时家贫,以帮人放牛为生。胡雪岩的父亲胡鹿泉是一个不名于世的乡野文人,受徽州重商观念影响,属意长子胡雪岩从商发家。胡雪岩自幼丧父,经人推荐在杭州城里一个钱庄里作学徒,因为他勤快活络,在外场做“跑街”时能急人所难,心宅存义,所以甚得东家赏识。咸丰十年(1860年),因为东家无后,临终前,把钱庄赠给了胡雪岩。

  胡雪岩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认识了王有龄。王有龄年龄和胡雪岩相仿,虽是官宦子弟,但家道中落,自己也屡试不中。为了让王有龄走上仕途,他的父亲卖掉了全部家产,捐得一个虚官名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力去补实缺了,最后在无奈中客死杭州。胡雪岩与王有龄虽是萍水相逢,但对王有龄的处境深表同情,便真心地想帮助他。但胡雪岩当时只是一个钱庄的小伙计,为了帮助王有龄,他竟私自动用了钱庄的银子。

  胡雪岩把银子给了王有龄后,让其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钓,大量的募兵经费被存于胡雪岩的钱庄中。后来胡雪岩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倔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

  后来,胡雪岩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另外,他还操纵着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胡雪岩辅助左宗棠有功,曾被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所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即所谓的“红顶商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岩在杭州直吉祥巷九间头(今平阳里)设立“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筹备处,邀请众多名医和国药业商人研讨经营方针,并设置了制丹丸大料部、制丹丸细料部、切药片子部、炼拣药部、胶厂等部门。光绪二年(1876年),胡雪岩在涌金门外(今杭州南山路)购地十余亩,建造胶厂,并设晒驴皮工场、制驴皮工场、丸散工场和养鹿园。光绪四年(1878年),胡雪岩又在大井巷购地八余亩,建筑店屋,并正式营业,形成了从原料、制药、销售为一体的经营体系。因规模宏大,故门首立有“药局”二字。

  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此举惹怒了外商,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间,由于各国外商联合拒购华丝,使胡雪岩在丝业上亏损惨重。而此时的清政府非但不予支持,反而掠夺敲诈,市上谣言四起,胡雪岩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地的钱庄因相继遭挤兑而倒闭,他不得不宣告破产。

  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胡雪岩郁郁而死,归葬于中村鹭鸶岭白栎湾。1899年,胡家为偿债务,将胡庆余堂抵予皇族文煜,但尚有差额未能付清,只得将元宝街住宅抵给文家,胡、文两家为此签订契约,并议定从胡庆余堂红股一百八十股内提出八股分润胡氏昔年创业之劳,又加胡氏原有红股计十八股,遂成为“雪记”招牌股。

  2.寻找到靠山王有龄

  胡雪岩长期做跑街,与一帮削尖脑袋捐班升官的人打交道,慢慢地,也就熟悉了这一套习惯。他明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少的风险。

  由于长期与这些人打交道,胡雪岩逐渐变得为人老到世故。当他遇到王有龄时,听说他是捐班盐大使,便感觉到机会来了。

  王有龄的父亲是一个候补道台,被分派到浙江,王有龄也随父亲到了浙江。到杭州后,王有龄的父亲并没有得到过什么有实惠的实缺,加之心情抑郁,旧病侵扰,不到一年就客死他乡。王有龄无力送父亲归故里安葬,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也就只好客居杭州了。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也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但也从未有过实缺。王有龄自己想进一步再捐个县令、道台之类的官衔,又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到胡雪岩与王有龄相识的时候,王有龄实际上已经落魄到只剩下一副不肯放下的穷酸读书人的架子,每日到茶馆穷泡的绝望境地。

  一次在茶馆,胡雪岩与王有龄偶遇,俩人颇感投缘。因茶馆人多,胡雪岩便邀王有龄至自己家中小酌。王有龄本已饥肠辘辘,推辞一番,也就应邀前往了。交谈之中,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龄空有一腔抱负,却无钱捐得前程的心事。

  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一个虚衔,即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还须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胡雪岩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有了出头之日,定能成为助自己飞黄腾达的靠山。

