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克服失败中找出快感

从克服失败中找出快感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熟悉新事物时,失败是必经过程,但正因为克服了失败,才找到学习的乐趣与要领,等下次又碰到瓶颈时,只要回想之前的经验和感觉,学习的进度就会越来越快,进入快乐的正循环。找到学习欲望的源头,串连学习动机与领域Step 1 通过自我提问,发掘学习动机焦尔当和萨尔戴指出,“学习者必须感到自身有所缺乏,才会进行求知”。

熟悉新事物时,失败是必经过程,但正因为克服了失败,才找到学习的乐趣与要领,等下次又碰到瓶颈时,只要回想之前的经验和感觉,学习的进度就会越来越快,进入快乐的正循环。

回想学生时代算数学、背英文,往往拿起教材,不到半小时便感到厌烦、难以专心、甚至想半途而废去睡觉、看小说……这些都是学习时常见的效率不彰、动力缺乏的症状,明知道考试到了该读书,但为什么就是提不起劲呢?

《学习如何学习》作者安德烈·焦尔当(Andre Giordan)和杰罗姆 · 萨尔戴(Jerome Saltet)指出,人会感到无聊,主要是因为身心处于“被动状态”。而当学习是为了应付或满足他人的要求而去做,不是自己想主动了解,也就激不起求知欲了。

所谓“求知”,是一种积极想要为某个问题找出答案的企图心。拥有“求知欲”,不仅记忆力较强、较不会感到无聊,过程中随着越投入、越提问,便越会激发出更多想要了解的渴望,不畏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持续不断地学习。

因此,与其说各种学习效率低下,是一个人意志不坚或定力不足,倒不如说是还没有萌生“一定要理解”的企图心,自然也就没有求知的欲望。

要突破这关卡,就要发掘出自己在“所学目标”与“自身需求”之间的连结,这是唯一的破解之道。《自发进化心理学》作者李时炯表示,当个人通过所学解决了原本存在的问题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素等使人快乐的物质,让人从中感受到激励与幸福,这种愉悦的回报,又会转化为下一次学习的动机,无聊自然也就会消失不见。这种现象,在脑科学上称为“强化学习”,只要善用,要为自己建立起动力昂然、效率卓越的学习行动绝非难事。

即使找到了学习动力,也未必保证学习过程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学不会、记不得”的情况。李时炯提醒,“学习不是常胜将军的神话,而是记录失败的过程”,开始学习时,可能觉得吃力又困难,一下子想睡、一下子腰痛,精神难以集中,但只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要领,等下次又碰到瓶颈时,只要回想之前的乐于学习的经验和感觉,进度就会越来越快,进入快乐的正循环。

因此,在熟悉新事物时,失败是必经的过程,极少一次就成功,但正因为克服了失败,大脑所形成的新回路才会更加稳固,学习的快乐就越强,学的东西便会更加根深蒂固,让学习能持续地发展与成长。

找到学习欲望的源头,串连学习动机与领域

Step 1 通过自我提问,发掘学习动机

焦尔当和萨尔戴指出,“学习者必须感到自身有所缺乏,才会进行求知”。例如,当一个人发觉自己因为不了解大脑的运作,而浪费了许多天生的潜质时,一旦兴起“自己可能因此错失许多事物或机会”的危机感,这时研读生物学和脑科学,就不再只是单纯增加对神经细胞或神经传导方面的概念,而会演变成渴望想要完成某个愿望或一个必经过程。

所以,“知道自己对于知识的需求”,是创造求知欲的第一步。当需求涌现、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学习者由于充满动力,自然不会对过程感到无聊或厌烦,即使废寝忘食也在所不惜。

两人建议可以自问以下几个问题,逐步厘清学习动机:

Step 2 从内在与外力,建立自身求知欲

焦尔当和萨尔戴表示,人们可以单纯地经由学习感受到喜悦、快乐与幸福,这种正向体验,会激励学习者找到自主学习的动机,强化自主学习的意愿与毅力。

这些动机来源,可分为“从自我发掘”的个人因素,主要来自于从学习中所获得的自信心与自我成长(如下图内圈);也可以由外在创造,由于身处在“有利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者可通过外在力量的协助与陪伴,进而产生想“赢得尊重、不负信任”的求知欲(如下图外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