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日子,你知道冬至礼仪的来历吗?

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日子,你知道冬至礼仪的来历吗?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日子。此外,上述3史料皆无有关贺辞、献物仪式的记述,由此推测,在冬至礼仪中,圣武朝似乎更加重视体现天皇对臣下恩典的宴会、赐禄仪式。桓武天皇将朔旦冬至嘉节视为王者的吉兆,意在强调自己统治的正当性。桓武天皇举行冬至祀天仪式的意图在于强调自己皇统的正当性,以提高天皇的权威。〔696〕从此,朔旦冬至作为节日固定下来。甚至为了能实现朔旦冬至,人为地变更历日,贞观二年的朔旦冬至就是一例。
朔旦冬至_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与信仰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日子。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冬至祀天祭祖的习俗。《周礼》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679〕唐朝时,冬至祀天的场所是在位于长安城南郊的圆丘。〔680〕此外,自魏晋时期以后,在冬至这一天,皇帝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魏晋时,冬至朝贺礼是仅次于元旦朝贺礼的礼仪〔681〕;至隋唐时期,冬至朝贺礼更是备受重视,成为与元旦朝贺礼完全相同的礼仪〔682〕。不仅是朝廷而且在民间也有冬至互相拜贺的习俗,例如东汉时的冬至,人们先祭祖,然后如正月之俗,“进酒尊长及修刺,谒贺君师、耆老”〔683〕;唐朝时,日本的入唐僧圆仁在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了其在扬州所见的冬至之节:“道俗各致礼贺。住俗者,拜官,贺冬至节”,“贵贱官品并百姓,相见拜贺。出家者相见拜贺,口叙冬至之辞,互相礼拜。俗人入寺,亦有是礼”,“道俗同以三日为期贺冬至节”。〔684〕

日本的冬至行事始见于神龟二年(725),《续日本纪》神龟二年十一月己丑条载:

(圣武天皇)御大安殿,受冬至贺辞,亲王及侍臣等奉持奇翫珍贽进之。即引文武百寮五位已上及诸司长官、大学博士等,宴饮终日,极乐乃罢,赐禄各有差。

即这一日的冬至拜贺礼仪是在平城宫的大安殿举行的,参加者是亲王、侍臣〔685〕、五位以上官人等;仪式由圣武天皇接受贺辞、亲王及侍从奉进珍品·珍味、宴饮·赐禄三部分组成。从礼仪的场所选择在大安殿而不是元日朝贺礼仪的大极殿,以及参加者并非是全体官人等方面来看,尽管圣武朝廷接受中国的冬至意识,举行了冬至拜贺礼仪,但是与元日朝贺礼仪相比,冬至贺拜礼仪主要是天皇与五位以上官人之间的行事。此后,在神龟五年(728)、天平三年(731)、天平四年(732),也都举行了冬至行事,具体记事如下:

a.《续日本纪》神龟五年十一月乙巳条:

冬至。御南苑,宴亲王已下五位已上,赐絁有差。

b.《续日本纪》天平三年十一月庚戌条:

冬至。天皇御南树苑,宴五位已上。赐钱亲王三百贯,大纳言二百五十贯,正三位二百贯,自外各有差。

c.《续日本纪》天平四年十一月丙寅条:

冬至。天皇御南苑宴群臣,赐亲王已下絁及高年者绵有差。又曲赦京及畿内二监,天平四年十一月廿七日昧爽已前徒罪已下。其八虐劫贼,官人枉法受财,监临主守自盗,盗所监临,強盗窃盗,故杀人,私铸钱,常赦所不免者不在此例。其京及倭国百姓年七十以上,鰥寡惸独不能自存者,给绵有差。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神龟五年(728)以后,平城宫内的南苑成为冬至礼仪的场所。神龟四年(727)以后,南苑是圣武天皇举行授位、讲佛经等礼仪的场所之一。此外,上述3史料皆无有关贺辞、献物仪式的记述,由此推测,在冬至礼仪中,圣武朝似乎更加重视体现天皇对臣下恩典的宴会、赐禄仪式。〔686〕值得注意的是,根据c史料,天平四年的冬至宴会参加者是全体官人,而且还恩赦犯人,以及对京畿地区的70岁以上老人、鰥、寡、惸、独等不能自存者赐绵。〔687〕毋庸说,宴会、恩赦和赐绵都是天皇表现其政德的手段,但是通过这些恩赐,冬至的时间观念也开始向全体官人直至民众普及。天平宝字四年(760)的冬至之时,淳仁天皇也有恩赦犯人之举。