  王有龄哪里知道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末了,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渐渐远去,感觉到一生的重大机遇似乎即将失去,而且失去了便再难遇到。他立即坚定了信心,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胡雪岩叫住了王有龄,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500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代胡雪岩去讨一笔欠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收回此账后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原打算用这笔钱做本钱,做一桩大生意,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投资。胡雪岩见识过人,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后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着胡雪岩终身,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当时,王有龄一下子惊呆了,盯住银票如入定一般,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急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怕还不起。

  然而,当他得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俩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兄弟。胡雪岩重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俩人如同亲兄弟一般,似乎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在别人对王有龄投以势利眼之际,唯独胡雪岩报以殷勤礼节,并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擅作主张,动用东家的大笔银两相资助,表现出过人的远见。而对于王有龄来说,遇到胡雪岩如大旱逢甘霖,他对胡雪岩的“慧眼识俊杰”自然念念不忘。后来,王有龄以粮台升任杭州知府,不出几年,又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其实,胡雪岩拿饭碗换银票资助王有龄,开始做这件事时,就不是茫无目的的,他坚信王有龄将来定会发达。这是一笔投资,需要勇气,更要有长远目光。一般人求利在当前,而胡雪岩求利在将来,正所谓“长线放远鹞”,王有龄一旦官场走红,胡雪岩自会沾光,那时,他的钱就不会白花。

  王有龄由于胡雪岩这一帮助,才有机会补了实缺。他知恩报恩,极力帮助胡雪岩铺平经商之路。

  王有龄发达后,在他的荫庇下,胡雪岩不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他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

  3.胡雪岩与左宗棠

  1862年,胡雪岩依仗的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此时的胡雪岩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杭州藩司蒋益澧。但他逐渐在交往中发现,蒋益澧谨慎有余,远见不足,他不得不寻找更有价值的人物。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闽浙总督左宗棠。

  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己带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几万人马吃饭就成了个大问题。

  正在考虑之时,手下人报,浙江大贾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乃传统的官僚,有“无商不奸”的思想在脑中作怪,而且他又风闻胡氏在王有龄危困之时,居然假冒去上海买粮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心想此等无耻的奸商,本不欲见他,无奈蒋益澧的面子,只得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见。

  胡雪岩一进去,就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胡雪岩振作精神,撩起衣襟,跪地向左宗棠说道:“浙江候补道胡雪岩参见大人!”左宗棠视而不见,仍怒目圆睁。一会儿,左宗棠那双眼睛开始转动,射出凉飕飕的光芒,将胡雪岩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一遍。胡雪岩头戴四品文官翎子,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脸颊丰满滋润,一副大绅士派头。

  端详之后,左宗棠面无表情地说道:“我闻名已久了。”这句话谁听都觉得刺耳,谁都懂得它的讽刺意味。胡雪岩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压住心中的不满,他觉得自己面前只不过是一个挑剔的顾客,挑剔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买主。胡雪岩没有直接谦虚地回答左宗棠,而是再次以礼拜见左宗棠。他知道左宗棠素来是个吃捧的人,抓住这一弱点,恭贺左宗棠收复杭州,功劳盖世。又向左宗棠道谢,使杭州黎民百姓过上安定日子。

  胡雪岩一边恭维一边注视着左宗棠,他见左宗棠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微笑。捕捉到这一信息,胡雪岩又急忙施礼。这一次左宗棠虽然仍旧矜持地坐在椅子上,但先前阴沉的双脸绽开了笑容,也许面子过不去,他装着恍然警觉似的说:“唉呀,胡大人,请坐!”胡雪岩在左宗棠右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摆脱了尴尬的窘境。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地问起当年购粮之事,脸上现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之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左宗棠这才明白自己误听了谣言,险些杀了忠义之士,不禁羞愧不已,反倒软语相劝胡雪岩。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二万两藩库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罚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这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了这笔巨款。

  两万银票对于每月军费开支十余万的左军来说虽属杯水车薪,但毕竟可解燃眉之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左宗棠想要的是什么,不失时机地掏出银子,为自己争得了左宗棠的好感。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帅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要言不烦,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

