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吃亏是福,把好处都让给别人

吃亏是福,把好处都让给别人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吃亏是福,把好处都让给别人亏,要吃在明处“吃亏是福”是我们的祖训之一,至今仍被广泛传扬。所以,损失眼前利益来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是福”。胡雪岩与他也有些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于是,胡雪岩变卖了所有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资助王有龄。吃亏也可以是好事把吃亏当福,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

一、吃亏是福,把好处都让给别人

亏,要吃在明处

“吃亏是福”是我们的祖训之一,至今仍被广泛传扬。许多文章把“吃亏”描述成无私奉献、牺牲精神、豁达心态、成全他人的品德、潇洒的生活态度、恬淡处世的行为等高尚的境界,因此,不仅要甘愿吃亏,更要敢于吃亏。

王佳为公司勤勤恳恳地干了六年,眼看马上就要升职加薪了,却不经意地吃了大“亏”。她到山东出差期间,公司来了一批新人,需要指导。她赶回广州时,好一点的新人都被别人“认领”了,只剩下一个典型的“歪瓜劣枣”——一个据说只在民办大专里读了两年就出来工作的小男生。

人事经理对她说:“王佳,这个人是临时招进来的,你就随便指导指导,只要不出错就行。”

王佳笑眯眯地点头,心里却痛骂人事经理:“我混了那么多年,还不明白你们的伎俩!就算我费尽心思把他教成了优秀员工,你们也不一定满意,我要真的随便你们还指不定会怎么对我呢?再说,升职指标只有一个,同部门的小李也是虎视眈眈,如果在这时候输给他,那就彻底输了。”

可是要想赢过小李是十分困难的。小李指导的新人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还在多家知名企业里实习过。看来,这个亏王佳是吃定了。

同事们十分同情王佳。大家都看得出来,她指导的那个男生不适应公司的工作节奏与方式,一封催货的英文电子邮件,别人只花15分钟就可以搞定;他却要在电脑键盘上慢慢敲半个钟头,而且每天都要加班两个小时以上才可以完成当天的任务量。

王佳因此很头疼,不但自掏腰包买了一套打字软件送给他,而且每天下班后都留在办公室里陪他加班。许多次,上司从外面谈完生意回到公司开小会,都能看到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王佳还在指导新来的员工。

尽管王佳如此劳神费力,三个月后新员工试用期考察结束时,小李指导的那位新员工的表现还是大大超出她指导的新员工。

出乎意料的是,王佳虽然在指导新员工方面的表现远远不如小李,但却赢得了部门里唯一一个升职指标。公司上层都知道这个新员工的素质比较差,也多次目睹王佳指导新员工的场景,他们觉得,王佳肯吃亏,有容人之量,这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气质。

“吃亏是福”本身是一个利益交换等式,吃亏者并不希望利益白白受损,而是希望用“吃亏”换来“福”,但每个人对“福”的定义都不相同。所以,损失眼前利益来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是福”。否则,就是吃傻亏。正因为如此,还有一句话叫“吃亏吃在明处才是福”,明明白白地吃亏,让关键人物了解你是主动地吃亏,并认同你的吃亏,感激你的吃亏,你才能换取他人的“知恩图报”。

因此,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一个小商人,但他不仅善于经营,也会做人,十分了解人情世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他不满意目前的状态,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他一直在心里盘算,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而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因此,胡雪岩也试图走这条路。

王有龄——杭州的一个小官员,一直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胡雪岩与他也有些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一天,王有龄对胡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但是苦于没有钱财。”胡雪岩说:“我愿意倾家荡产来资助你。”王有龄十分感激地说:“我若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于是,胡雪岩变卖了所有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资助王有龄。王去京城求官后,胡雪岩仍操其旧业,不计较别人的讥讽。

没过几年,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请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没有什么要求。”

但王有龄非常讲交情、重情义,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常到胡的店中购物。由此,胡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他与王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

