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继孔子之后,荀子更加重视礼仪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重大作用。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说到底,礼仪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形于外而诚于中”的关系。中国传统礼仪是与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要求。礼仪是人的素质的反映,人的素质与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节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一个人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表现出来的是其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礼仪是以对别人的尊重为基础的,是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重要标志。礼仪带有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自然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之所以要讲究礼仪,是因为讲究礼仪符合道德的要求,符合真善美的要求。正如古人所云:“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现代人应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来提高礼仪的应用水平。

一、道德是礼仪的基础

道德是礼仪的基础。任何一种礼仪都离不开道德,“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以礼待人,按礼行事,正是道德高尚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便是待人处世的规矩,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礼仪帮助人们约束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创造出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人们在交往中,并不是喜欢表面的形式,而是更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即对交往对方的真诚敬重。礼仪既依赖道德,又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不仅劝说当政者“为国以礼”,而且把“礼”作为孔门私学的重要内容。继孔子之后,荀子更加重视礼仪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重大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崇礼重德的优良文化传统却没有在我国很好地得到发扬光大。回顾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发生的历次与传统文化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每一次都或多或少地造成了破坏性的社会后果。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觉到因礼仪文化尚未普及,礼仪教育有所停滞,而致使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人们的行为失范。反思我们的德育和礼仪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对道德发展的崇高境界方面要求多,对行为养成方面强调的少;对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注重表面形式的东西多,对基础性的道德内涵关注少。因而使得一些青少年也学到了一些礼仪形式的知识,但并不能对自己切实提出内在的道德要求,更不懂得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礼仪行为。

当前,全球化使世界大学生日益呈现普遍性的道德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反思20世纪的社会发展时,常常痛感忽视道德教育带来的大学生成长问题。我国大学生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变更中,在道德价值取向上也发生了严重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迷乱、非道德主义泛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大学生中的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大学德育过大、过空、过泛,质量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入耳、入心、入脑”不无关系。把道德教育作为礼仪教育的基础,把礼仪教育作为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大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解决知与行不统一,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

二、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

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礼仪是在他的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能够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要优美……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而这种内在道德和外在表现都应该是人类追求的一种至美至善。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美是一种善。”(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译,《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1页。)普罗提诺也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译:《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8页。)

礼仪作为一种修养,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它根本上是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如与人为善、诚实守信、谦恭礼让、孝敬父母、尊师敬长、礼貌待人、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益、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等,这些既是礼仪规范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作为社会交往的外在形式,不仅显示出人们内在的道德情操和知识教养,也能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说到底,礼仪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形于外而诚于中”的关系。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人的高尚的道德修养,使他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好感;当然,也只有具有优良道德修养的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形式和可人的仪表风度。

三、道德礼仪是现代礼仪的发展方向

道德礼仪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道德礼仪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中国传统礼仪是与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要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尊敬师长、爱国爱民、谦虚礼貌、刻苦学习、尊老爱幼等,是我们所讲的道德礼仪的基础,也是道德礼仪的基本内容。

礼仪是人的素质的反映,人的素质与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礼仪,践行礼仪,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让自己更加文明高尚,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当前,全社会都更加重视礼仪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对道德心灵回归的一种呼唤,传达出了全社会对真善美追求的强烈愿望。

在现实生活中,礼仪追求成为时尚。从一般意义上来考察,从施礼者的不同动机来分析,礼仪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君子礼仪

这种礼仪注重形式上的彬彬有礼,施礼者的动机并一定完全出于对对方的尊敬,而更多的可能是为了通过礼仪形式来表白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文明的人,施礼者从这种礼仪形式中得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安慰。施礼者不是发自于内心的礼仪行为,脱离了礼仪的道德基础,这样的形式礼仪实际上无助于人们之间的道德交往和相互理解。

(二)功利礼仪

这种礼仪的真正动力源于功利目的。在当前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礼仪服务在商业活动中的经济功能,因此许多企业、商家把这种礼仪培训作为对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把这种礼仪服务当做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功利性的礼仪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但因其施礼目的的局限,有一定的狭隘性。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有待进一步升华。

(三)道德礼仪

这类礼仪源自内心的真诚,出于对交往对象的真心敬意。道德信息与礼貌言行的表里一致是道德礼仪的根本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和现代生活中,要求人们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修好“心”,同时在礼仪修养方面要有良好的表现,修好“身”。只有这样,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才能真诚、和谐。

总之,我们提出道德礼仪是现代礼仪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人们更加关注礼仪的道德功能,表里一致的礼仪才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的道德礼仪。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应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来提高礼仪的应用水平。学习成绩不好可以恶补,但道德修养是早期不补后天吃苦。实现道德礼仪,除了靠大学生自身加强学习和修养外,还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配合。实现道德礼仪,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最终要做到以礼“引”德;以礼“显”德;以礼“保”德。即通过礼仪引导人们的道德修养,通过礼仪显现人们的道德精神,通过礼仪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温馨提示

1.礼仪使抽象的、无形的道德变成真实的存在。礼仪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2.礼仪作为公共道德基础的外在表现,人们总是以彼此能接受的方式去尊重对方。

3.礼仪的作用在于使一个人学会尊重别人,与别人合得来。礼貌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