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传统美德座右铭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38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注解】

(1)清心:清廉。

(2)治本:根本。

(3)直道:正道直行。

(4)身谋:为自身考虑。

【翻译】

做官应以清廉为根本,做人应正道直行。

【链接】

包 拯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谥孝肃,赠吏部尚书。

包拯出生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28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36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38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包拯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包拯立志

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乡村,前往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传说中的包拯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说包公是文曲星转世,他与狄青一文一武开创了北宋的全盛时期。古代小说《三侠五义》把包公作为主人公。

民间传说中的包公任开封府尹期间,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与足智多谋的公孙策和有“御猫”之称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南侠展昭为左右文武助手,办案既明查又暗访,执法既严谨又不失人情,使正义得以伸张。传颂的案件包括《铡美案》、《乌盆案》、《铡包勉》、《铡判官》、《狸猫换太子》等。

民间传说中百姓向包公申冤的方法有:一是拦路喊冤,即趁包公坐轿出巡时拦路向包公申冤;二是击鼓鸣冤,传说开封府公堂门前有一鼓,任何人击鼓后,包公便会升堂聆听喊冤者的冤情。

开封府大堂常摆着三把铡刀:一是龙头铡(火龙铡),专铡违反国法之皇亲国戚;二是虎头铡,专铡贪官;三是狗头铡(犬头铡),专铡穷凶极恶之徒。

在民间传说中,因包拯大公无私,拥有一副铁面如墨的脸孔以镇慑佞臣,额上挂有一弯苍白明月,故有“包黑子”称号。其实在历史中,他的皮肤并不黑,只是为了塑造铁面无私的形象,剧中才把它的脸变黑,到了现在许多人反而认为他原本就是黑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