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变化中找出机会来

从变化中找出机会来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会来大凡能够顺乎大势之人,向来做事时时处处注重取势,他腾挪应对的一招一式都能乘势而行,不仅能使稍纵即逝的每一个机会都能够真正变成财源,而且即使身处逆境之时,也能从周围的事物中发现可以借助利用的“势”,抓住每一个机遇,顺利摆脱困厄,绝处逢生。

从变化中找出机会来

大凡能够顺乎大势之人,向来做事时时处处注重取势,他腾挪应对的一招一式都能乘势而行,不仅能使稍纵即逝的每一个机会都能够真正变成财源,而且即使身处逆境之时,也能从周围的事物中发现可以借助利用的“势”,抓住每一个机遇,顺利摆脱困厄,绝处逢生。因此,胡雪岩才认为:“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除了看人行事,看事说话和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会来,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商战与兵战中遇到的情况有着相似之处,其环境与态势都是瞬息万变的:它时而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水波如镜;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惊涛骇浪;时而电闪雷鸣,急风骤雨,天昏地暗。对于身边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久经沙场的勇士或历经起落的大商人,往往习以为常。因为他们深信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只有世界万物无穷的变化,才会有事物发展的无穷的机缘,营造出世界无穷的魅力,才会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

然而,变化之中有机缘,只能说明机会的存在。作为商人,要做到商业项目运作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变化之中及时地发现机缘、准确地把握机缘。古人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时务?不难解释,时务就是指世间万物不断地发展变化态势。识时务,就是指能够从事物的这种发展变化态势去寻找、把握机缘,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我们说,任何世事的构成或运动变化都是由系统内部条件和外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当某些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达到一定的排列组合和结构状态时,只要从系统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质,整个世事就会发生性质上的根本性变化,而身处局内之人可能就会因此而被卷入这一变化之中。我们通常把即将发生变化的这一转折点称为“事机”。与事机对应着的时间数轴上的某一点,被称为“时机”。事机和时机一样都属于“时务”的范畴之中。由此看来,时务在事机和时机之上更具有待选择、决策和行动的意味。抓住适当的可为自己所用的时机和事机选择、决策和行动,能够产生令人难以想像的工作效率,不仅时效高,效能大,运动的势能强,而且使你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更大。任何世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可供人选择运用的时机和事机,尤其对人生选择、经营决策、计划实施等至关重要。谁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时机和事机的到来,并据此做出人生抉择,谁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就,即为识时务的俊杰。毫无疑问,胡雪岩就是一位非常善于从商场变化之中寻找机缘、识时务的商业俊杰。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江南各省,占领了浙江省城杭州,巡抚王有龄以身殉职。胡雪岩因出城筹粮未归只身得免,逃至上海。这次变故,使生意正处于蒸蒸日上的胡雪岩,经济损失惨重,同时还失去官场中的王有龄这座靠山,几乎被逼入绝境。其变故主要有三种:

首先,胡雪岩的主要生意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军占领,等于胡雪岩将会变得一无所有。不仅如此,胡雪岩老母妻儿依然留在失陷的杭州城内。

其次,由于胡雪岩平日里有王有龄官场中关照,白手起家做起生意却红红火火,遭人妒忌。如今战乱之中,他的靠山王有龄已死,顿时谣言纷传,有人说胡雪岩打着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做幌子,从前任巡抚王有龄手中骗走公款滞留上海;也有人说胡雪岩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经营的私财,如今死无对证,全被丧尽天良的胡雪岩独吞了;甚至还有人别有用心,想借机会扳倒胡雪岩,策划着向朝廷告胡雪岩骗走浙江购米公款,贻误军需国食,导致杭州失守。

再者,胡雪岩筹粮救杭州未能成功,即使不被朝廷治罪,胡雪岩也不能顺利返回杭州。因为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胡雪岩的生意也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因为,他的钱庄是依靠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代理官库而发迹,而他的生丝销“洋庄”、军火买卖等,每桩生意都离不开官场大树的庇护。在封建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就必须寻找官场中庇护,否则根本无法赚钱。

平常人要是碰到这等剧变,也许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六神无主了,可是胡雪岩面对这一变故并不惊慌失措。为什么呢?原来善于取势借势的胡雪岩从这些不利的变化中,发现了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

其一,他从当时的情况分析出:如今陷在杭州城里的那些人,其实已经背叛了朝廷,开始帮太平军做事。他们造谣生事是有目的的,富甲一方的胡雪岩对太平军是个大财神,太平军也在想方设法诱招胡雪岩回杭州帮助善后,而那些人并不愿意放他回杭州。他们造谣虽然对自己的名声不利,但却可以利用这些谣言为自己做事。胡雪岩根据这一分析,确定了两条计策:首先,他决定暂时不回杭州,避免与这些人正面交锋,胡雪岩知道他一旦明确不回杭州,这些人就不会进一步纠缠自己,坏自己的名声。其次,胡雪岩不仅满足那些人想方设法不让自己回杭州的愿望,而且还利用官场朋友,走了更高明的一招儿。胡雪岩特意走门路请人写了一纸公文,以他“浙江候补道兼团练局委员”的身份,上书闽浙总督。公文里这样陈述:“我因为人在上海,不能回杭州,已经派人跟某某人、某某人取得联系,请他们竭尽全力地保护地方百姓,并且暗中布置,以便官军一到,可以相机策应。这批人都是地方公正士绅,秉心忠义,目前身陷城中,实属万般无奈,不由自主;将来收复杭州,不但不能论他们在长毛那里干过什么职司,而且要大大地奖励他们。”

