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谦恭大度,引得贤士相助

谦恭大度,引得贤士相助

时间:2022-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谦恭大度,引得贤士相助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失礼或是过火能大度相待,也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他人没齿难忘,终生感激,从而他人对自己忠肝义胆。齐桓公为了感谢鲍叔牙,决定任用鲍叔牙为相,并下令捉拿杀死管仲。稷得知齐桓公已五次来访的事后,很受感动,与齐桓公促膝长谈。

谦恭大度,引得贤士相助

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失礼或是过火能大度相待,也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他人没齿难忘,终生感激,从而他人对自己忠肝义胆。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齐桓公就是后者——公子小白。当时,管仲跟随公子纠,而他的朋友鲍叔牙则跟随公子小白。当齐国发生内乱时,纠与小白分别逃到邻国。后来,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率鲍叔牙等人,公子纠率管仲等人,分别向齐国进发,争夺王位。两队人马在山东路上相遇。管仲为把公子纠扶上王位,而排除掉他的最大敌人公子小白,就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管仲等人都以为公子小白已经死了,带着公子纠悠哉游哉地向齐国前进。然而,公子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射在了他的衣钩上,他当时只是受了些惊吓。等醒过神来之后,公子小白立即带领人马加紧前进步伐,抢先回到了齐国,于是登上了王位,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为了感谢鲍叔牙,决定任用鲍叔牙为相,并下令捉拿杀死管仲。可谁知,鲍叔牙非但没有捉拿管仲的意思,反倒还推荐他为相,而他自己却情愿当管仲的副手。齐桓公很是想不通,鲍叔牙就说:“齐国内乱时,我与管仲都是各为其主,管仲在射您的时候,他心中就只有公子纠,可见他是一个忠心为主的人。从能力来看,管仲要比我强上千万倍。如果您想富国强兵,成就霸业,就非得用管仲为相不可。您要是重用他,那他将会为您射得天下,又哪里只射得衣带钩呢?”于是,齐桓公便不计前嫌,派鲍叔牙将管仲请到宫中,拜他为相,礼节极为谦恭。

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当时的一个东方大国。它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渔盐和矿藏,从太公开始,就“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到了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特别是冶铸、纺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当管仲被拜为相后,他心里万分感激,决心衷心效主。他采取了大刀阔斧的行动,对内积极地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实行经济政治、军事诸多方面的整顿改革,使得齐国国力骤然得到增强;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门号,组织齐、鲁等八国,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蔡、楚两国。另一方面,他又帮助燕、卫等国反击少数民族的进攻,终于使齐国成为众诸侯国的领袖,齐国也由乱而治,称雄于诸侯。

齐桓公的谦恭大度给了管仲施展才华的机会,而管仲也知恩图报,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齐桓公的确算得上是一位明君,除了礼待管仲之外,他还谦恭礼待下士而深得人心,为他的霸业一步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氏春秋·下贤》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为请教霸业之事,齐桓公去拜见一个名叫稷的小臣。他—天之中去稷那里拜访了三次,都没有能见到稷。当第四次去拜访稷的时候,跟随齐桓公的侍从们都不耐烦了,他们说:“您贵为万乘之君,去会见这么一个小小的官吏,一天之内来了三趟都还没见到,就这样算了吧,别再去了;而且他也不见得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齐桓公回答道:“那怎么行?蔑视权贵的臣子,必然也会轻视他的主人;而蔑视霸业的主人,也一定会轻视他的臣子。纵然你蔑视权贵,我哪敢轻视霸业呢?”侍从们听后,都暗自佩服齐桓公的宽阔胸襟和谦恭待人的高贵品格,都不再多说什么了。

就这样,齐桓公锲而不舍连续五次拜访后,最终见到了稷,虚心向他请教霸业的事情。稷得知齐桓公已五次来访的事后,很受感动,与齐桓公促膝长谈。齐桓公受益匪浅。这件事很快就传为了佳话,人们都说:“桓公能做到这样礼贤下士,这样的国家能有理由不兴旺发达吗?”

躬身待人,是对人的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就是如此。普天之下,那些有大才之人,一般都不会屈膝求人;而那些身居高位而有志于天下的人,如果想要向他请教,就必须放低姿态,恭身以待,这样他才会感激涕零而尽力相助。齐桓公身为一国之君主,为求教霸业之士,不计身份五次拜见布衣之士,不厌其烦,最终得见,足见其为实现称雄诸侯的千秋伟业的气魄,以及礼贤下士、谦恭待士的心胸气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