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体促一流

一体促一流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一心、一体促一流我做校长十几年,学校三破“围墙”的过程贯穿了我的整个校长生涯。经调查,福赐驾培中心的员工全部是企业编制,总务后勤有一半人员是企业编制,其余的30多人为交通技校的教师和一些行政人员,他们散布在各个部门,与事业编制职工在一起工作。学校还与福赐驾培中心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员工每个人都在相关协议上签字表示同意学校的工资发放标准。

(四)一心、一体促一流

我做校长十几年,学校三破“围墙”的过程贯穿了我的整个校长生涯。我用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在做整合的工作,整合组织、整合架构、整合人心,而这个过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团结一心、形成一体,才能创造一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交运(集团)公司教育中心成立,学校领导班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由于5块牌子、企事业两种编制而带来的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凡事最怕有比较,有了比较就会看出差距,一有差距就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当时企业编制的人员约占教育中心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企业编制的教职工每月的平均收入大约只有事业编制职工的一半。同样的工种,两者的收入差距那么大,企业职工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于是有人个别找校领导谈,也有一小股一小股集合起来找工会的。但这是体制的问题,领导班子也没有办法解决。有人提出把所有企业编制的人员都转入事业编制,但事业编制有规定额度,一下子转入近200人,那根本是不现实的。当时总有企业编制的职工下了班守在我的办公室门口要找我谈,我也只能暂时安抚一下来者的心情,不可能给以什么明确的承诺。

然而学校要搞建设、要发展,光靠我一个人努力是没有用的。我虽然没有能力将企事业职工的收入拉平,但至少可以想办法尽量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为此,我先让人事部门对企业职工的岗位分布做了调查。经调查,福赐驾培中心的员工全部是企业编制,总务后勤有一半人员是企业编制,其余的30多人为交通技校的教师和一些行政人员,他们散布在各个部门,与事业编制职工在一起工作。搞清楚情况后,我采取了3项举措:一是将福赐驾培中心和总务后勤部门进行内部独立核算,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二是对分布在各系部、处室的其他企业编制人员的奖金部分与事业编制人员拉平。三是帮助福赐驾培中心寻找生源,使其逐步扭亏为盈。特别是事业单位每年都加工资,而企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是以盈利为前提的,学校还增加了一块作为给企业人员的补贴。这些举措实施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企业人员的待遇普遍提高。最近这5年,学校先后多次给福赐驾培中心员工增加工资收入,使其成为上海驾驶员培训机构中工资待遇最好的单位。

人心稳定,推动了教育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教育中心的事业蒸蒸日上,教职员工的待遇不断提高,企事业两种编制的教职员工和谐相处,已经不分彼此,特别是企业的教职员工都十分理解我的苦心,唱反调的人越来越少。学校还与福赐驾培中心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员工每个人都在相关协议上签字表示同意学校的工资发放标准。

我至今还清楚记得有一年的教师节,交运集团的老领导刘董来校参加教师节庆祝大会,在大会上他说:“现在的教育中心是心齐、气顺、干劲足,希望再接再厉,齐心协力把学校搞得更好。”

2001年4月,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组建。学院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东、南、西、北四个校区,每个校区的上级主管单位都不同。这就意味着各校区的隶属关系、工资待遇都不相同,彼此之间没有制约机制。当时由于是海港职工大学和交运职工大学共同组建的学院,董事会决定头3年学院本部在东校区海港职大,后3年学院本部转移到我们北校区来,今后两个校区轮流坐庄。学院本部不固定,这本身就不利于学院的发展。

2004年,按照学院董事会章程的规定,学院本部从东校区转移到了我们北校区,我从副院长自动转为院长。当时恰逢学院即将迎接2005年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可是从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学院的差距很大,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校区之间缺乏统一管理的机制。例如教学工作这一块,各校区虽然都有教学管理的相关记录表单,但是这些表单都按照各自原来的那一套在做,根本没有考虑到学院对外是一个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是应该统一标准的。

为此,我专门召集4个校区的领导开院务会议讨论学院迎接评估的事情,我提出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要建立统一的制度,各类表单、教案格式等都要统一。当时在会上争论得非常激烈,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买账。为什么?因为你对其他校区没有约束机制,他们的上级主管单位不是你,他们的工资也不是你发,所以说起来,你根本管不着他们。我心想,你不买账我没办法,但是如果你还想把高职办下去,有些事情就必须听我的。所以我当即在会上严肃地说:“学院的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协调,唯独教育教学管理必须统一,这件事情没商量,否则明年评估通不过,这个高职大家就都不要办了!”我这么一说,会场上一下子安静下来。其实,4个校区都清楚,我们存在共同的利益,和学院的生存发展相比,其他的蝇头小利又何足挂齿?

2005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了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之后,东校区主动提出,将学院本部永久设立在北校区,不再搞轮流坐庄。

后来,在学院的《“十一五”规划》中,我特意把“一心、一体、一流”6个字写进了规划,让“一心”和“一体”成为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信条,而争创一流是我们永远追求的奋斗目标。虽然4个校区彼此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治校理念上,我总是对4个校区的领导说,我们应该站在“一校”的角度思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宣传和发挥“一校”的优势,使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努力形成合力,增强归属感。在具体举措上,我要求我们北校区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会工作、学生社团活动、教职员工活动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一校”的思想,加强与各校区的联谊,努力促进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学院的改革建设发展,努力提炼和培育以大交通文化为核心的大学精神,以此团结人、凝聚人,实现信息、师资、硬件、办学经验等的资源共享,努力推动4校区的共同发展。

经过10年的磨合,学院4个校区之间已经是亲密无间了。大家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充分协调,互利共赢。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院的招生和就业形势良好,在全市的高职高专里名列前茅,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学院每年有几个时间节点是在一起度过的,那就是教师节、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这些节日成了4个校区共同的节日,每次过“节”的时候,4个校区的师生聚在一起,和乐融融,俨然一大家子人。这就是我想要的。

总之,一个先进的单位或组织必须具备“一心、一体、一流”的理念,对我校这样一个复杂的体系而言,这一理念的意义更深远——不是一条心,就不可能成为一体,更不可能成为一流的组织,三者是顺承关系,不可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