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吃亏得福,适度忍让

吃亏得福,适度忍让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吃亏得福,适度忍让“吃亏是福”能使人的思想高尚,因为心中有了“吃亏”,做人才会有如丁香般的奉献精神。懂得吃亏是福、适度忍让的人,往往一生平安,幸福淡然。学会忍让,真诚待人,凡事忍让为先,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蔺相如的吃亏和忍让是为了顾全大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有人说,忍让是世界上最宽广的胸怀,是让人心灵清澈的灵方,是成就大事的妙药。让步和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

吃亏得福,适度忍让

“吃亏是福”能使人的思想高尚,因为心中有了“吃亏”,做人才会有如丁香般的奉献精神。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句话众人皆知,其还留下另一句名言,那就是“吃亏是福。”很多人将这句话当做警言,用以时时提醒自己在处世中不要过于计较非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也正是中庸处世的核心思想之一。

吃亏,就是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谁都不希望吃亏。但俗话说:“吃亏是福。”做人吃点小亏,利字面前让三分,不占小便宜,这样才显心胸坦荡,使人觉得你本分可靠,能当大任,如此才会为你带来长远的利益。吃亏和忍让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争强好胜、过于强硬的人,是不会理解吃亏是福的道理的。忍让是和谐处事的智慧,它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是种可贵的宽容、是种对人的尊重。懂得吃亏是福、适度忍让的人,往往一生平安,幸福淡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和利益中斤斤计较,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中庸之道讲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和福一样,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

杨士奇是明朝时历任五代王朝的大臣。他为人谦恭礼让,以正理待人,从不存有偏见,受到众人的称赞。

自明惠帝以后多年,杨士奇曾担任少傅、大学士等官职,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已经很可观了。明仁宗即位之后,让他兼任礼部尚书,不久又改兼兵部尚书。

对此,杨士奇心中很是不安,向仁宗皇帝辞谢,他说:“我现任少傅、大学士等职务,再任尚书一职,确实有些名不副实,更怕群臣要背后指责。”仁宗皇帝劝解说:“黄淮、金幼孜等人都是身兼三职,并未受人指责。别人是不会指责你的,你就不要推辞了!”杨士奇见君命难违,不能再推,就诚心实意地请求辞掉兵部尚书的薪俸。他认为,兵部尚书的职务可以担任,工作也可以做,但丰厚薪俸不能再接受。仁宗皇帝说:“你在朝廷任职二十余年,我因此特地要奖赏你才给予你这种经济待遇的,你就不必推辞了。”“尚书每月的俸禄可供养60名壮士,我现在获得两份薪俸都已觉得过分了,怎么能再加呢?”杨士奇再三解释说。这时,身旁的另一名大臣顺势插话劝解说:“你可以辞掉大学士那份最低的薪俸嘛。”杨士奇说:“我有心辞掉俸禄,就应该挑最丰厚的相辞,何必图虚名呢?”仁宗皇帝见他态度这样坚决,又确实出于真心,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杨士奇能够让出自己的俸禄,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他主动让利,才使皇帝觉得他忠诚可靠,一心为国,不谋私利,是靠得住的大臣。这也是他能够在钩心斗角的朝廷之中安然度过五代王朝的根本原因,哪一个上级不喜欢这样可靠的部下呢?

其实,事事皆同此理,谁不想找诚实可靠的人合作呢?也许看起来,杨士奇辞去俸禄是吃了亏,但正是这样的举动才使皇帝觉得他一心为公,能重用,从而放心的长时间让他担任要职,由此他就能更稳妥地一生享用金饭碗。可见他虽吃了个小亏,却占了大便宜。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退一步能拥有这么美丽的风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吃点小亏、适度忍让呢?做人做事不必睚眦必报,为了点小事而闹得不愉快。学会忍让,真诚待人,凡事忍让为先,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古时,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这块宝玉落到了战国赵惠王的手中。秦国的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想把这块宝玉占为己有。于是,他给赵王去信,假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赵王害怕秦王的威势,明知秦王的用意,也不敢不从。为了保住和氏璧,他挑选出蔺相如前往秦国。蔺相如不负使命,“完璧归赵”,从此,受到赵惠王的重用。后来,还当上了赵国的相国。

赵国有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名叫廉颇。他见蔺相如没有一点战功,竟当上了相国,比自己的官还要大,于是,心中很不服气。廉颇手下的人也七嘴八舌,为廉颇鸣不平,使廉颇的气更大了。两个人一见面,廉颇总是不给蔺相如面子,经常与蔺相如发生争执。

但蔺相如毕竟是有学问的人,深知将相不和,有损国家利益,于是,决心以低姿态对待廉颇,来化解二人的矛盾。此后,廉颇与蔺相如在一起时,蔺相如都对廉颇彬彬有礼,十分客气。对廉颇的故意为难,蔺相如都一笑了之。廉颇和他的手下都认为,蔺相如是怕廉大将军,于是,越发高傲了。

一次,蔺相如与廉颇的轿子在闹市正中碰头了,按礼节,蔺相如是相国,官比廉颇高,应该廉颇让道才是正理。但廉颇根本不理睬,蔺相如见了,马上命手下让开道路,并令人传话:请廉大将军先行。廉颇走后,蔺相如手下的人都埋怨他太软弱。蔺相如却说:“我不是软弱,更不是怕廉颇,连秦王我都不怕,还怕他人吗?我这样做,是为国家考虑,将相不和,国家如何安宁呢?”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他细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廉颇虽是个粗人,却很正直,懂得自己不对后,决定向蔺相如请罪。他命手下采来荆条,光着身子,背负荆条,徒步走向蔺相如的府邸。大将军这一举动,立刻成为特大新闻,人们都纷纷走上街头,围观廉大将军一行人。霎时间,人山人海。来到蔺相如的府邸前,廉颇跪了下来,高声说:“廉颇前来请相国治罪。”蔺相如听到后,来不及穿上鞋,就急忙跑出来,扶起廉将军。从此,二人将相和睦,使得赵国朝政稳定,社会安宁,赵国上下一片和谐。

蔺相如的吃亏和忍让是为了顾全大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的忍让也成就了廉颇“负荆请罪”之举。一个忍一下,一个退一步,往往能够相互受益。

“吃亏是福”能使人的思想高尚,因为心中有了“吃亏”,做人才会有如丁香般的奉献精神。有人说,忍让是世界上最宽广的胸怀,是让人心灵清澈的灵方,是成就大事的妙药。

在生活中,那些一点亏也不想吃的人,往往被人看做奸诈之徒,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和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这种投资会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合作,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人对己都非常有利,这才是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