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杭州,王有龄自杀。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后台,胡雪岩没有苦闷多久,就找到了新的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府左宗棠。于是,他拿出一部分银子,资助左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后来,随着左宗棠不断升迁,胡雪岩也是吉星高照。最后,左宗棠举荐他为二品官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除去本身的经商才智,胡的成功还靠的是他练达的社交能力。他善于创造机会和利用机会,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善于吃亏,得到朋友的信任。他也深知,今天,他给朋友的是一滴水,他日朋友将以涌泉相报。古人早就说过“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胡雪岩就是以吃亏来交友,以吃亏来得利的。

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却欠你一个情,在情谊的天平上,你的筹码就多一个,这是比金钱、比财富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吃亏也可以是好事

把吃亏当福,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这表面看来像是弱者的自我慰藉,事实上,这句话渗透了糊涂处世的大智慧。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1980年邮票厂有个工人受朋友之托买了10版第一轮的生肖猴票。钱是由这个工人垫付的,一共64元。64元在当年来说不是小数目,可没想到那个朋友后来竟不要了,没辙,这哥们儿只能自认倒霉,把10版猴票拿回家收了起来。2011年,邮票市价暴涨,猴票翻到了100万元一版,这工人因亏得福,64元变成了1000万元。

其实,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过,得与失互为转化的效果,经常不能立刻见分晓。但没有今天的“付出”又怎么有日后的“回报”呢。

郭德成,元末明初人,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喜欢喝酒。

在元末动乱的时代里,他与哥哥郭兴一起,追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

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待遇非常优厚,成为朝中达官贵人。而郭德成仅仅做了骁骑舍人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官员。

郭德成的妹妹宁妃,当时在宫中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心里对此也十分过意不去,准备提拔郭德成。

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的功劳很大,我让你做个大官吧。”郭德成连忙推辞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愚笨,不关心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见他意向坚决,内心赞叹,于是将大量好酒和钱财赏给郭德成,还经常邀请郭德成到皇家后花园饮酒。

从某种角度来讲,郭德成是一个知道满足、没有过多奢欲之人。正是他的这种明智,才使他后来能忍受一时的委屈而保全生命。伴君如伴虎,多少君臣相互猜忌,衍生了许多的历史悲剧。

一次,郭德成兴高采烈地赶到皇家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眼见花园内景色十分优美,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发,连声说道:“好酒!好酒!”随即陪朱元璋畅饮起来。

杯来盏去,渐渐地,郭德成脸色发红,醉眼蒙眬,但他依然一杯接一杯,不停歇地喝。眼看时间不早,郭德成烂醉如泥,踉踉跄跄走到朱元璋面前,弯腰,低头辞谢,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皇上赏酒!”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头发纷乱。笑道:“看你披头散发,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郭德成摸了摸散乱的头发,脱口而出:“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光,那才痛快呢。”朱元璋听到此话,脸涨得通红,心想,这小子竟敢这样大胆地侮辱自己!他正想发怒,看见但郭德成仍然傻乎乎地说着,便沉默下来,转而一想:也许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不妨冷静观察,以后再整治他也不迟。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闷闷不乐,但还是暂不计较,让郭德成回了家。

郭德成酒醉醒来,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失言,十分恐慌。原来,朱元璋年少时,在皇觉寺做和尚,最忌讳的就是“光”“僧”等字眼,郭德成怎么也想不到,今天这样糊涂,这样放肆,竟戳到了皇上的痛处。

郭德成知道朱元璋对此事肯定十分计较,自己以后难免有杀身之祸。怎么办呢?郭德成认真思考着:向皇上解释,更会增加皇上的忌恨,不解释,自己已铸成大错,难道真的要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郭德成左右为难,苦思妙计。

过了几天,郭德成继续喝酒,狂放不羁,和过去一样,但他进寺庙剃光了头,真去做和尚,整日身披袈裟,念着佛经。

朱元璋发现郭德成真做了和尚,心中的疑虑、忌恨全消,还向宁妃赞叹说:“德成真是个奇男子,原先我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想不到真是个醉鬼和尚。”说完,大笑不已。

以后,朱元璋经常猜忌有功之臣,原先的许多大将们纷纷被他找借口杀了,而郭德成却保全了性命。这是由于他能够从眼前的祸事看到以后事态的发展,未雨绸缪,才躲避了杀身之祸。而其他的功臣则远不如郭德成明白“忍对祸福”的道理。但他进庙,因祸保住了性命,谁能说这不是福呢?