  胡雪岩见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话吸引,他想,只要实事求是地奉承恭维,左帅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拉他做靠山,往后的生意更会如日中天。主意拿定后,他抛砖引玉,话锋一转。指责曾国藩只顾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追击占领唾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机会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左宗棠亲自将胡雪岩送出去,他认为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而且还对官场非常熟悉,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能人,难怪杭州留守王有龄对他如此器重。然而粮食仍像幽灵一样萦绕脑际,缠得左宗棠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一连几天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其实胡雪岩上次别后,就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送到了军营。

  这上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他说:“胡先生此举,功德无量,有什么要求,不妨直说。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

  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他说:“我此举绝不是为了朝廷褒奖。我本是一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可当真说到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自世家,以战功谋略闻名,在与太平军的浴血奋战中,更是功绩彪炳。所以平素不喜与那些凭巧言簧舌、见风使舵之人为伍,对这些人向来鄙夷不屑。此时一句“只会做事,不会做官”当真是使左宗棠感觉遇到了知己。对胡雪岩顿时更觉亲近,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联合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

  4.胡雪岩宽厚待人

  为人处事,得理也要让人。在生意场上,胡雪岩即使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置对手于死地,也绝不把事情做绝。

  胡雪岩到苏州,到永兴盛钱庄兑换二十个元宝急用,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时兑换,还凭白诬指阜康银票没有信用,使他很受了一点气。

  这永兴盛钱庄本来就来路不正。原来的老板节俭起家,干了半辈子才创下这份家业,但四十出头就病死了,留下一妻一女。现在钱庄的档手是实际上的老板,他在东家死后骗取那寡妇孤女的信任,人财两得,实际上已经霸占了这家钱庄。永兴盛钱庄的经营也有问题,他们贪图重利,只有十万银子的本钱,却放出二十几万的银票,已经岌岌可危了。

  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自然想狠狠整它一下,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京中票号,最大的看四家,招牌都有一个“恒”字,称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义源票号本来后起,但由于生意迁就随和,信用又好,而且专跟市井细民打交道,名声一下子做得很盛,连官场中都知道了它的信誉,因此生意蒸蒸日上。“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击义源,于是出了一手“黑”招,他们暗中收存义源开出的银票,又放出谣言说是义源票号面临倒闭,终于造成挤兑风潮。

  胡雪岩仿照这种办法,实际上可以比当年“四大恒”排挤义源时做起来更方便也更狠。浙江与江苏有公款往来,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将海运局分摊的公款、湖州联防的军需款项、浙江解缴江苏的协饷几笔款子合起来,换成永兴盛的银票,直接交江苏藩司和粮台,由官府直接找永兴盛兑现,这样一来,永兴盛钱庄不倒也得倒了,而且这一招借刀杀人,一点痕迹都不留。

  不过,胡雪岩最终还是放了永兴盛钱庄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他放弃计划,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是这一手实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兴盛钱庄绝对没有一点生路。另一个考虑则是这样做法,很可能只是徒然搞垮永兴盛,自己却劳而无功。这样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不愿意做。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胡雪岩为人宽仁的一面。说起来这永兴盛钱庄既来路不正又经营不善,实际是一个强撑住门面唬人的乱摊子,即使将它一击倒地,大约也不会有多少人同情,可能还为钱庄同业清除了一匹害群之马。即使是这样,胡雪岩还是下不得手去,足见他所说的“将来总有见面的日子,要留下余地,为人不可太绝”,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确确实实是这样去做的,这其实可以看作是胡雪岩的一条为人准则。

  这其间自然有胡雪岩对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在起作用,所谓将来总有见面的机会,事情做得留有余地,也就为将来见面留有了余地。事实上,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样考虑也是十分必要的。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会有联合的可能,因此,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的。俗话说“人一活路,给己一财路”,从商者都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

  5.与人为善的胡雪岩

  胡雪岩为了促成生意,还和“江湖势力”搭上了关系,在利用他们成就自己生意的同时,也为他们谋得了应有的利益,从而赢得了他们的支持。胡雪岩借助江湖势力是从协助王有龄筹运浙江漕米结交尤五开始的。由于胡雪岩待人宽容、仁厚,在押解漕米问题上,胡雪岩能够与漕帮诚心结交,处处照顾到漕帮的利益,而且尽己所能让信和钱庄放款给漕帮,解决了他们的资金困难,因此被漕帮尊称为“爷叔”。