天应元年(781),桓武天皇即位,天皇的血统由天武系移向天智系。桓武天皇的母亲高野新笠出自百济移民系的氏族,血统上劣于贵族。而且天武系的皇亲以及前代重臣中都存在着反对桓武天皇的政治势力,因此对于桓武天皇来说,如何巩固自己统治的基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于是,桓武天皇在肃清反对自己的势力的同时,推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统治的治政措施。延历三年(784),十一月朔日与冬至为同一天,即朔旦冬至。为此,桓武天皇发布敕令:

敕曰:十一月朔旦冬至者,是历代之希遇,而王者之休祥也。朕之不德,得值於今。思行庆赏,共悦嘉辰。王公已下,宜加赏赐。京畿当年田租并免之。〔688〕

依照历法,朔旦冬至是每19年1次。〔689〕桓武天皇之所以说延历三年的朔旦冬至是“历代之希遇”的嘉节,是因为延历三年是位于干支第一的甲子年。桓武天皇将朔旦冬至嘉节视为王者的吉兆(“休祥”),意在强调自己统治的正当性。〔690〕

桓武天皇不仅将朔旦冬至定位嘉节,而且还引入了中国皇帝的冬至祀天礼仪,于延历四年(785)和延历六年(787),在长冈京的南郊——河内国交野郡柏原举行了祀天神的仪式。〔691〕相对于延历四年的冬至祀天仪式,《续日本纪》对延历六年的冬至祀天仪式记载稍详,以下是仪式上宣读的祭文

维延历六年岁次丁卯十一月庚戌朔甲寅,嗣天子臣谨遣从二位行大纳言兼民部卿、造东大寺司长官藤原朝臣继绳,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恭膺睠命,嗣守鸿基,幸赖穹苍降祚,覆焘腾征,四海晏然,万姓康乐。方今大明南至,长晷初升,敬采燔祀之义,祗修报德之典。谨以玉帛、牺斋、粢盛庶品,备兹烟燎,祗荐洁诚,高绍天皇配神作主,尚飨。又曰:维延历六年岁次丁卯十一月庚戌朔甲寅,孝子皇帝臣讳,谨遣从二位行大纳言兼民部卿、造东大寺司长官藤原朝臣继绳,敢昭告于高绍天皇,臣以庸虚,忝承天序,上玄锡祉,率土宅心。方今履长伊始,肃事郊禋,用致燔祀昊天上帝、高绍天皇,庆流长发,德冠思文,对越昭升,永言配命。谨以制币、牺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侑神作主,尚飨。〔692〕

这一祭文的行文与《大唐郊祀录》等史料所载的冬至祀昊天上帝的天帝祝文相类似。〔693〕从祭文的内容可知,延历六年的冬至祀天仪式的祭祀对象是昊天上帝,配祀是桓武天皇的父亲光仁天皇(“高绍天皇”);桓武天皇没有亲临冬至祀天仪式,而是派遣大纳言级别的官人代祭。桓武天皇举行冬至祀天仪式的意图在于强调自己皇统的正当性,以提高天皇的权威。〔694〕冬至祀天礼仪并没有成为朝廷的永定仪式,延历六年之后,只有文德天皇于齐衡三年(856)在交野原举行过祭祀昊天上帝。〔695〕

延历二十二年(803)十一月朔日,又逢朔旦冬至,皇太子及百官上表祝贺;辰日(十五日),桓武天皇发布诏令实施恩赦,并对文武百官赏赐。〔696〕从此,朔旦冬至作为节日固定下来。甚至为了能实现朔旦冬至,人为地变更历日,贞观二年(860)的朔旦冬至就是一例。依照19年1次的规律,贞观二年当是朔旦冬至之年,但是依照历法,这一年的冬至是十一月二日,朔日与冬至相差1天。于是,对于此年该不该置朔旦冬至,群臣几番议论,最后以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改历为先例,将朔日推迟一天,即以十一月二日为朔旦冬至。〔697〕

