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德谴责,“恐”由心生

道德谴责,“恐”由心生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谴责,“恐”由心生对于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性病等与性有关疾病的人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恐惧感,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和自身的道德谴责。当普通个体怀疑自己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病毒时,会受到道德上的强烈谴责,这种对于自己品行、生活作风的自我否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来自这些没有资质医生的诊断加重了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怀疑。

道德谴责,“恐”由心生

对于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性病等与性有关疾病的人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疾病带来的恐惧感,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和自身的道德谴责。我们的社会对于生活作风问题一向怀着极其严谨的态度,虽然现在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但如果被套上“生活作风有问题”的帽子,依然会引来许多人的鄙夷,给当事人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在“艾滋病”问题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虽然都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但在这个群体内还是存在鲜明的划分。调查发现,因为输血、卖血等无过错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会很强调自己的感染途径,以便与通过性途径感染的携带者区别开来,卖血、输血的感染者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同情,因为在民众的心目中,他们是无辜的、不幸的、值得同情的。对于通过性途径、特别是婚外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民众很难对他们有这样的宽容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情感。特别是,长久以来艾滋病的高发人群是吸毒者、生活不检点者,容易使民众在两者间画上等号,虽然现在艾滋病已向普通人群扩散,但是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人们一时很难转变观念。当普通个体怀疑自己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病毒时,会受到道德上的强烈谴责,这种对于自己品行、生活作风的自我否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现在“恐艾”和“恐性病”者,很多是由于一次或几次越轨行为而怀疑自己感染上了这些疾病,来自疾病本身、道德标准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使他们对自己身体某一些部位的异常症状极其敏感,一些人又羞于求助于医生等专业人士,转而向非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江湖游医求助,而这些人常常受到暴利驱使,有意或无意地作出错误判断。来自这些没有资质医生的诊断加重了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怀疑。

小贴士:“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恐病”、“疑病”是一种心理障碍,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如果你已经有了某些轻微的“疑病症”症状,或为了预防此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可以尝试参照以下的处方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疏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