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庸之道,和谐处事

中庸之道,和谐处事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庸之道,和谐处事中庸之道讲究和谐、和气,不伤人,不伤己。中庸的主旨是和谐,强调为人处世的方法。小元方的一席话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使得两个大人都很满意,这就是中庸处事的作用。于是,石亨和于谦,二人关系破裂,积怨日深。中庸之道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和润滑油,它可以在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切恼人、难堪、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

中庸之道,和谐处事

中庸之道讲究和谐、和气,不伤人,不伤己。一个人太过正直,不懂人情世故,不顾和谐之道,很容易四面树敌,给自己的发展埋下祸患。

在我们倍加推崇的儒家之道中,中庸之法是其中的精髓,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中庸的“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义。“中”“庸”合称,即中道之实用、中道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义。

中庸的主旨是和谐,强调为人处世的方法。如何在不同的群体和各种各样的人中求同存异,和气交往,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在于把握技巧。例如,用尊重别人的方式挑战他的观点,既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又不使他丢失面子,也使他人易于接受。

陈元方在小时候就显露才华,能言善辩。他的父亲是一位廉洁正直的大官,和他交往的朋友也是志趣相投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元方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他11岁时,和他父亲交好的袁公邀请他们一家人到府邸做客。袁公非常喜欢这个举止大方、机敏灵活的孩子,一看见他就拉住他的手温和地问:“听说你读了很多书,很聪明。今天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可要好好回答!”

小元方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您尽管问,只要是我知道的,一定言无不尽。”

“你父亲在太丘做官,那里的百姓特别爱戴他,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陈元方不无自豪地说:“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家父。他在太丘为官数年,一心想着造福百姓。他除暴安良,严格按照法制惩处那些奸恶之徒;对那些贫穷人家乐善好施,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对于这样恩威并重、正直廉洁的父母官,老百姓们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袁公夸奖陈元方说:“你小小年纪就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实在是不简单啊!”

袁公有心要见识一下这个孩子的乖巧,还想试他一试,沉吟片刻,笑着说:“我对你父亲也很敬重。以前,我在邺县担任县令,在那里也深得民心,并且治理的方法和你父亲相差无几,都想让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小元方不失时机地赞叹说:“家父经常在我们面前提起您,对您的政绩我也早有耳闻。您和家父是‘英雄所见略同’,正应了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听了小元方的一番话,袁公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抚摸着他的头说:“你真是能说会道!我还有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

“我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回答,只怕我年幼无知,说话有失轻重和分寸,其中有失礼的地方,请您不要放在心上!”元方一板一眼地说。

“我和你父亲的为官之道相差无几,在你看来,是谁学谁呢?”袁公说完,就看着元方如何回答。

只见小元方略加思索,说道:“以前的周公和孔子,尽管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都施行仁政,为百姓着想,受到了人民的爱戴,美名流芳百世。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谁能说清楚这两个大圣人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学生。就我看来,这也没有必要。您和家父也是如此。”

袁公见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小元方既没有看轻自己,也没有故意贬低他的父亲,而且还把自己和古代圣贤作比,感到欣喜不已。他对小元方赞不绝口,慨叹道:“后生可畏!家门大幸啊!”

小元方的一席话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使得两个大人都很满意,这就是中庸处事的作用。

明代时,胸襟坦荡、一身正气的于谦因为对人太苛刻而最后被人陷害,他至死都没弄明白何谓中庸。

于谦的命运与明朝的两次重大事件——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紧密联系在一起。土木事变之后,他成为英雄,举国拥戴;而夺门事变则使他身败名裂,命丧刑场。于谦一身正气,可同僚们为何最终倒戈相向?

土木之变使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整座京城岌岌可危。危难当头,掌管兵部的于谦挺身而出,排除各种干扰,率领各方力量,顽强战斗,击退了入侵的瓦剌军。与此同时,他还同文武大臣一起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本想要挟明朝的瓦剌部族首领见到这种情景,被迫放回英宗。

文臣徐有贞,因在瓦剌军队进逼京师之时,率先提出“南迁”主张遭到于谦的严正驳斥,为此徐有贞经常遭到同事们的讥笑,一直得不到升迁。他多次请求于谦举荐,希望谋取国子监祭酒一职。于谦也曾在景帝面前提及此事,但景帝认为徐有贞在危急关头大唱“南迁”调子,造成极坏影响,不同意提升他。未能遂愿的徐有贞非常懊恼,他责怪于谦从中作梗,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因而对于谦恨之入骨。

武将石亨掌管着京师驻军的兵权,一开始虽因与瓦剌军战遭败而被谪,但不久在于谦的保荐下,又官复原职,并在于谦的领导下,扭转败局,立下大功,被封为世侯。如此优厚的封赐使石亨受宠若惊,为了表达对于谦的知遇之恩,他向皇帝请求封赏于谦的儿子于冕。未曾想到的是,于谦在朝廷上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还指责他徇私。于是,石亨和于谦,二人关系破裂,积怨日深。

由于处理事情不善婉转,说话直,不给人留面子,于谦得罪了本可以不得罪的人。就这样,文臣武将、内宫外廷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倒谦”势力。一番密谋之后,不久付诸行动。徐有贞等是行动的策划者,石亨、曹吉祥等则是行动的执行者,他们趁景帝病重之际,猝然发动宫廷政变,夺门成功,把老皇帝英宗又送上了皇帝的位子。而于谦的性命就丢在了这帮人之手。

中庸之道讲究和谐、和气,不伤人,不伤己。一个人太过正直,不懂人情世故,不顾和谐之道,很容易四面树敌,给自己的发展埋下祸患。中庸之道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和润滑油,它可以在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切恼人、难堪、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

在社会上打拼,能够真正理解中庸哲学所倡导的做事方略,凡事顺着“中庸”的方向思考的人,最终都将拥有所期待的和谐美满的理想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