关于平安时代的朔旦冬至的仪式,依照《新仪式》、《西宫记》等仪式书的记载,大略如次:

a.公卿献贺表。大臣以下参入紫宸殿,列立,第一大臣执表函,登东阶交给内侍。

b.天皇御紫宸殿。王卿参上,着座。

c.供膳,供酒。

d.中务省奏御历,六卫府番奏,如常。

e.三献。

f.亲王以下列立庭中,拜舞。

g.天皇退出。〔698〕

其中,奏御历、番奏是每年的十一月朔日的常例仪式。因此,庆贺朔旦冬至的行事实际上就是献贺表和酒宴两大部分。《政事要略》在叙及朔旦冬至会事的由来时,引用了《易通卦验》的“冬至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一句。〔699〕这大概就是朔旦冬至行事的内涵的含义吧。另一方面,自圣武朝的冬至仪式至桓武朝的朔旦冬至行事都具有赦免犯人、赏赐二部分内容,但是从延历二十二年(803)以后,赦免犯人、赏赐成为十一月辰日举行的新尝祭〔700〕的辰日节会的恒常内容〔701〕。由此也反映出平安时代的年中行事是日本的传统习俗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注释】

〔511〕《年中行事秘抄》载:“仁和元年三月廿五日,太政大臣昭宣公,献年中行事障子。今案,彼年始被立年中行事障子欤。”《师远年中行事》里书等史料中,也有几乎相同的记事,但所记的藤原基经献年中行事障子的时间是“仁和元年五月二十五日”。

〔512〕现存的《年中行事御障子文》被收录在《续群书类从》公事部,其所记的年中行事共计291条,其中正月48条,二月19条,三月10条,四月40条,五月10条,六月22条,七月15条,八月21条,九月10条,十月24条,十一月29条,十二月34条,月中行事9条。但是由于后世成立的北野祭、吉田祭等行事也在其中,因此一般认为,《年中行事御障子文》虽然是以仁和元年的“年中行事御障子”为原型,但也存在着后世之人的加笔(所功:“「年中行事」の成立”,《平安朝仪式书成立史の研究》,国书刊行会1985年,第543-561页)。

〔513〕《魏志》倭人传:“魏略曰:其俗不知正岁四节,但计春耕秋收为年纪。”

〔514〕据《日本书纪》钦明十四年(553)六月条,倭国要求百济向倭国派遣医博士、易博士、历博士。翌年(554),百济送来历博士固德王保孙等人。

〔515〕《政事要略》年中行事·十一月一·中务省奏御历事条记载:“儒传云:以小治田朝十二年岁次甲子正月戊申朔,始用历日。”

〔516〕《日本书纪》推古十六年九月辛巳条。

〔517〕《养老令》杂令。

〔518〕《养老令》仪制令。

〔519〕《养老令》杂令。

〔520〕《养老令》学令。

〔521〕《续日本纪》养老六年正月癸卯朔条。

〔522〕《续日本纪》延历十年五月乙丑条。

〔523〕《养老令》杂令。

〔524〕《延喜式》阴阳寮·造历用度条。

〔525〕冈田芳朗:“中国历法の渡来と始行”,《日本の历》,木耳社1972年,第49-61页。

〔526〕《续日本纪》天平宝字七年八月戊子条。

〔527〕天平七年(735)四月,入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向圣武朝廷献上大衍历经1卷、大衍历立成12卷等,将当时唐朝最新的历法带入日本(《续日本纪》天平七年四月辛亥条)。不过,改历非同小事,从大衍历的传入直至使用,其间经过了28年。

〔528〕《文德天皇实录》天安元年正月丙辰条。

〔529〕《类聚三代格》卷十七·贞观三年六月十六日太政官符。

〔530〕《日本后纪》弘仁元年九月乙丑条。

〔531〕《日本后纪》弘仁元年九月乙丑条。

〔532〕细井浩志:“时间·历と天皇”,網野善彦等编:《岩波讲座天皇と王权を考える8コスモロジーと身体》,岩波书店2002年,第127-150页。

〔533〕《内里式》(故实丛书编集部编:《新订增补故实丛书》第33卷所收,明治图书出版1954年,第23-59页)。

〔534〕所功:“《内里式》の成立”,《平安朝仪式书成立史の研究》,第13-63页。

〔535〕《仪式》(故实丛书编集部编:《新订增补故实丛书》33卷所收,第61-236页)