  有了漕帮在江湖中的势力和影响做后盾,胡雪岩做生意就可以排除江湖中的干扰。事实也表明,尤五利用漕帮在江湖中的影响给胡雪岩提供了极大方便:胡雪岩通过浙江巡抚王有龄做了多批军火生意,后来胡雪岩在负责上海采运局时,又为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源源不断地输送新式枪支弹药。所有这些生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如果没有尤五提供的各种方便和保护就根本无法做成。而有了漕帮的交情,胡雪岩做生意就算在乱世之中就有了强硬靠山,寻常的江湖帮派迫于漕帮的强大势力,谁也不敢轻易打他的主意。

  胡雪岩在生意中,很注意培植漕帮势力,维护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胡雪岩和他们联手做生意,利用自己在官场中的影响,给他们提供固定的话送官粮物资的机会,组织船队等。只要有利益,胡雪岩总是想着漕帮。

  胡雪岩经常告诉自己的伙计,生意人要学会“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这里的“想想别人”,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想想别人的难处和利益,想想别人和自己一样做事十分的辛苦,也是和自己一样为了利益而奔波,为了赚自己该赚的那份银子。生意人要处处为自己着想,时时刻刻细心地算计筹划如何去赚钱——钱是赚来的,更是算计筹划来的。但生意场上,在想自己的时候不妨也相应的想想别人,这样会避免一些错误,避免因拿了烫手的钱而同别人结下梁子,给自己也“拿”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说到底,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胡雪岩常对身边的伙计说:“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朴实的话语中,却透着深谙经商之道的胡雪岩对于商场运作规律的深刻理解。商场如战场,一般的人常常将这句话简单地理解为对商场竞争的形象描述,而往往忽略了商场的另一面,即商场上有竞争也有着商界同行的联合。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无论你实力多强大,也不管你有多少文韬武略,你都不可能完全地占有整个市场。一个明智的生意人必须懂得,要在商场上站稳脚跟,做出大事业,不仅要有天时、地利,还必须结下人缘,赢得人和。

  胡雪岩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在生意场上,他特别善于广结人缘。胡雪岩曾经做过一笔军火生意,在生意即将成功的关口,另外一拨势力靠着官府后台,横插一腿,抢走了生意。胡雪岩岂能咽下这口气,他也动用官府的后台施加压力,最终又将这笔生意夺回来了。但是,在整个生意做完后,胡雪岩并没有把收益独自占有,而是从中拿出一部分来分给了抢他生意的人,而他自己最后却没有获得多少好处。

  胡雪岩处理这桩生意的做法许多人会不理解。一般人认为,本来是自己的生意,被人抢去如今再夺回来,胡雪岩获得这笔生意的好处是理所当然的。再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赚钱,到手的而且该拿的钱却不拿,自然是让人无法理解。但胡雪岩有自己的道理,那就是做生意,钱要拿得舒服。拿了以后会不舒服的钱,即使该拿也宁可不拿。

  什么钱拿了会不舒服?也就是那些拿了会给自己留后患、会带来不良后果的钱。比如这笔军火生意中的利润,就是一笔可能拿了不舒服的钱。因为胡雪岩认为,龚家父子之所以最终剜去自己心头肉让出五万银子的好处,实际上是在自己施以官场压力和强烈攻势之下迫不得已的忍痛牺牲。

  胡雪岩一旦拿了这笔好处,就等于与龚家父子结下大怨,对方心怀怨恨,以后会寻机报复,这好比为了一时利益却为自己埋下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留下极大的后患,实在不合算。这是一笔烫手的钱,拿了会得罪同行。结怨于同行的钱,虽然有可拿的道理,但是胡雪岩宁可不拿,也不能为自己埋下祸根。胡雪岩就是靠着这种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原则,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最终成就了一代“红顶商人”的荣耀。

  6.胡雪岩经商重信义

  在胡雪岩的经商生涯中,他经常说:“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其实,做生意与做人,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应该是一个讲信义的人。比如说胡雪岩,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一等一的仗义守信的成功的商人,也可以说他的仗义守信,正是他能够获得比一般人大得多的成功的重要条件。

