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知足的人早已超然物外

知足的人早已超然物外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不懂知足、贪得无厌的人,是无法得到长久的快乐的。一个知足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的束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正由于陈景润的不尚虚华,他才能摘取数学领域里的桂冠。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他教导人们: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不去看那些有欲望的东西,就能心怀不乱。不要去思念欲望则心静,澄清心怀就神志清澈,虚空自己的心怀就神志安宁。心之所以不能灵明的人,就是受到欲望的干扰。不懂知足、贪得无厌的人,是无法得到长久的快乐的。

快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学会感受,只要打开自己的胸襟,就能处处感受到快乐。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不慕虚荣,能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凡事都能以诚相待的人是快乐的。能够从平淡的生活中体会到坦诚待人时心底的那份快乐,体会到努力工作后获得奖励的快乐,体会到助人为乐时自我价值得以提升的快乐,体会到诚实可靠被他人所支持的快乐,就能保持住内心的愉悦,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乐观、开朗。

孟子说:“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寡欲。做人的欲望太多,虽也存有养性心,能成功的很少。做人的欲望少,虽不去存养性心,自然有养性心了。”那些无休止地追求名利的人,是不会意识到平凡的快乐的,而等到自己最终走到名利的终点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却仍然没有得到快乐。

有人说:“人生如月,月满则亏,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于心无愧。”将身外的得失看得轻一些,快乐也就随之多一些。

弘一法师一生淡泊物质,以知足为乐。他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已褪去了当年的颜色;一件衣服穿了好几载,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他却说:“还可以穿用,还可以穿用。”

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有人建议说:“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他纹丝不动地说:“没有关系,只有几只而已。”

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一个知足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的束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松,心理上的满足和获得一点也不比人少。

淡泊名利的人表面给人一种放弃追求、没有理想的感觉,实际上他们是在踏实沉稳地走着每一段路,对自己的事业、生活做出适合于自己的现实规划。所以,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坚持做事的原则,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坚持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不被其他目的和欲望所影响,这样反而能成就一番伟业。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曾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人,文中记述了令世界震惊的数学奇才陈景润,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借一盏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几麻袋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的事迹。虽然他“傻”到边走边想数学题,几次头撞到树上、电线杆上,可是他最终成功了!他最终赢得了爱情、名誉,而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研究数学题时一心想要的,他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动力只是出于他对数学的热爱,而不是对名利的追求。人一旦甘于平淡,就会活出真滋味,就能逍遥达观,许多非常之事反而能够水到渠成。正由于陈景润的不尚虚华,他才能摘取数学领域里的桂冠

淡泊心境,知足常乐不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人生。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在朴实无华的心境中生活,于寂然中品味人生的艰辛,于宁静中净化自己的灵魂,你才能够在沉迷中变得清醒,在贪求中变得淡泊,对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必难保长久;金玉满堂,往往无法永远拥有;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而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因为无论名或利,在达到顶峰之后,会走向其反面。

知足常乐是一种乐观自信、理性自律的健康心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理性地进取,快乐地奋斗。知足常乐的人,不是没有欲望,而是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快乐的根本,便是惜福。人活在世要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一身清正,坦坦荡荡,做到胸襟开阔,真诚豁达,才能活得潇洒,活得轻松,活得健康长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