〔536〕远藤基郎:“年中行事认识の转换と「行事历注」”,十世纪研究会编:《中世成立期の政治文化》,东京堂出版1999年,第227-283页。

〔537〕所功:“「元旦四方拜」の成立”,《平安朝仪式书成立史の研究》,第371-391页。

〔538〕井上亘:“元旦四方拜成立考——その立制过程と王权”,《日本历史》566号,1995年7月,第69-86页。

〔539〕《内里仪式》正朔拜天地四方属星及二陵式(故实丛书编集部编:《新订增补故实丛书》第33卷所收,第3-12页)。《内里仪式》的撰者以及成立年代不详,一般认为,其编纂时间是弘仁年间,其中大部分内容可能是《内里式》的编纂素材或参考资料(所功:“《内里式》の成立”)。

〔540〕《西宫记》正月·四方拜(故实丛书编集部编:《新订增补故实丛书》第18卷,明治图书出版1952年)。《西宫记》是平安时代的代表性仪式书之一,编撰者源高明(914—982)是醍醐天皇之子。

〔541〕弘仁十一年(820)二月,嵯峨天皇诏令:“其朕大小诸神事及季冬奉币诸陵,则用帛衣。元正受朝则用袞冕十二章。朔日受朝、日聴政、受蕃国使、奉币及大小诸会,则用黄櫨染衣”(《日本纪略》弘仁十一年二月甲戌条)。

〔542〕《江次第钞》正月·四方拜(《续々群书类从》第六·法制部所收)。

〔543〕《玉烛宝典》正月孟春。

〔544〕所功:“「元旦四方拜」の成立”。

〔545〕《五行大义》论七政篇。

〔546〕《续日本纪》天平宝字元年十一月癸未条。

〔547〕《五行大义》论诸神篇。

〔548〕所功:“「元旦四方拜」の成立”。

〔549〕《北山抄》正月·元日拜天地四方事(故实丛书编集部编:《新订增补故实丛书》第33卷所收,第243页)。

〔550〕井上亘氏认为,西北是昆仑(皇地祇)所在的方位,而准同于皇地祇的后土的方位也被视为西北,因此元旦四方拜仪式中,天皇西北向拜地(井上亘:“元旦四方拜成立考——その立制过程と王权”)。但是《礼记正义》的注疏中,有“地神有二,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昆仑之神於方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祇於北郊,二也”(《礼记正义》曲礼下),因此与其说元旦四方拜的西北向拜地来自昆仑之神理念,不如说源自“夏正之月,祭神州地祇於北郊”理念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551〕《四民月令》正月。

〔552〕《续日本后纪》承和七年五月辛巳条。

〔553〕《日本书纪》天武八年三月丁亥条、天武十年五月己卯条。

〔554〕《续日本纪》大宝二年十月乙卯条。

〔555〕《续日本纪》养老七年十月乙卯条、天平十八年三月己未条。

〔556〕清水洁:“「元旦四方拜」成立考”,《神道史研究》46-2,1998年4月,第2-26页。

〔557〕《江家次第》正月·四方拜事条。

〔558〕《北山抄》元日拜天地四方事条。

〔559〕《日本书纪》大化二年正月甲子条:“贺正礼毕,即宣改新之诏。(后略)。”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元日朝贺礼仪可能在7世纪初就已经被纳入王权的礼制中(藤森健太郎:“八世纪までの即位仪礼と朝贺仪礼”,《古代天皇の即位仪礼》,吉川弘文馆2000年)。

〔560〕《日本书纪》天武八年正月戊子条。

〔561〕《续日本纪》文武元年闰十二月条:“禁正月往来行拜贺之礼。如有违犯者,依净御原朝庭制,决罚之。但听拜祖、兄及氏上者。”《养老令》仪制令规定:“凡元日,不得拜亲王以下。唯亲戚及家令以下不在禁限。”

〔562〕《续日本纪》和铜三年正月壬子朔条。

〔563〕青木和夫等校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13续日本纪》(二)补注11-20,岩波书店1990年,第550页。

〔564〕藤森健太郎:“八世纪までの即位仪礼と朝贺仪礼”,《古代天皇の即位仪礼》,吉川弘文館2000年。

〔565〕《日本后纪》延历十八年正月丙午朔条。

〔566〕《日本纪略》弘仁九年三月丙午条。

〔567〕《内里仪式》元旦受群臣朝贺式并会。《仪式》元正受朝贺仪。

〔568〕所功:“「朝贺」仪式文の成立”,《平安朝仪式书成立史の研究》,第392-426页。

〔569〕《延喜式》太政官。

〔570〕《内里式》正月·会条:“按旧记,天应以往,纵虽废朝,元日必会。延历以来,受朝贺日赐宴,若经三日风雨不止者,虽不受朝贺,犹有宴飨。”