  胡雪岩那的仗义守信从下面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胡雪岩的钱庄开业不久,接待了一位存入阜康一万二千两银子却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的特殊客户。这位客户的名字叫尚德,是驻杭州绿营兵的“千总”。罗尚德是四川人,在老家时,是一个赌徒,定下婚约不提婚期,却因为好赌,前后用去岳丈家一万五千两银子,最后岳丈家提出只要罗尚德同意退婚,宁可不要这一万五千两银子。这一下刺激了罗尚德,他不仅同意退婚,并发誓做牛做马也要还上这一万五千两银子。

  罗尚德后来投军,辛辛苦苦十三年熬到六品武官的位置,自己省吃俭用,积蓄了这一万二千两银子,如今已经接到命令要到江苏与太平军打仗,没有亲眷相托,因而拿来存入阜康钱庄。他将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一是因为相信阜康钱庄的信誉,他的同乡刘二经常在他面前提起胡雪岩,而且只要一提起来就赞不绝口。二来也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也是一个麻烦。

  得知这一情况,胡雪岩当即决定,第一,虽然对方不要利息,自己也仍然以三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照算,三年之后来取,本息付给一万五千两银子。第二,虽然对方不要存折,也仍然要立一个存折,交由刘庆生代管。因为做生意一定要照规矩来。

  罗尚德后来果然在战场上阵亡了。阵亡之前,他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转至老家的亲戚。罗尚德的两位同乡没有任何凭据就来到阜康钱庄办理这笔存款的转移手续,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或麻烦,甚至恐怕阜康会就此赖掉这笔账,不想阜康除为了证实他们确是罗尚德的同乡,让他们请刘二出面做个证明之外,没费一点周折,就为他们办了手续,这笔存款不仅全数照付,而且还照算了利息。

  这就是重信用、重信义。其实,当时罗尚德手上没有任何凭据,后来到,阜康帮助罗尚德来办理这笔存款取兑手续的人,也同阜康没有一点关系,倘若否认这笔存款,当然是别无人证。这样做法虽然确实非常下作不义,但事实上在商场上也并不是没有。阜康却不肯这样做。就是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到胡雪岩仗义而守信用的人品。

  7.胡雪岩的成功经营理念

  晚清时期创办的杭州胡庆余堂之所以声名卓著,就在于它遵循“诚信为本,取信于民”的商业道德。该堂的营业厅内挂有两块巨匾,一块朝着顾客,上书“真不二价”四字,另一块面对柜台,上有创办人胡雪岩亲笔书写的“戒欺”二字,旁边还有几行小字:“凡是交易均不得欺客,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不可欺,余存心救世,誓不以劣品代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这两块匾额充分表明了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又给顾客以诚实可信的印象。时间一长,胡庆余堂的这两块招牌便成为货真价实的代号,深受广大客户的信赖。

  胡雪岩经商除了讲求诚信外,还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1.重义气

  比如胡雪岩的第一笔生丝生意交割之后,虽然盘下账来分文未赚且拉下“倒帐”,但该分多少就分多少,宁可自己吃“倒帐”,也不能让朋友白干。

  2.为别人着想

  比如松江漕帮看在胡雪岩的面子上,为帮助王有龄解决漕粮解运的麻烦,而瞒下自己的困难,宁可委屈自己。在胡雪岩看来,自己已经知道了漕帮的困难却装聋作哑,那是不对的,

  胡雪岩决不那样做。

  3.得容人处且容人

  比如信和“档手”张胖子当初因为胡雪岩擅自做主用自己追回的欠账资助王有龄,将他驱逐出了信和,但王有龄得官之后,还账之时,胡雪岩却避开风头,连王有龄都心生佩服,评之曰:“好宽的度量。”

  4.重人轻财

  比如胡雪岩经过考查发现刘庆生是个人才而决定用他之后,年薪一下就给了200两银子。当时住在杭州,一人一月维持一个相当不错的生活,也不过一二两银子,而当时刘庆生不过是一个站柜台的伙计。如此重人而轻财,哪有不让人实心办事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