生活中,那些常怕自己吃亏,总是斤斤计较,为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人,不妨多想想“吃亏是福”的道理,这对今后的人生会大有裨益。因为,是你的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也争不来。

面上吃亏,暗里赚钱

亏本的买卖谁也不愿做。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也就是说,做生意要具备一定的头脑。还有人说“无商不奸”,可真正聪明的商人看上去并不“奸”,但是他却有一定的经营之道。要做好市场、做稳市场,否则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是,现在顾客的眼光越来越挑剔,这不仅是对产品的质量,还是对你的经营思想、经营模式,都是一种考验。现在的市场是消费者的市场,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要想求得发展,获得丰厚的利润,就要懂得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家叫奥兹莫比尔的汽车厂,它的生意曾长期不振,工厂面临着倒闭的局面。该厂总裁决定从推销着手,扭转危机。但采用什么样的推销方法最好呢?总裁认真反思了该厂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竞争对手以及其他商品的推销术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最后博采众长,大胆设计了“买一送一”的推销方法。因为该厂积压着一批轿车,没有及时脱手,而资金不能回笼,仓租利息却不断增加。所以,广告中便特别声明——谁买一辆“托罗纳多牌”轿车,就能免费得一辆“南方牌”轿车。

“买一送一”的推销方法,长久就已存在,也被广泛使用。但通常做法只是免费赠送一些小额商品。如买电视机,送一个小玩具;买录像机,送一盒录像带等等。这种给顾客一点小恩惠的推销方式,确能起到很大的促销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使用者多了,消费者也就慢慢不感兴趣了。给顾客送礼给回扣的做法,也是个推销老办法,但同样,所送礼的价值或回扣数目一般都较小,无法起到引起震动消费者的效果。奥兹莫比尔汽车厂对各种推销方法的长处兼容并蓄,尽可能克服因推销方法陈旧使消费者麻木迟钝的缺点,大胆推出买一辆轿车便送一辆轿车的推销之法,效果果然一鸣惊人,使很多对广告习以为常的人也对之刮目相看,到处传告。许多人闻讯后不辞远途也要来探个究竟。于是,该厂的销售额大幅上升。过去无人问津的积压轿车果真以21500美元一辆被人买走,该厂亦一一兑现广告中的承诺,免费赠送一辆崭新的“南方牌”轿车。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如此销售,等于每辆轿车少卖了5000美元,这是否亏了血本?其实,奥兹莫比尔汽车厂不但没有亏本,而且还因此得到了多种好处。因为这些车如果积压一年卖不出去,每辆车上损失的利息、仓租以及保养费等就已接近了这个数目。而现在,车全卖光了,资金得到迅速回笼,又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了;同时,“托罗纳多牌”轿车使用的人增多,声誉提高,市场占有率就会提高;另外,一个新的牌子——“南方牌”被带出来了,这一低档轿车以“赠品”问世,但最后可以独立行销……奥兹莫比尔汽车厂重新复活了。

商战变幻莫测,要善于迅速调整,这种调整的目的是赢利,但有时为了赢利,吃些小亏也是应该的。作为商人,一向以精明自居,精算一分一利的利润,这当然是对的。然而,做生意也有特殊情况的时候,特别是当生意处在生死关头时,为了挽救大局,绝不可对小利斤斤计较。所谓“该糊涂时且糊涂”,这种糊涂正是大精明、大智慧的表现。

吃点小亏,避免大亏

“吃亏是福”,单从字义上理解,肯定以为这是愚蠢的理论。吃了亏不发怒,不伺机报复已是不错了,还要当做是福气,这似乎说不过去。其实,强调吃亏是福,在这里所指的是吃小亏,避免大亏。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爱吃能看见的小亏,反而吃了看不见的大亏,这正是“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实,如果想顺利解决这些小事情,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吃亏时就糊涂一下”当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多谦让别人一些,自己吃点小亏,反而万事大吉。

