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嘉诚资产转去哪里

李嘉诚资产转去哪里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幼年丧父的李嘉诚,辍学后就进了一家茶楼做事,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练习如何揣摩顾客的心理,几年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推销生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李嘉诚又到一家工厂——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做推销员。就这样,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两年后晋升为总经理。李嘉诚自己却认为,真正的原因是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

幼年丧父的李嘉诚,辍学后就进了一家茶楼做事,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练习如何揣摩顾客的心理,几年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推销生涯。

他先是在五金厂做推销,由于他肯吃苦,勤思考,做得相当出色。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李嘉诚又到一家工厂——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做推销员。

他充分利用了当茶楼跑堂时的脚步功和察言观色的本领,再加上他具有针对性的说服方法,使一年后他的销售额达到第二名的七倍。就这样,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两年后晋升为总经理。

李嘉诚善于观察和思考,同时善于交朋友。他不仅能吃苦,还会吃苦,在推销中恋上了经商,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1950年,这位22岁的小伙子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一次,李嘉诚在报纸上看到,欧洲流行塑料花卉,他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他迅速办妥了去意大利的旅游签证,亲自去考察塑胶花的生产流程和销售市场。

他通过应聘,进入这家公司当了一个打杂的工人。就这样,他在车间里,把所有的生产流程都牢记在了心里。后来,他凭借这些经验积累,很快在香港建起了塑胶花生产线,并依靠这一投资项目迅速发了家。

人们都认为,是勤俭好学和刻苦耐劳,帮助他成就了商业王国。李嘉诚自己却认为,真正的原因是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道理很多,真诚待人才是好老板的必备品质,同时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凭借塑胶花发家后的李嘉诚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知道,随市场动向投资,是商人的必备能力。

香港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他判断地产业将成为热点,果断地将公司转向房地产投资。1958年,他在北角购入一块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经过一系列努力,李嘉诚在地产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怕挑战,还敢于向英资地产巨头置地公司挑战,并超越了这个地产的大哥。

李嘉诚强调,商人一定要有广阔的心胸,他说:“如果你不广泛吸纳细小的支流,就不能成为大江、大河。我之所以选择‘长江’这个名字,还因为有勉励自己必须有广阔胸襟的意思。”

在半个世纪的经商过程中,李嘉诚不断地变换行业,从塑胶厂到房地产,以至后来的电信、基建和服务等领域,都凸显了他“商者无域”的理念。

他知道,没有一个行业会永远好下去,商人就是要看到市场的热点,果断下手。

同时,李嘉诚更知道要想让别人踏踏实实地帮助你,必须要待人以诚,对人慷慨。站在员工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追求,并满足这种需求,是李嘉诚留住人心,进而留住人的简单操作手法。也就是说,想让员工踏踏实实工作,一定要给予他们某些东西,这就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智慧。

在经营过程中,李嘉诚给员工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让下属分享公司的利益,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李嘉诚还追求商业的国际化发展,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业巨头,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的牵线搭桥,携60亿港元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

20世纪80年代后期,李嘉诚的“长和系”企业就开始进军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信、零售和货柜码头,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祖国内地、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中,港口业务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进入30个码头。

至2005年中,李嘉诚的集团业务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20万名以上员工。集团传统的重要业务,包括物业发展、酒店、货柜码头、零售及制造、基建项目(包括电厂、公路、桥梁)、建材(水泥)及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同时,他也在国内投资生产药物及日用品,这些传统的基础业务范围遍布世界各地,足以支持集团面对外围环境的变化及冲击。另外,李嘉诚还进入了高科技如生物制药等有投资潜力的公司。

从一无所有到“塑胶花大王”、“地产大亨”,直到今天风光无限的世界华人首富;从未遇过一年亏损,被世人奉为“超人”;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多年的奋斗,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他缔造的“商业神话”,已成为众多创业者的楷模,他的名字就是成功者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