这样,如果那批人依然不知好歹,不买胡雪岩以德报怨的宽恕情面,不肯就范,甚至做出些有害于胡雪岩眷属的事情,胡雪岩就可用这件公事作为报复,向太平军告密,说杭州城内这班人暗中勾结清军,衙门的回文,便是铁证。那一来,这班人必为太平军严厉处罚。这一着的确是狠!但本意是为了报复,甚至可以反戈一击。如果那批人尚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这道公事是一根一点便可轰发火药,炸得粉身碎骨的药线,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胡雪岩的这一招,还是受王有龄讲过的一个故事启发后想出来的。相传康熙年间有位李中堂,他的同年陈翰林是福州人。一次翰林院放假,两个人请假结伴回乡。不久就有三藩之乱,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在福州也叛变了,开府设官。陈翰林迫于叛军势力,为保全家小性命,不得已在耿军中担任职务。

开始的时候,李中堂见陈翰林位高权重,官势显赫,也想到福州讨个一官半职。而陈翰林却目光极为犀利,看出耿精忠难以成就大事,便劝李中堂不必如此。而且两个人商量许久,定下一个可攻可守的万全之策。由李中堂执笔写下一道密疏,指陈方略,请朝廷速派大兵入闽。这道密疏封在蜡丸之中,由李家派人取道江西进京,请同乡代为奏达御前。当初,李中堂与陈翰林二人约定,如果朝廷大兵到福建,耿精忠抵挡不住官军,彻底瓦解,李中堂当然就是大大的功臣,那时候他就可以为陈翰林辩护,替陈翰林洗刷罪名,说他投贼完全是为了要打探机密,策应官军。如果耿精忠大败政府军队成为一代圣主,李中堂这首密疏,根本没有人知道;陈翰林依旧可以向耿精忠说明李中堂是个可用之才,可以保荐他成为新贵。这真可说是“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打算。

计策已定,胡雪岩施银子,在官场中找关系,请闽浙总督快速批示该公文,并由胡雪岩取得副本,而胡雪岩又派人千方百计地混进已陷落的杭州,将公文副本带到杭州,交给“地方士绅”。胡雪岩的这封公文可说是将不利转化为有利极高明的一招,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首先对于诽谤自己的人以礼相待,是给了这些人一个面子:我胡某人已经替你们在官军那面讲了好话,一旦清兵收复杭州,你们可保无虞;如果那些人对胡雪岩为他们在清兵面前的允诺不买账,就只能兵戎相见。一旦他们胆敢与胡家老少过不去,那么,对不起,胡雪岩只要把这封公文的副本送给太平军,光是“相机策应官军”这一罪名就足够使那些人被太平军抄家灭门。

其二,胡雪岩此时手上还有杭州失陷前受巡抚王有龄之托,为杭州军需购得的一万石大米。当初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时无法入城,只好转道宁波,借于宁波官府赈济灾民,并约好杭州收复后宁波官府以等量大米归还。这对于胡雪岩而言,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此胡雪岩决定,一旦杭州为清兵所收复,马上就将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这样既可解杭州赈济之急,又显胡雪岩做事注重信义,那些居心叵测之人诬陷他骗公款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事实上,后来,胡雪岩不仅在杭州被清军收复后,立即将一万石大米运至杭州,而且自己亲自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左宗棠手下将领交接,达到自己打破谣言的预期目的,更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将他引为座上客,并让胡雪岩协助处理杭州善后事宜。由此,胡雪岩又拉上了封疆大吏左宗棠这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官场靠山。后来,胡雪岩的红顶子,就是左宗棠联合同僚为他争来的。

要学会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势,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进,就必须首先学会做事随时而变,见机行事。越到危急关头,越善于抓住时机,借势取势。因此,许多一般人看似不利的因素,实际上都无一例外地成为胡雪岩日后取得商业发展的机会,真可谓把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到了极至。灵活变通能如胡雪岩者,才能真正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借势取势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随机应变,要能够在顺境逆转甚至陷入绝境时,沉着应对。根据事情的变化,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摆脱困境束缚。面临不利情况时,尤其要始终保持头脑冷静,审时度势,全面分析所有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且果断地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使有利因素的效力得以全面发挥,另一方面则要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因势利导,转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由此找出反败为胜的机会。

能像胡雪岩这样身处逆境,不慌不忙,能够十分从容地从变化中找到机缘,并最大限度加以利用,正是商人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一次胡雪岩与朋友古应春聊天,谈起自己的一桩早该办而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办的往事,就发了一番很有意味的感叹。胡雪岩说在许多情况下,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该怎样去做,而只是因为没有让你去办这件事的机会。多数时候往往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时光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譬如半夜里醒过来,在枕头上想到了,总不能马上起来办这件事,这是时光不对;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马上回去办,这是地点不对。凡是这种时候,这种地方想到了,总觉得日子还长,一定有许多机会可以了却心愿。想是这样想,想过就忘了,等于不想。到后来时间久了,这件事想起来,也是无动于衷了。”

我们仔细琢磨胡雪岩的这一番话,确实讲透了机会在能否最终办成一件事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意人十分明白:商场上确实特别讲究机会,一个生意人在商场上能否获得绝大的成功,首先要看客观形势是否提供了让他成功的机遇,同时某一笔生意的运作能否获得成功,也要看机会是不是合适。也就是说:做任何一件事要取得成功,只有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办那件事情,才能获得成功。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方,合适的方式,对于事业的成功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