张某与李某是对门的邻居,这天不知哪家的鸡在两家的路正中下了一个蛋。张某有事出门恰巧看见了这枚蛋,当他伸手要拾起来时,李某正巧也出来了,李某上前一句:“我家的鸡下的蛋,凭什么你拿起来?”张某不服气:“凭什么说是你家的鸡下的,这是我家的鸡下的。”于是,两个人争执起来,李某见自己的嘴快不过张某,便抬手给了张某一巴掌;张某见自己吃了亏,跑回家取了剪子,一气之下捅向了李某的腹部,李某当场死亡。张某对自己的做法越想越觉得窝囊,就自寻短见。

还有一顾客到菜市场买菜,向菜主讨价还价,菜主不同意,一番争执后,菜主终于答应优惠一点,可当顾客选好了菜,要付钱时,菜主还是按原价收,顾客见菜主少找给自己1元2角钱,十分不满。菜主说:“愿买就买,不买就算了。”顾客一听火冒三丈:“我还就不买了呢,你能怎么着?”说完把菜往地上一扔,准备要走。菜主见状忙追上去让顾客捡起来。顾客就是不捡,菜主一冲动踩了顾客一脚,这个顾客不服输,拿起一秤砣就砸向菜主的脑部。菜主当场晕倒,被送入医院。顾客本想占点便宜,不愿吃1元2角钱的小亏,结果却吃了管人家医疗费、照顾病人的大亏。

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表明了有些人看问题时目光短浅、太重眼前利益,以至于吃了大亏。像张某与李某,如果任何一方肯让一步,吃点小亏的话,也不至搭上性命;而顾客不愿吃1元2角钱的小亏,最后却吃了百倍的大亏。

人生在世,即使什么也学不会,但一定得学会吃亏。只要学会吃亏,烦恼就不会找你,遇事才能游刃有余,心底坦坦荡荡,吃饭有滋有味。这种神仙般的滋味,是爱占小便宜的人无法体会到的。

例如,在单位里多干些活,即使工资还不如那些整天闲着的人拿得多也没关系。虽然,眼前你付出的要比别人多,而得到的又比别人少,表面上貌似自己吃亏了,但是,谁工作干得多,谁的能力强,领导心中自然有数。将来有一天单位优化组合,想必没有哪个领导会让勤勤恳恳干工作的人下岗,而把那些不做事的人留下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对于养家糊口的你来说,难道不是福吗?

因此,遇事该糊涂时就糊涂,吃点亏让一步,不是弱者而是英雄。因为你用糊涂的智慧躲避了身后不可预测的事情的发生。

经商中的“先赔后赚”之计,就是欲取先予。比如,美国人出外旅游,有一个地方是不用花钱的,甚至还有节余,这个地方便是大西洋赌城。从纽约出发,到那里来回车费才20美元,到达后立刻可以得到赌城当局馈赠的15美元现金,外加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第二次来时,凭车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的回赠。

这是赌场老板谋利的一个妙计,以此吸引顾客前来,越多越好。因为,到赌场来而不赌者很少,不管赌客运气如何,总体上是赚少赔多。因此,所谓来去不花钱,实际上花费的是赌场老板从顾客身上赚来的零头。虽然赌场老板收获的利润最多,但顾客的心理上还总能承受。这就是赌场老板的诀窍。所谓“降价销售”“有奖销售”“品尝销售”“买一赠一”等等,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然而,商战中因此取胜的却是很多,看似吃亏,实则赢利。

古人常说:“过犹不及”,是说凡事要讲一个度。对于功名利禄,凡人几乎没有不梦寐以求的,但如果过分热衷,弄不好也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毁灭自己。身外之物应当被人驾驭,而不应奴役人,大家都能明白这个理,可是世上的事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真正聪明之人,对待功名利禄也是“得放手处且放手”,讲究“吃亏是福”和装糊涂。

张良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权势登峰造极时,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权力,这在一般人看来,算是“吃亏”了吧?殊不知,天下君王与臣子之间,都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都是说的天下清平之后,帝王就开始收拾帮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看似吃亏,其实是莫大的智慧!历史上有多少不知急流勇退,抱着权力不放的臣子惨遭毒手啊。功成身退之理,岂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呢?

