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谨记知足惜福

谨记知足惜福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知足的人最终必将是一场空。人心足,处处福。知足惜福,才是健康幸福之正道。美国一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万美元呢?结果绝大多数美国人都选择了后者。知足的人能安详喜悦地面对生活,不知足的人则烦恼如影随形。当下,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并正在走向建成全面小康。

【喻世明言】

健康为最好的天赋,知足为最大的财富,信任为最佳的品德。——释迦牟尼

知足常乐的秘诀是:懂得如何享用你拥有的,并割舍不实际的欲念。——林语堂(文学家)

【警世通言】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李邦献(宋代《省心杂言》的作者)

【醒世恒言】

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吕坤(明代养生家)

现代慢性病蔓延,除了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外,主要还与人的无休止的欲望和无节制的生活有关。人往往需要有限,想要无限,结果是要的越多,快乐越少。英国哲学家罗素讲:“一个人不快乐,是关心自己太多的缘故。”索求太多,活得太累!当人一心只希望拥有更多时,心灵就无法得到休息。因此,多一份知足,就多一份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被物质满足的快乐灵魂,因为物质无止境,折腾就无止境,折磨也就无止境。清代名臣曾国藩讲:“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古人讲:天上三十三层,地下十八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人在世上,所求不多,弱水三千,只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宿八尺。你说谷俊山贪那么多黄金干什么,还不把他自己给活活压死。

不知足的人最终必将是一场空。明代吕坤讲:“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功名利禄若烟云,不知足时时苦海;心如止水知足乐,能安分处处逍遥。人心足,处处福。清代学者申居郧有云:“贵莫贵于无求,富莫富于知足。”知足惜福,才是健康幸福之正道。

当然,知足与不知足也在感受和比较。总的要求就是:生活上知足,工作上知不足。即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标准。2012年,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你幸福吗”的调查,结果千人有千种答案。其实人的幸福是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情感上的主观印象和生存状态,它与富贵、权力及地位不一定成正比。你到医院看了重病号,觉得自己健康就是幸福;到了监狱看了犯人,觉得自己自由就是幸福;到了困难地区看了困难户,觉得自己衣食无忧就是幸福;到了战乱国家一看,觉得生活在和平国家就是幸福。看来,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另外,幸福不幸福还要看你如何确定人生的方位坐标,向下比较是最明智的选择。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胜者总是少数,多数人虽然生活质量的绝对值提高了,但心理对比的绝对值反而下降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患贫、患不均”造成的。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你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结果他的薪水比你少,住房比你差,车子比你坏……你幸福感就会立马增加。反之,你和比你强的人比,就会产生失落挫折感,觉得自己不快乐。美国一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万美元呢?结果绝大多数美国人都选择了后者。由此看来,知足不知足、幸福不幸福,也是比较来的,全靠个人的心态来定。一个人生活上要知足,但工作上千万要知不足。否则,你的工作一塌糊涂,一事无成,生活在贫困线下,何谈知足和幸福呢?请大家记住:生活上知足,工作上知不足,真快乐;工作上知足,生活上知不足,真痛苦!

瑞典科学家诺贝尔讲过:“知足是唯一真实的财富”。知足的人能安详喜悦地面对生活,不知足的人则烦恼如影随形。什么样的人最幸福?我看是单位有个好领导,家里有个好伴侣,自己有个好身体,并能够满足的人最幸福。那么,什么样的人最不幸福?我看可能是失去自由、贪得无厌、能力很差还心比天高的人。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懂得人生坐标,摆正自己位置。郑板桥曾写过两个条幅,一幅是家喻户晓的“难得糊涂”,还有一幅是人们很少提及的“吃亏是福”。因为,一个人的幸福快乐,不是索取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当下,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并正在走向建成全面小康。有些人为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呢?主要是心态出了问题,是贪富差别拉大、心理对比绝对值下降所致。尽管我的生活比我从前好了,但不如有些人上升得快,所以就不痛快。但确实有个别人,只看高位,不瞧低位,只图享受,不想奋斗,发展下去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仇恨富者,嫉妒强者,嘲笑弱者,自讨没趣,自寻烦恼,自损健康。怎么办,还得从心理上解决问题。写到这里,想起某地的一副对联,上联: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下联: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这副对联内涵很深、境界极高。现代人体会体会它定会有好处。“在高处立”是说高度决定你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着平处坐”是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向阔处行”是说心胸开阔,圆融通达,别走死胡同;“存上等心”是说存善良的心,与人为善;“结中等缘”是说对缘分,既不可强求,也不可凑合,顺其自然,适中为好;“享下等福”是说生活上低标准,善于满足。俗语说:魔由心生,魔也由心除,关键还是看自己。

“知足常乐”这句话,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就说了。这句千古名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它的智慧之光曾点亮多少迷途知返人的心灯,使他们心明眼亮,走向幸福的前方,一路领略着美好的风景。正是:

乐是知足,懂得知足才会满足;

爱是惜福,懂得惜福才会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