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家都说你是小偷

大家都说你是小偷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9%的受访者都不能接受和认可同性恋行为,所以同性恋行为是不道德的。”这些言论都是典型的“诉诸公众”。这样的论据,是一种诉诸自己的期望与大多数人协调一致的心理,从而认可其结论。例如,广州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出台后,有关部门召开了听证会,24名听证会的参加人员全部赞成水价上涨。

“89%的受访者都不能接受和认可同性恋行为,所以同性恋行为是不道德的。”“北京市机动车按尾号限行的政策是合理的,因为有90%的市民赞同这个政策。”“在方舟子列举的《大学教师中的批韩派和挺韩派力量对比》中,批韩的有14人,挺韩的有5人,由此可见,韩寒确实造假了。”

这些言论都是典型的“诉诸公众”。所谓诉诸公众,指的是在论证一个观点时,不是阐述支持论点的论据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以该论点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为正确的理由。它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的,所以它是对的。

◎阿希从众实验

诉诸公众的谬误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挟众”,指的是利用期望受到欢迎以及符合主流的这种大多数人的心理,从而赢得受众的支持。其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从众谬误,即试图说服受众接受某一说法或采取某一行动,只因为大家都这样说、这样做。

诉诸公众严格来讲,并不是逻辑推理,它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段,利用的是人的不自信、盲从等弱点,从而对人的心理起到很大的操控和迷惑作用。这种操控发挥作用的心理支撑就是“从众心理”:人总是倾向于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反过来讲,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也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压力

有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阿希从众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在1951年设计的,它生动地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阿希把被实验者(大学生)每7人分成一组,在同一个房间依次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每组前6个人是安排好的托儿,真正的被实验对象只有第七个人。实验在多组人中进行,托儿们故意选择同一个错误答案,以测试第七个被实验者的反应,结果发现:在这些被实验的第七个人中,至少有75%的人有一次错误的从众选择,有5%的被实验者竟然从头错到尾,真正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的被实验者只占了25%。

如此简单的题,测试结果竟然如此可怕,即使有些被实验者是大学生,如果是素质参差不齐的群体,如果问题再复杂一些,情况可想而知。所以,从这个实验中你会发现从众心理驱使下的多数人的意见,根本不能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不能作为论证某个论点的论据。

事实上,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与它本身有多少人赞同、有多少人反对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很多时候,真理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这方面,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宇宙的中心。然而,这无法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转”的事实。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人们才认识到“地心说”的错误。

曾几何时,非常多的美国人都赞成种族隔离,但是他们的意见并不能成为种族隔离符合人道主义的论据。这样的论据,是一种诉诸自己的期望与大多数人协调一致的心理,从而认可其结论。

与之类似的诉诸公众现象,比如,流言、造谣等,都是公众在不了解实情时,以讹传讹,不断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导致的。因此,如果你想避免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寻找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不是轻易根据支持与反对这一观点的人数来决定自己倒向哪边。

◎投票“选小偷”

据报载,某地的一位老师因班上丢失了东西,又一时查不出谁是小偷,竟然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让全班同学投票“选小偷”。当被“选举”出来的同学不同意这次选举的结果,质问老师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是小偷时,这位老师竟然摇晃着手里的一堆选票,说:“这就是证据,大家都说你是小偷,你还敢抵赖?”

某次丢失东西只是孤立的事件,即便某个人以往偷过东西,但他以往偷东西与这次丢东西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老师让学生们“选小偷”,本质上是让学生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选,但是经验中的因果联系充其量只是一种可能,把可能性的联系当作确凿的证据,从而将毫不相关的事件扯到一起,这是多么荒诞不经的笑话!

遗憾的是,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选小偷”事件层出不穷。比如,“选最差公务员”“选劣迹人”“选最差的老师”,等等;更有甚者,“今日说法”上曾报道过一个案例,某地的一个法官竟然将大家的共识作为证据,将一个无罪的人定了罪。这些冠冕堂皇的举措和言行,不正是“选小偷”的翻版吗?

“选小偷”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为了“找出小偷而找小偷”,为的是对某个事件有个交代,这无疑是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漠视,对客观事实的漠视,也是对正义和他人尊严的漠视。

与“选小偷”的思维方式差不多,有些人为了宣扬某种观点、观念或政策,居然堂而皇之地伪造出一种“支持者众多”的假象。例如,广州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出台后,有关部门召开了听证会,24名听证会的参加人员全部赞成水价上涨。这并非个别现象,很多政策一出来,相关的报道就随之而来,而报道上则支持者占大多数,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家都很支持这个政策或方案。

当你看到这样的新闻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听证代表或某些被采访者并不能代表普通大众的民意,他们的选择和立场,普通民众不知道,也无法左右。他们的支持比例,与这项政策是否合理无关。这些不过是一种诉诸公众的宣传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