一首《吃亏歌》中这样唱道:“做人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其中道理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从人的本性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便宜虫”,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占点小便宜,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这些小便宜就没法生活了;相反,这些小便宜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此,糊涂学提倡人在生活中能装糊涂就装糊涂,适当吃点亏。

贪心会让人因小失大

人的欲望是很难完全满足的。因此,我们不能让自己的私欲自由放任,甚至用各种不合法的手段去满足自己的私欲。若这样,只会是因小失大,适得其反。正如《伊索寓言》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我国古代南朝的古书令王僧达,从小聪明伶俐,但却养成了不检点的毛病。孝武帝即位时,他被提拔为仆射,位居孝武帝的两个心腹大臣之上。王僧达也因此更加自负,认为自己在当朝臣子中,无人能及。因此,在朝时间不长,就开始觊觎宰相的位置,并常流露出这一情绪。但是,事与愿违,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却被降职为护军。此时,他并没有反省,仍惦记着做官,并多次请求到外地任职。这再次惹怒了皇上,被再次削降职位。此次,他因羞耻而生怒气,看不惯朝政。由此滋生了许多议论,所上奏折,言辞激昂,终于被人诬为串通谋反而赐死。

王僧达的死,坏就坏在其贪心上。因为,按照他的年龄、资历、辈分,没几年就升到重要的仆射一职,已是不易了。或许是太顺当了,于是,他开始想入非非,以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非他莫属,并且易如探囊取物。岂料,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一个筋斗使他从云雾中翻滚了下来,真正遭到灭顶之灾。所以是,追名逐利的贪心送了王僧达的性命。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不知足是人最大的祸患,不足知会引人进入没有止境的求利之路,而没有止境的追求利益,贪婪物欲,最终会适得其反。

庄子对先哲的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庄子看来,无欲是人立身之根。一个人一旦有了私欲,就会利欲熏心,利欲熏心就会迷惑自己的心志,自己的心志一旦被迷惑住了,那就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保住,至于事业、生活,那就更谈不上了。这就是利令智昏产生的结果。

庄子把利欲熏心比喻为眼观浊水,而把心境淡泊比喻为处于清渊。他认为,人一旦观于浊水,就会忘记清渊,而这种利令智昏,会使人失去人的纯洁本质,最后定要遭殃。《庄子·山木》篇中,讲述了一个“观于浊水忘清渊”的故事,内容如下:

庄子在一个名为雕陵的栗园里面游玩,突然从南面飞来一只奇特的大鸟。这只鸟翅膀有7尺长,眼睛有1寸大,翅膀擦着庄子的额头而过,却并没有感觉到庄子的存在,最后径直落在栗林之中。

庄子心里想:这是何种鸟呀?长这么大的翅膀却不远飞,长这么大眼睛却看不见人?于是,他撩起衣服,加快了脚步,赶到栗林之中,拿出弹弓,准备将这大鸟射下来。

接近大鸟,庄子终于明白了。原来,大鸟之所以不远飞而仅落在这里,之所以睁着一对大眼睛而看不见他,其目的是捕捉一只螳螂。

庄子详看一番,见栗林中还有一只蝉,正借着栗树的树荫,在那里美滋滋地休息。可是,正因为它找到了一个好的休息处所,只顾着享受,忘记了自己危险境地,没有预料到在它的附近,已经有一只螳螂向它伸出了双爪,并在瞬间捉住了它。

具有戏剧性的是,这只螳螂由于捉住了蝉后得意非凡,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体,如果被在空中飞过的大鸟发现,于是,大鸟俯冲下来要啄食它。由于这只大鸟专注于要啄食那只螳螂,结果连庄子这么大一个人也没有发现,以至于当庄子用弹弓要打它的时候,它还全然不知自己已到了危险的关头。

看到这种情形,庄子很是感叹。他深为这几只小动物感到悲哀,认为它们太不懂得生命的轻重。为了眼前的点滴利益,而忘记了上天给它们的自然生命,忘却了贪恋眼前利益对自己的生命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庄子感到自己也陷入了这种悲剧性的境地。为了捉住那只大鸟,他也忘记了对自己生命的警戒,说不定这时自己也成了谁的猎物呢!