〔571〕《北山抄》正月·小朝拜事条:“若有朝拜之时,还宫后有此事,或又无之。”《年中行事抄》正月·小朝拜事条所引〈藏人式〉:“若无朝贺,有小朝拜。或虽有朝贺,犹有小朝拜。”

〔572〕《西宫记》正月·小朝拜·延喜五年正月一日条。

〔573〕《贞信公记》延喜十九年正月一日条。《西宫记》正月·小朝拜·延喜十九年正月一日条。

〔574〕《小右记》天元五年正月一日条。

〔575〕虽然《日本书纪》景行五十一年正月条中也记载了正月七日的宴会,但是由于景行纪的史料可信性存在着疑问,所以在此采用《日本书纪》推古二十年正月丁亥条是正月七日节会的初见史料之说。

〔576〕仓林正次:“正月仪礼の成立”,《飨宴の研究》(仪礼编),樱枫社1987年再版本,第258-280页。

〔577〕仓林正次:“正月仪礼の成立”。

〔578〕《续日本纪》庆云三年正月壬午条。

〔579〕《续日本纪》天平十二正月甲午条。

〔580〕《续日本纪》天平宝字四年正月己巳条。

〔581〕《日本后纪》延历十八年正月壬子条。

〔582〕《仪式》正月七日仪。

〔583〕《万叶集》卷20-4494。译文为意译。

〔584〕《政事要略》年中行事廿九所引天庆元年(延历九年之误)记文。

〔585〕《内里式》七日会式、《西宫记》正月·七日节会等。

〔586〕《师光年中行事》正月·七日节会及叙位事(《续群书类从》第10辑·公事部所收)。

〔587〕《年中行事秘抄》正月·七日节会及叙位事条。

〔588〕《江次第钞》正月·七日节会。

〔589〕《日本纪略》天历元年正月七日条始见“白马宴”。同书天历二年正月七日条始见“白马节会”之称。

〔590〕《年中行事秘抄》正月·七日节会及叙位事条。

〔591〕《江次第钞》正月·七日节会。

〔592〕苇毛马的毛色最初并非全白,但是随着马的年龄的增长,毛色会逐渐变白。

〔593〕刘晓峰氏认为,《十节记》是中国的岁时著作(同氏:“‘十节记’新考”,《东亚的时间岁时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第75-95页)。山中裕氏认为,《十节记》可能是日本人所作(同氏:“「十节记」考”(《日本历史》第68号,1954年)。

〔594〕《年中行事秘抄》正月·上子日内藏司供若菜事条。

〔595〕《公事根源》记载的最初供若菜行事是延喜十一年(911)。《师光年中行事》则记载:“延喜十八年(918)正月七日辛巳,后院进七种若菜。”

〔596〕《年中行事秘抄》正月·上子日内藏司供若菜事条。

〔597〕《玉烛宝典》正月孟春·七日条。

〔598〕《文苑英华》卷172·诗·应制五。

〔599〕《年中行事秘抄》人日事条。

〔600〕《西京杂记》卷三。

〔601〕仓林正次:“正月仪礼の成立”,《飨宴の研究》(仪礼编),第280-311页。

〔602〕《类聚三代格》禁制事·天平神护二年正月十四日太政官符。

〔603〕《日本纪略》延历十六年七月甲午条。

〔604〕《类聚三代格》禁制事·延历十七年十月四日太政官符。

〔605〕“宫人踏歌”始见于《内里式》十六日踏歌式,被后世的史料中频频使用。《令义解》后宫职员令解对“宫人”的解释是:“宫人,谓妇人仕官者之总号也。”

〔606〕《日本后纪》延历十八年正月辛酉条。

〔607〕大约在天元年间(978—982),男踏歌行事被停止,不再举行(山中裕:“平安朝の年中行事の特质と意义”,《平安朝の年中行事》,塙书房1972年,第157-160页)。

〔608〕根据《内里式》十六日踏歌式,平安时代初期的正月十六日踏歌是在丰乐院举行的。

〔609〕《西宫记》踏歌事、十六日女踏歌。

〔610〕《年中行事秘抄》正月·十六日节会事条。

〔611〕《类聚国史》岁时三·踏歌·延历十四年正月乙酉条。

〔612〕王海燕:“射礼与空间——以7世纪为中心”,《古代日本的都城空间与礼仪》,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1-148页。

