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交际语言艺术

交际语言艺术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交际语言艺术学会用敬语与谦语英国谚语有云:善始者方有善终。敬语中,“请”字功能很强,能量较大,是语言礼仪中最常用的敬语,如“请”、“请坐”、“请进”、“请喝茶”、“请就位”、“请慢用”等。“请”字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顺利进展,交往的顺利进行。有些敬语或谦语是把日常使用语进行文雅化的修饰,而使之成为日常通用的谦让语。

交际语言艺术

学会用敬语与谦语

英国谚语有云:善始者方有善终。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与人打招呼的方式、介绍别人或自我介绍的方式很可能决定着以后整个交往的成功与失败。倘若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佳,那么你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弥补缺陷,重新树立你的形象。

如与熟人相遇,要先主动向对方问候、发话,如有必要,要与对方握手,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还可以称呼对方名字,让对方感到亲切。

此外,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因此,打招呼时应该以充满真诚且明亮有神的眼睛注视对方,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心扉并对你产生信赖,从而容易接受你。下面这些客套话,会显示出你的修养来。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看稿称“阅示”,请人改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至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原主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自称礼轻称“菲仪”,不受馈赠说“反壁”。

上面这些客套话,都属敬语和谦语,如能适当运用它们,会让人觉得你彬彬有礼,貌若君子,很有教养。它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乐于相交,熟人更加增进友谊;请求别人时,可以使人乐于提供帮助和方便;发生矛盾时,可以相互谅解,避免冲突;洽谈业务时,使人乐于合作;在批评别人时,可以使对方诚恳接受。

在称呼方面要注意: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以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

称呼平辈可以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敬语中,“请”字功能很强,能量较大,是语言礼仪中最常用的敬语,如“请”、“请坐”、“请进”、“请喝茶”、“请就位”、“请慢用”等。“请”字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顺利进展,交往的顺利进行。

谦语就是自谦的话,使用正确的谦语,能使对方与自己的距离缩短,为彼此的谈话奠定友好的基础和融洽的气氛。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时,如果不能使用正确恰当的谦语,就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引起别人的猜忌、困惑或反感,甚至使别人误会了自己的好意,从而给人留下不佳的印象,因此不能不谨慎地使用谦语。

谦语较敬语数量要少一些。如谦称自己用在下、鄙人、晚生等。

谦称家人可以用家父、家母、家兄、舍妹、小儿、小侄、小婿等。

当言行失误之时,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等。

请求别人谅解之时,可说“请包涵”、“请原谅”、“请别介意”。

有些敬语或谦语是把日常使用语进行文雅化的修饰,而使之成为日常通用的谦让语。比如,把“我家”说成“寒舍”,把“我到您那儿去”说成“我去拜访您”,把“请您看看”说成“请您过目”,把“我认为”说成“以我的肤浅之见”,把“请您收下”说成“请笑纳”等等,都是这样的。

家中有客人来访问时,端出茶点向客人说:“你吃不吃?”这是很无礼的,应该泡茶一杯,说:“请您尝尝看。”或说:“请您慢用。”这才较为合适。

敬语和谦语不可滥用。如果大家在一起相处很久了,相互之间做些一般小事,有的就可不必多用谦让语。熟人之间用多用滥了谦让语,反而会给人一种虚伪之感。

当然在平时,即使你是率直、不拘小节的人,对别人说话时也应尽量注意礼貌及谦和的态度,如此经常不忘以诚恳的口吻说:“请”、“谢谢”、“对不起”、“您好”、“麻烦您”、“抱歉”、“请原谅”等谦让语,必定使你待人处事更加顺利成功。

谈吐要得体、幽默

交谈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感情、彼此增进了解和友谊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有来有往、相互交流思想情感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同时,交谈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它可以使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愉悦心灵。生动活跃、轻松愉快、情趣横溢、健康的交谈,不仅可以达到上述的目的,而且还给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相反,枯燥乏味、单调无聊、死气沉沉的谈话,只能是浪费时间,使人厌烦,但是,交谈要谈得“情投意合”,也并非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它要求谈吐一定要得体、幽默,一句话,要讲究交谈的艺术。

交谈,一要“听”,二要“讲”。当你听别人讲话时,思想要集中,要认真听,不可左顾右盼,或者搔头掏耳,甚至面带倦容,哈欠连天。与此同时,还要作出积极反应,有什么想法和感受,通过点头、微笑、手势、眼神等不同体态语表露出来。

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如确实需要插话或打断对方的谈话,可以用商量、请求的口气要求对方同意,比如说声“对不起,我稍微打断一下好吗?”之类的话。别人谈话时,如果出现了错误、不妥之处,我们不应嘲笑,特别在人多的场合,尤其不可如此,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如确有必要提醒对方,应在事后诚恳、委婉地当面指出。

