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点“光而不耀”的处世哲学

学点“光而不耀”的处世哲学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光而不耀”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原文说:“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不仅是“光而不耀”,而是残酷的意志考验。“光而不耀”的道理,就连以反抗精神著称的鲁迅先生,也深谙此人生哲理。这里所说的“阴柔人物”是中性词,就是指那些深谙“光而不耀”处世哲学的人。

“光而不耀”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原文说:“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从阳光的强弱对于人的感受中领悟出“道法自然”原则的人生智慧,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真正长久的都是自然无为的。

我在一家图书公司上班时,曾有一位同事是北大硕士。初出茅庐的他,刚进公司时,一身傲气,谁都不放在眼里,还经常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一次,公司主编找他说:“小李,你昨天做的书我都看过了。你仔细看看,标点符号用错了多少呀?你是刚来的,还是北大毕业的呢,这让老板知道该多么不好呀?赶紧改改吧。”谁知,他听后便发脾气,就和主编吵了起来。最后,他辞职而去。

作为职场新人,他至少不明白两点:第一,他还不了解这个社会;第二,他还不了解自己。假若仅仅凭借有张北大文凭就可以傲气逼人,在没有实践中证明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当然就会让人排斥。

很多具有精英情结的青年知识分子,不懂中国传统的哲学,拙于谋生,急于用世,这样的人在网络上很多,以“高大上”的面目示人,为人张扬,姿态凌厉,高蹈狂傲,大都不收敛自己的锋芒,一旦以这种姿态在现实中生活,必将碰壁无法与人合作。

我曾读过这样的报道。

曾有一位人事部经理感叹说:“每次招聘员工,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大学生与大专生、中专生相比,我们也认为大学生的素质一般比后者高。可是,有的大学生自诩为天之骄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别说挑大梁,真正找件具体工作让他独立完成,却往往拖泥带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还瞧不起别人。大事做不来,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觉得委屈,埋怨你埋没了他这个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干。我们招人来是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大学生的牌子干吗?所以有时候,大学生、大专生、中专生相比之下,大专生、中专生反而更实际,更有用。”

“光而不耀”提醒我们,一定要“低调做人”,千万不要在有“有名”“有才”“有权”“有钱”之时,得意忘形。殊不知福中有祸,祸中有福,随时可变,转眼即非,因为人们不知根本,只是在相对里轮回不止。所以,要力戒“耀”的心念,以谦卑的“戒盈”心态,和光同尘,老实做人,如此方能自我保全。三国名士祢衡年少轻狂、孤高自傲,杨修自作聪明,都没有好下场,这些都是例子。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在吴国的几年中,吃尽了苦头,但要对任何人笑脸逢迎,而且粗茶淡饭,有时候被勒令给夫差服役,夫差出巡时,勾践就当那个鸣锣开道的前导。这不仅是“光而不耀”,而是残酷的意志考验。身处顺境不张狂,身处逆境不颓唐,才能安然度过人生的各种境遇。

“光而不耀”的道理,就连以反抗精神著称的鲁迅先生,也深谙此人生哲理。他曾说:“人一发狂,自己或者没有什么——俄国的梭罗古勃以为倒是幸福——但从别人看来,却似乎一切都已完结。所以我倘能力所及,绝不肯使自己发狂,实未发狂而有人硬说我有神经病,那自然无法可想。性急就容易发脾气,最好要酌减‘急’的角度,否则,要防自己吃亏,因为现在的中国,总是阴柔人物得胜。” 这里所说的“阴柔人物”是中性词,就是指那些深谙“光而不耀”处世哲学的人。

有很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由于年轻气盛,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结果处处碰壁,与“锋芒毕露”相对,我提倡“光而不耀”的处世哲学。哪怕你真正具有才华和见识,也要注意适当地保持沉默,先工作一阵子再说,不要不分场合地大发议论,无节制地说三道四,浅薄和浮躁只能会损害你的形象。

由此可见,当你大学刚毕业走向社会,或当你处于逆境时,要学会忍耐,凡事先退让一步,学会自我保护;即便当你处于顺境时,也要学会内敛锋芒,低调做人,以免树敌太多,陷于危险境地。平时务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人生潮起潮落的规律,始终拥有平和的心态,不丢失自己的本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