〔613〕《养老令》杂令:“凡大射者,正月中旬,亲王以下、初位以上皆射之。”

〔614〕《内里仪式》十七日观射式。《内里式》十七日观射式。《仪式》十七日观射仪。

〔615〕《类聚国史》七日节会·大同二年十一月丙申条。

〔616〕《类聚国史》十七日射礼·大同二年九月癸巳条,《类聚国史》三月三日·大同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条,《日本后纪》大同三年五月丙戌条。

〔617〕《类聚国史》十七日射礼·天长二年正月辛酉条。

〔618〕《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仁寿三年正月戊甲条、仁寿四年正月壬寅条、齐衡二年正月戊戌条、齐衡三年正月辛酉条、齐衡四年正月丙辰条、天安二年正月庚戌条。

〔619〕《三代天皇实录》贞观二年正月十七日条、贞观四年正月十七日条、贞观六年正月十七日条、贞观十年正月十七日条、贞观十三年正月十七日条。

〔620〕《西宫记》十七日射礼。

〔621〕天历二年(948),村上天皇幸丰乐院观射礼(《日本纪略》天历二年正月十七日条)。这是天皇亲临在丰乐院举行的正月射礼的最终事例。

〔622〕《类聚国史》射礼·天长元年正月戊辰条。

〔623〕《西宫记》十八日赌弓。《北山抄》十八日赌射事。

〔624〕大日方克己:“射礼·赌弓·弓场始——步射の年中行事”,《古代国家と年中行事》,吉川弘文馆1993年,第7-39页。

〔625〕《怀风藻》正五位下大学头调忌寸老人一首。

〔626〕《续日本纪》大宝元年八月辛酉条。

〔627〕《太平御览》时序部·春上。

〔628〕《后汉书》礼仪志上。

〔629〕《晋书》礼志下:季春上巳之仪“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

〔630〕《梦粱录》卷二:“上已之辰,曲水流觞,起于晋时。”

〔631〕《旧唐书》中宗本纪·景龙四年三月甲寅条。

〔632〕《怀风藻》大学助背奈王行文。

〔633〕仓林正次:“三月三日节”,《飨宴の研究》(文学编),樱枫社1987年再版本,第15-61页。

〔634〕《类聚国史》三月三日·延历十一年三月丁巳条、延历十二年三月辛巳条。

〔635〕《类聚国史》大同三年二月辛巳条。

〔636〕山中裕:“平安朝の年中行事の特质と意义”,《平安朝の年中行事》,第173-178页。

〔637〕《日本纪略》宽平二年三月三日条:“太政大臣於殿上命饮宴,令赋三月三日於雅院赐侍臣曲水饮之诗矣,参议橘朝臣广相作序。”

〔638〕三献是酒宴之仪,上菜肴、劝客酒三杯、下菜肴为一献;其后,同样仪式再反复进行2次,共为三献。

〔639〕《西宫记》三月·曲水宴。

〔640〕《日本纪略》宽平三年三月三日条、应和元年三月三日条、应和二年三月三日条、康保三年三月三日条。

〔641〕《日本纪略》天德三年三月三日条。

〔642〕《年中行事秘抄》正月·七种粥条。

〔643〕《年中行事》三月·三月三日草饼事。

〔644〕《文德天皇实录》嘉祥三年五月壬午条。

〔645〕《年中行事》三月·三月三日草饼事。

〔646〕《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条。

〔647〕王毓荣:《荆楚岁时记校注》,文津出版社1988年,第138页。

〔648〕松村任三编:《日本植物名汇》,丸善制本所1884年,第87页。

〔649〕《御堂关白记》宽弘四年三月三日条、三月四日条。

〔650〕《百炼抄》宽治五年三月十六日条。

〔651〕仓林正次:“三月三日节”。

〔652〕《日本书纪》推古十九年五月五日条、推古二十年五月五日条、推古二十二年五月五日条。

〔653〕《续日本纪》大宝元年五月丁丑条。

〔654〕《续日本纪》神龟元年五月癸亥条。

〔655〕《续日本纪》神龟四年五月丙子条。

〔656〕《续日本纪》天平元年五月甲午条。

〔657〕《续日本纪》天平十五年五月癸卯条。

〔658〕榎村宽之:“饮食仪礼からみた律令王权の特质”,《日本史研究》440号,1999年,第24-35页;“天皇の飨宴”,網野善彦等编《岩波讲座天皇と王权を考える9 生活世界とフォークロア》,岩波书店2003年,第25-28页。