全神贯注地听,仅是交谈中的一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谈更为重要。谈话时,头脑要敏锐,反映要灵活,要扣紧话题,不要节外生枝。比如,现在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绘画,而你却把蓝球比赛硬塞进来,显然不识“火候”;当大家在谈论音乐,你却大谈数学、物理之类的一些话,显然离题十万八千里,那只会令人恼怒于你。

谈话要真诚,不要装腔作势、言不由衷;不要胡乱赞美、恭维别人;也不要盛气凌人,武断专横。只有彼此真诚,大家才能推心置腹地交谈。对别人不愿谈的事或容易引起别人悲痛伤心的事,应该尽量避而不谈,如不得已提及令人难过或羞愧的事,要注意语言应尽量婉转、含蓄。

有时,在交谈中,话题的转变十分重要。当大家对某件事似乎已详尽谈论,感到兴致索然时,就要立即转变话题。转变话题要自然,不要急转或突转。如果别人对自己所谈内容不懂或不感兴趣,不要不顾对方,自己始终口悬若河。在交谈中,不要向别人夸耀自己,或明或暗转弯抹角地为自己吹嘘,这很使人反感。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交谈,不要只顾和熟人一起交谈,而冷落了“生人”,最好和大家一起谈。另外,还要掌握谈话的时间,要适时而止。只有讲究了谈话的艺术,话才能谈得“投机”、“合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尽量要使语言更美。“你好”、“对不起”、“请”这些简洁、美好的礼貌用语,既显现一个人的心灵,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要经常使用。下面几条礼仪要求,谈话时要注意到:

1.说话时的口吻、语调要符合自己的身分和当时的环境,语调要高低适中,和婉悦耳。在长辈面前说话,口吻要严肃、谦恭,不宜高谈阔论,旁若无人;跟同辈人说话,虽然可以随便一些,但也不宜高傲放肆;同晚辈人说话,切忌以长者自居和以教训人的口吻说话;讨论问题时,多用商量、探讨的语气,不要让对方感到你盛气凌人,少用结论式的语气;对别人有所求时,要用恳请、乞求的语气。

2.正确运用表情、手势、眼神等特殊语言。说话时的表情、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既是表意的工具,也是达情的媒介,因而正确地运用表情和手势、眼神等体语是很重要的。

首先,表情、手势、眼神等体语要和说话的内容相吻合一致,如表达肯定的语气,配合以点头颌首的表情,等等。

其次,表情、手势、眼神等体语要文雅得体、落落大方,不要故意做作,或夸张失态,如说到高兴处,不要得意忘形,纵声大笑;说到气愤之处,也不要疾言失态。

再次,要注意纠正一些说话时不甚雅观的习惯性动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梳理头发,或挖鼻孔、掏耳朵,有的人讲话时喜欢摇头晃脑,或有节奏地摇动腿部等等,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性动作。

3.力求语言文雅和注意避免忌讳。求雅是达到语言美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求雅,就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修养。

生活中,有许多大家所不愿说或不爱听的字眼儿,说话时要选择雅致一些的字眼儿来代替它。比如,不说“死亡”,而说“逝世”、“仙逝”、“故去”、“病故”等等;不说“瞎子”,而说成“盲人”;不说“他是个瘸子”,而说成“他的腿脚不大方便”;把“拉屎”、“撒尿”说成“解手”等等。上述一些例子,虽然语义上完全一样,但语言效果却大不相同。

4.坦率,避免粗鄙。说话要坦率而力戒粗鄙,这是人尽皆知的,但是坦率并不等于不假思索、不分场合地真言相告。说真话在大多数场合是一种美德,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意隐瞒真情却也十分必要。比如,当你拜访别人时,正碰上人家在吃饭,或者快要到吃饭的时间了,而你又不愿或不便在人家家里吃饭,这时主人请你或挽留你吃饭,你最好说“我是吃了饭才来的。”又比如,当你去探望病人时,尽管你知道病人危在旦夕,但也不能向病人吐露真情,而要尽量设法宽慰病人,要他(她)安心调养,早日恢复健康等等。所以,绝不能把出于善意或客观需要时的说谎笼统地一概划归为恶德。

5.要注意说话的详与略。说话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该详而不详,称为简陋;该略而不略,称为唠叨。简陋与唠叨,都是说话时应尽力避免的。

纠正唠叨首先要注意,讲内容较多的重要话,要事先理一理,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免得说话时心中无数、漫无边际。

其次要学点说话技巧,注意提高自己说话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最后要注意纠正一些语病和一些口头语。如‘这个”、“那个”之类。

6.要做到谈话语言幽默、诙谐。幽默、诙谐的谈话能改善交际双方相互的关系,幽默里总有种平和机智,不给人直接的挫伤感。在交际中动用幽默,使彼此融合双方意见的长处,给交际增添活气,能使双方在满意而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往。同时,幽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轻松地点出问题的实质。

