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写一篇有你自己的文章

写一篇有你自己的文章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写一篇有你自己的文章“掉书袋”、“喊口号”的时代过去了,每个人都该做自己,走他自己的路,说他自己的话。我发觉只有到了富裕的社会,人们才不会以“衣冠取人”。这不再是“掉书袋”的时代想想过去数千年,能受教育的有几人?但无论你怎么做,都不能忘了自己写那篇文章的“主旨”。我保证,那会是一篇毫不造作的好文章。

写一篇有你自己的文章

“掉书袋”、“喊口号”的时代过去了,每个人都该做自己,走他自己的路,说他自己的话。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家因为失火,什么都烧光了。有位好心的邻居,拿了他家孩子的旧制服给我穿。

本来当时社会经济情况就不好,又是旧衣服,所以有不少破绽。我至今都忘不了,母亲在灯下为我缀补的画面,和第一次穿上那套旧制服的感觉。

新补的地方,厚厚的、硬硬的。虽然母亲缝得很小心,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一圈圈线痕。尤其是两个膝盖,左一块,右一块,让我觉得人人都盯着看,好自卑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现在每次我见到年轻人,故意把牛仔裤的膝盖用刀片刮破,再一丝一丝地拔,硬是弄成两个破洞,心里都想,如果“当年”能像今天该多好。

三十六年间的变化有多大啊!以前的人唯恐穿得不好,被人瞧不起。现在却随便穿,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其实大有学问。我发觉只有到了富裕的社会,人们才不会以“衣冠取人”。因为大家知道人人买得起好衣服,所以“穿得旧”、“穿得破”一定不是因为穷,而是“他喜欢”。

不令我感动,我就不欣赏

这道理反映在许多事情上。

以前买画,先问画家是不是有名,似乎画不重要,名重要。

现在不同了,买画的人主要是为自己喜欢、看了舒服。有时候在联合画展里,大家价钱差不多,但是新秀的作品卖光了,老一辈的名家却乏人问津。

买书也一样,许多年轻人会问我:“为什么你喜欢某人的作品?我们就不觉得他怎么样。”

“他写得好啊!你看他用辞、用典,就知道他古文基础有多深厚。”

“深厚有什么用,它不让我感动,我就不欣赏。”年轻人摊摊手,“只要我不喜欢,伟大又如何?”

我听了,吓一跳,觉得新新人类真厉害。可是后来想想,他们说的,也不是全没道理。

我最近在报上看到一位著名学者的作品,通篇是“四字成语”、专有名词和典故,让我读来叹服不已,可是读完了,却不知他到底要说什么。接着又看到一篇小说,数千字读完,才发现不是翻译作品,而是地道本土的东西。只是,他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奇特的语法”?怪不得年轻人不喜欢。

时代毕竟不一样了。以前听学生的演讲比赛,都是手势比得大、口号叫得响的人得奖。现在却是由那些娓娓道来,说理清楚,能够“服人”、“感人”的得奖。

这些现象,不都与前面所说的“不再以衣冠取人”的道理一样吗?

这不再是“掉书袋”的时代

想想过去数千年,能受教育的有几人?再想想五六十年前,能受完整教育的有几人?怪不得人们要由文章中“书袋掉得多不多”来衡量作者的学养,甚至品评文章的好坏。

只是到今天,人们都受了完整的教育,你会的我也会,你读过的我也读过。于是,“既是真理,何必问是谁说的”,你的声名再大、学问再好,如果不能让我心服,我就不认为你高明。

你为何写?为谁写

“不重形式,重内容,这必然是时代的趋势。”许多年轻朋友,问我怎么把文章写好,我总是这样回答。

这是个重效率的时代,你能用三百字讲清楚的事,何必用六百字去说?你能用人人可懂的文辞说明的事,何必用艰深的词语?你文章再长、辞藻再美,如果不能感人、服人,又有什么用处?这不就好比在台上顿脚捶胸,却不能感动听众的演讲,它既然与读者、听众“脱了节”,也就一无是处。

我觉得今天不论你是写课堂上的作文,或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在一开始,都先得把“卖弄学问”的想法去除。

你应该先想,我要写什么?为什么写?对什么人写?

你可以像《诗经》用“兴”的方法,先说别的事,慢慢营造气氛,再把读者带入主题;也可以用“比”的方式,用大家熟悉的事物去比喻;更可以用“赋”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去说明。

但无论你怎么做,都不能忘了自己写那篇文章的“主旨”。

为文如登山

写文章就像爬山,你可以带一大堆登山工具去攀险峰,也可以徒手走上山头。不管你怎么做,最重要的是带领你的读者,走向你的目标。你既不能因为太拘于形式、辞藻、典故,而像是行囊太重的人,到头来半途而废。也不能连基本的登山训练都没有,就去涉险。

日记开始

所以我要建议年轻朋友:

你应该由平实做起。先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文字,尽量把心中的道理说清楚,再进一步求形式和风格的变化。

你应该每天写日记。时间多,写几百字;功课忙,写三五十字。既练习长篇的严谨,也锻炼小品的精简。

最重要的,因为那是写日记,你只求记下事情、写下心声。所以必定最真实,也最能接近你的心灵。如果你记事能清楚、抒情能感人,不是已经成功了吗?

说出心里话

我也建议老师和家长,不要希望在孩子的作文上见到“课本中的古人”,而要盼望在纸上做心灵的沟通。

人生的岁月是一去不返的,许多情怀也是一去难追的。如果十六岁的孩子,不能在他们的文章里表现十六岁的心灵,却要套用六十岁老人的感觉,会是多大的损失!

“掉书袋”“喊口号”的时代过去了,每个人都该做他自己,走他自己的路,说他自己的话。

品评文章很容易——

在你对别人说之前,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信不信你说的那些道理。

在你写完文章之后,你应该自己先读一遍,看一下你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在你想用文章感动别人之前,你应该自问:“有没有先感动自己?”

如果你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认为自己实在写不好,那么我问你:“如果你用说的,能不能把心里话说清楚?”

如果你说可以,那么,把那心里话,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我保证,那会是一篇毫不造作的好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