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嫌贫”的共通之处

“嫌贫”的共通之处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仇富”、“嫌贫”的共通之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上之所以会产生“仇富心态”,是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控制感,大部分人希望看到这个世界不是随机和偶然的,而是遵循着一些必然的规律。“嫌贫”的人认为穷人遭遇多是由于自身过错造成,要么生性懒惰,要么依赖他人、不愿依靠自己的劳动,要么目光短浅、不求上进,导致了这些人在生存竞争中成了失败者,陷入了贫困的境地。

“仇富”、“嫌贫”的共通之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上之所以会产生“仇富心态”,是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控制感,大部分人希望看到这个世界不是随机和偶然的,而是遵循着一些必然的规律。因此,即使没有足够的信息,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作出自己的解释。比如,有人染上疾病,我们更愿意相信是当事人没有养成健康和卫生习惯,是由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愿意相信这是随机发生,由不被人控制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因为选择前者,我们会感到对自己的健康有控制感,即使这个控制感不是真实的,但也是我们为了安心地生活所需要的一种心态。同样,“仇富情结”也源于人们对控制感的过分追求,因而忽略了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并不是每个富人都“为富不仁”,而且“仇富”的行为和思想也并非都是由富人“为富不仁”造成的,“为富不仁”的观念夸大了富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少人接受这样的“仇富”说,是因为这可以让我们觉得社会暴力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由公平的世界来控制,是那些富人的“恶有恶报”,暴力事件过后,我们就仍然得以保有安全感。

嫌贫与仇富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都是想增加对这个世界的控制感。“嫌贫”的人认为穷人遭遇多是由于自身过错造成,要么生性懒惰,要么依赖他人、不愿依靠自己的劳动,要么目光短浅、不求上进,导致了这些人在生存竞争中成了失败者,陷入了贫困的境地。这种认识明显忽略了人们不能控制的情景和机遇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一个人的贫困。夸大了穷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夸大了他们解决困境的能力或条件。这些看法可以让置身事外的人觉得,贫困不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是人们可以控制的,增加了其余的人们生活的信心。

心理学家勒纳认为这种对控制感的需要有时会导致一些错觉,比如我们会夸大自己或他人拥有的控制能力,或者夸大控制存在的范围和程度。人们总是把世界看成是可控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可以满足自己的防卫性需要,排除或减少生活中各种威胁对我们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却妨害了我们发现并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