有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有人想捉弄一下矮个丈夫和他的高个妻子,就当众问矮个丈夫:“妻子总在你身后居高临下的,你觉得般配吗?”“绝对般配。”矮个丈夫面无愧色地回答,“因为我为她的笑容腾出了空间。”这里,矮个丈夫用的是虚实辉映的幽默手法,对挑衅者提出的问题从虚处开拓意境地,巧妙地回答了令自己难堪的问题。许多时候幽默需要良好的心境,要想创造轻松的气氛,先得自己轻松,正如要给世界阳光,先得自己心底有阳光。朋友相逢时心情颇为神爽,晚上去酒家吃饭,席间气氛极为默契,一友拿起服务小姐送来的酒:“准备喝多少?”“另一友回答:“你喝多少,我就喝多少。”“那我喝一千杯。”朋友这不过是某种虚拟的说法,表达他的高兴,另一友很会幽默,他以虚对虚:“我相信,酒杯只有你酒量的千分之一大。”这位朋友又问:“你什么时候结婚?”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但这位善长幽默的朋友以虚对实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还得事先请教某个女孩,看她什么时候肯嫁给我。”

很多时候,在商界交往中,难免遇上一些令人难堪的窘境。面对这些窘境,用正儿八经的方式去解决每每不能如愿,倒是一些精巧恰当的幽默反能轻松化解,正所谓四两拨千斤。

如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柯伦泰,在她被任命为前苏联驻挪威全权贸易代表期间,一次她和挪威商人谈判购买挪威鲱鱼问题。挪威商人要价高,她出价低。挪威商人深知贸易谈判的诀窍,卖方喊价高得出人意料,买方往往不得不水涨船高地调整出价,再和卖方讨价还价,因此,他一再坚持自己提出的价格。柯伦泰见状,没有坚持自己的价格,她先承认对方,而后顺水推舟,她说出了两句十分关键的话“好吧,我同意你们提出的价格,如果我们的政府不批准这个价格,我愿意用我自己的工资来支付差额。但是这自然要分期支付,可能要付一辈子。”这两句话,在价格问题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挪威商人面面相觑,最后,他们同意将鲱鱼价格降到最低标准。柯伦泰取得了谈判胜利。柯伦泰表面上“顺从”他们的意愿,其实是推出政府来加以拒绝。很显然,如果对方一定要坚持这个不合理的要价,那么差额将由柯伦泰用工资分期支付,如果对方认为合理,那么她要分期支付一辈子,而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称呼礼仪的要求

称呼要看对象

对不同性别的人应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姑娘可称‘小姐”、“小姑娘”,对男士可称呼“先生”、“师傅”、“同志”等。

对不同亲密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亲密度很高的人可以称呼小名、绰号等,对亲密度低的人则不适宜。

对不同国籍的人采用不同的称呼。

称呼要看场合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对方的称呼都是与其环境相对应的正式称谓。例如一位姓陈的先生,在下级向他汇报工作时称他“陈书记”(他的官衔),同事和他交往时称“老陈”,年轻的工人在车间里称呼他“陈师傅”,他的亲密朋友在与他私人交往时称呼“陈大哥”,妻子在家里称呼他“当家的”,有人对他不满时会称他“姓陈的”。

称呼和身分、修养有关

例如一个农民对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不会称呼“先生”,而多半会按照自己家乡习俗亲热称呼“大哥”之类,在这里他没有考虑到称呼的时宜性。知识分子和大多数城市人由于社交活动范围广,见识多,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他们称呼时会考虑对方的地位、国籍等,并考虑称呼的场合。

说话要掌握分寸

说话要体现身分

任何人在任何场合里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分,比如,在酒店里你是主管,在分工搞清洁时你可以说:“李伟,你们小组扫楼梯。”而对经理,你就不能当面直呼其名了。

说话要考虑措辞

比方说,在进行公务性的谈话中,需要提醒对方交货不太准时,使用“脱期”这个词就要比使用“违约”一词来得好。因为“脱期”虽也属违约,但它把问题限制在一个时间的概念里,如果采用“违约”这样的说法,对方就会由此而猜测你是否想中止合同,那事情就严重多了,因而说话考虑措辞,也是十分重要的。

说话要尽量客观

例如:明明是一对男女青年在正常说话,就不要歪曲事实,说他们“叽叽喳喳”、“没个正经”;别人明明在争论问题,就不要说成“碰在一起就争争吵吵闹个没完”,这样,就失去了客观性。

说话要具有善意

就是说,在与别人说话时,要与人为善,尽量不说尖酸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要说有可能刺激或者伤害对方感情的话,这同样也是一种“分寸”。如果能把握住这个分寸,你的谈话将会为你赢得许多好处。

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很多见,比如对尖刻的批评,别人不一定接受,但如果是善意的开玩笑的批评,则容易让人接受,而且还心存感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