想到这里,庄子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赶忙扔掉弹弓,转身就往回跑。果然,刚才守园子的人见他急匆匆地往栗林中钻,以为他是偷栗子的,正拿着东西要捕捉他。现在见他慌忙往园外跑,便在后面追着骂他。

经过这一次经历,庄子三个月都没有再到庭院中去散步。

一天,庄子的弟子蔺且问庄子:“先生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到庭院中去散步?”

庄子回答说:“我为了得到大鸟的形体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体,这就好比见到了浊水而忘记了清水一样。而且,我的先生曾经教导我,无论到了哪里就要遵从那里的规矩,但是,我进了雕陵栗园却忘了自己身体的危险,只顾要弄清楚那只大鸟为什么擦着我的额头却看不见我的原因,却忘了自己身处栗林之中,触犯了栗园的规矩,会由此遭到园吏的追逐和辱骂。回来后,我一直在反省自己,所以,没有心思到庭院中去。”

《庄子》记载的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大鸟的眼睛有一寸大,可是却没有看见它擦额而过的庄子,为什么?因为捕捉螳螂的欲望遮蔽了它的眼睛;庄子闯入栗园中游玩,可是却忘记了栗园的规矩,钻入了栗林之中,看不见正在捕捉他的园吏,为什么?因为捕捉大鸟的欲望迷惑了他的身心;蝉、螳螂与大鸟、庄子一样,都陷入了物欲的迷茫之中,无法自拔。由此可见,物欲对人心的迷惑作用是多么巨大,人们一旦被物欲所迷惑,就会不顾一切,甚至会连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置之脑后,至于家庭、亲朋、事业,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因此,庄子告诫人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根本,牢牢记住自己的本体,不要陷到那浊水之中,而忘却了自己本来具有的纯洁本性。否则,就会导致身败命丧。

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的典故。战国时期的赵括,只是背会了书本上的兵法,而不会实际运用,到头来惨遭失败事。史书对这一事件的记载,着重突出了赵括的浮夸、不谙世事,甚至好口出狂言等。其实,赵括的失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贪婪,利令智昏。

公元前260年,秦国攻打赵国上党地区的长平城,赵国的将军廉颇见不能战胜秦国,于是,提出坚守不出的战略。

赵王以为廉颇胆怯,非常恼怒。此时,秦国使出离间计,使得赵王中计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军。

对于赵括的为人,其母是非常清楚的。于是,在这紧要关头,赵括的母亲又是上书,又是求见,请求赵王一定要收回成命。原来,赵括在其父的教授下,从小就学习兵法,但当他有一些长进后,就自以为天下无敌手,在其父面前也大谈用兵之道。其父赵奢虽难不倒他,但从来没有称赞过他,甚至认为,兵事是非常危险的,而儿子赵括却不以为然,那就更危险了。赵奢还预言:赵国不起用赵括为将则罢,若一定要用他为将,那么,使赵国兵败军丧的人必定是赵括。

然而,赵王并没有听取赵括母亲的意见,仍执意派赵括带兵出战。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被乱箭射死,45万赵人被秦军活埋,仅有240人逃回赵国。

赵括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表面上看是败于其“纸上谈兵”,其实质与赵括的利令智昏密不可分。赵括的母亲在向赵王的陈述中,也曾提到赵括贪婪的恶劣品质。

其母说,以前赵括的父亲任将军时,凡是君王及宗室贵戚所赏赐的财物,他总是全部分给军中的官吏和士大夫。可如今赵括刚一任将军,就把君王所赐的钱财和布匹全都拿回家中藏起来,并且开始打听哪里有便宜的田地和宅院,开始扩张其家产。

可以说,赵括的母亲明白儿子的致命毛病。不可否认,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确实是会误事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沾染了贪婪的习气,那就将比夸夸其谈更具危害性。因为,首先,贪婪的人只考虑个人私利,不会考虑国家大事,因而也就无心筹划军事战略;其二,人的欲望、私利是永无止境的,贪婪的“缺口”一旦打开,就不会自己合拢;其三,当权者的贪婪,会有“流行效应”,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的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就无心为国效力了。