〔659〕《续日本纪》天平十五年五月癸卯条。

〔660〕林屋辰三郎:《古代艺能の仪礼化と传承者》,《中世艺能史の研究》,岩波书店1960年,第157页。

〔661〕《类聚国史》岁时四·五月五日·天长元年三月乙亥条。

〔662〕《本朝月令》五月五日节事条所引〈弘仁官式〉、〈弘仁兵部式〉。

〔663〕《仪式》五月五日节仪,《内里式》五月五日观马射式、五月六日观马射式。

〔664〕《本朝月令》五月六日竞马事所引〈弘仁马寮式〉。

〔665〕《仪式》五月六日仪。

〔666〕《类聚国史》岁时四·五月五日·天长十年四月戊寅条。

〔667〕《本朝月令》四月·廿八日驹牵事所引〈弘仁马寮式〉。

〔668〕《仪礼》四月廿八日牵驹仪。

〔669〕王海燕:“7世纪日本的五月五日礼仪”,《古代日本的都城空间与礼仪》,第149-166页。

〔670〕《本朝月令》五月·五日节会事所引〈弘仁官式〉。《延喜式》太政官式。

〔671〕《说文解字》午部。

〔672〕《礼记》月令·仲夏之月。

〔673〕《荆楚岁时记》五月。

〔674〕大日方克己:“五月五日节”,《古代国家と年中行事》,第40-90页。

〔675〕《续日本后纪》嘉祥二年五月戊午条。

〔676〕仓林正次:“五月五日节”,《飨宴の研究》(文学编),第62-143页。

〔677〕《三代天皇实录》元庆七年五月五日条。

〔678〕《日本纪略》应和二年四月廿日条、五月三日条、五月五日条。

〔679〕《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条。

〔680〕《旧唐书》礼仪志一。

〔681〕《宋书》礼志一。

〔682〕《隋书》礼仪志四。《新唐书》礼乐志九。

〔683〕《四民月令》十一月。

〔684〕《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承和五年十一月廿七日条。

〔685〕《令义解》宫卫令解:“侍臣者,少纳言、侍从、中务少辅以上也”。

〔686〕王海燕:“禁苑与都城——7、8世纪为中心”,《古代日本的都城空间与礼仪》,第184-201页。

〔687〕关于“鰥、寡、惸、独不能自存”的解释,在律令制国家时期,就存在多种释说。在此,引用《令义解》户令解的释说,即“六十一以上而无妻为鰥也。五十以上而无夫为寡,孤(惸)十六岁以下而无父为孤也。六十一以上无子为独也”。

〔688〕《续日本纪》延历三年十一月戊戌朔条。

〔689〕《江家次第》十一月·朔旦旬:“(延历三年)乃为本朝朔旦冬至甲子元,而后每当十九年必得嘉节者也。”

〔690〕神谷正昌:“冬至と朔旦冬至”,《日本历史》第630号,2000年,第4-10页。

〔691〕《续日本纪》延历四年十一月壬寅条、延历六年十一月甲寅条。

〔692〕《续日本纪》延历六年十一月甲寅条。

〔693〕青木和夫等编:《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续日本纪》(五)补注39-29,岩波书店1998年,第605-606页。

〔694〕河内春人:“日本古代における昊天祭祀の再检讨”,《古代文化》52-1,2000年,第29-41页。

〔695〕《日本文德天皇实录》齐衡三年十一月辛酉条。

〔696〕《类聚国史》岁时五·冬至·延历廿二年十一月戊寅条、壬辰条。

〔697〕《三代天皇实录》贞观二年闰十月廿三日条、廿五日条。

〔698〕《新仪式》卷五·朔旦冬至事。《西宫记》十一月·朔旦冬至。

〔699〕《政事要略》年中行事·十一月·朔旦冬至。

〔700〕新尝祭是天皇向天神地衹献上新米的年中行事,于每年十一月中卯日举行;次日(中辰日),天皇在紫宸殿举行辰日节会(丰明宴会)。

〔701〕神谷正昌:“冬至と朔旦冬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