因此,“纸上谈兵”固然可怕,但因贪婪而利令智昏导致的“纸上谈兵”会更可怕。

因此,贪心的人尽管个人的如意算盘美妙。但最后,难免落得个人算不如天算的下场。而且,贪心无边,法律有界,贪婪之人总会内心不安,当恢恢法网罩上他们之时,贪心就会成为吹过头的气球,惩罚将打破他们的贪婪之梦,最终终结耻辱的人生。

吃亏是福心中留

俗话说:吃亏人常在,财去人安乐。是讲能够吃亏、善于吃亏的人将会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可能吃大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早成为千古定律了,生命的轨迹是有可以预料之处的。对于吃亏的人,社会和人,总会给予相应或更多的回报。反之,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是不会获益的,而且还会让人背后戳脊梁骨。古今中外,多少人因贪眼前的小便宜却过早地毁灭了自己啊。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记住“吃亏是福”这个哲理。

相传,上古时代南方有一只千年老蜗牛,非常大。蜗牛的左角上有一个国家,叫做“触氏”,蜗牛的右角上有一个国家,名叫“蛮氏”。两国的土地都很肥沃,抓一把就可以捏出油来。照理,这两国足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成为友好的邻邦,或者老死不相往来,享受太平。但蛮氏国的酋长老是瞅着对方的那片土地,十分羡慕。既有这份霸占的心理,于是,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纠集了国内两万八千将士,攻击触氏。

然而,触氏首领也是爱占便宜之辈,总想着怎么能在铁公鸡身上拔根毛,在癞蛤蟆身上取四两肉,对蛮氏也是蠢蠢欲动,企图吞并蛮氏。如此,正好下山虎遇着上山虎。触氏首领决定乘此良机,一举占领蛮氏,当下召集了三万条好汉,群情激愤,直扑蛮氏。

朝阳初开之时,触蛮两国兵马在蜗牛头上的这片开阔地上短兵相接。还未下令,五万八千条汉子便胡乱砍杀起来,弄得血肉横飞,飞沙走石,日月无光。三天后,触蛮两国全军覆没,蛮酋被拦腰斩成二段,触酋身首异处。放眼望去,尸横遍野,阴风惨惨。许多年后,有一位骚人墨客途经此方,凭吊之际,只见尸骨遍野,不禁哀吟:“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幕幕。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但是,造物主似乎俯视含笑,笑这些贪婪之人,往往为了蝇头小利、蜗角之地,征战砍伐,最后,多半是两败俱伤,死无葬身之地。

你爱吃亏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猜想每个人的回答应该都一样,那就是“No”。人生几十年,何人不曾吃过亏,但谁也不愿去吃亏。不过,糊涂学则认为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在生活之中,懂得吃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生活中由于争端而吃点小亏,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不顺心之时,但你若能在这个时候尽量忍让,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多感谢他们平日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对以后工作的开展有利。

工作中,有些工作无法分得很清楚,谁多做?谁少做?若大家都想占便宜,那么,肯定有许多事情就没有人去做,最后结果是你们这个集体的名誉会受到影响。真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若大家都不怕吃亏,有什么事情都争着做了,也许这次你吃亏了,或许下次他吃亏了,可是,完成了工作,集体荣誉有了,大家感情就融洽了,工作氛围好了,如此来看,虽然吃点小亏,可还是收获了“福”。

朋友相处,也是如此,如果老想着占别人的便宜,或许你会得逞一两次,可是,时间久了,谁还会相信你这个朋友?朋友讲究的就是要为对方考虑,虽然,“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凡事多想着点朋友,毕竟朋友交往是长久之事,所以,也不能计较是不是吃亏。时间长了,彼此都十分了解了,因为偶尔的吃亏,收获一辈子的好友,这难道不是福吗?

对待家人,也是如此。亲人甘愿吃亏,但做子女的不可理所当然地占这个便宜,要体会到亲人的一份真情,同时,大家都能让上三分,这样就不会有家庭矛盾了。这难道不是福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