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度量结果及分析

度量结果及分析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工业低碳生产效率度量结果本书基于距离函数,分别测算了不考虑碳排放的工业生产效率和考虑碳排放的工业低碳生产效率,估算结果如表4.5所示。表4.5结果显示,工业平均生产效率为0.454,平均低碳生产效率为0.343,可见,在考虑了能源和环境因素后,工业的生产效率有所降低。表4.6和表4.7分别从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比较分析工业低碳生产率的变化。

1.工业低碳生产效率度量结果

本书基于距离函数,分别测算了不考虑碳排放的工业生产效率(TFP)和考虑碳排放的工业低碳生产效率(低碳TFP),估算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 1995—2009年工业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效率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和整理。

表4.5结果显示,工业平均生产效率为0.454,平均低碳生产效率为0.343,可见,在考虑了能源和环境因素后,工业的生产效率有所降低。从分行业来看,低碳排放强度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低碳生产效率均高于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低碳排放强度行业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后,行业的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尤其是通信设备和文体用品制造行业,分别由1和0.856下降为0.396和0.243。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在考虑减排因素后,行业生产效率略有上升,说明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和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加大,以往担心的保护环境和节能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没有出现;相反,经济增长速度却在加快,意味着如果中央政府继续加大环境规制和执法力度,把“扶大压小”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政策真正全面落实到位,中国的重化工业将会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重新整合中升级,最终将会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效率提高和碳排放下降的目标。

低碳生产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和石油开采行业,不足0.02,绿色生产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燃气生产供应、仪器仪表等行业,分别为0.581和0.527,一方面说明不同行业在绿色生产效率上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工业各行业在绿色生产效率方面均有较大潜力和提升空间。

2.低碳生产率的行业差异及趋势分析

上面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分析仅限于静态视角,本书采用基于距离函数的SML指数方法测算工业低碳生产率增长指数,估算结果如表4.6和表4.7所示。表4.6和表4.7分别从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比较分析工业低碳生产率的变化。

表4.6 中国工业年均低碳生产率变化指数(SML)及分解(1995—2009年)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和整理。

从表4.6可以看出,1995—2009年高、低碳排放强度行业低碳生产率整体表现出增长态势,平均增长指数分别为1.048和1.045,可见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低碳生产率的进步总体略高于低碳排放强度行业。工业低碳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低碳排放强度行业的低碳技术进步水平略高于高排放强度行业,平均增长指数分别为1.058和1.049。低碳排放强度行业低碳技术效率指数大多小于1,行业平均为0.991,说明低碳技术效率有所下降;而半数的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低碳技术效率指数大于1,行业平均为1,说明高碳排放强度行业的低碳技术效率水平总体高于低碳排放强度行业。虽然低碳排放强度行业的低碳技术进步水平略高于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但由于低碳技术效率下降,低碳排放强度行业低碳生产率的进步水平反而低于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因此,对高碳排放强度行业而言,低碳生产率增长是低碳技术效率和低碳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低碳排放强度行业来说,低碳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

纵观整个研究期间,低碳排放强度行业除2000—2001年和2003—2004年之外,高碳排放强度行业除2007—2008年之外,其余年份的低碳技术效率指数均低于低碳技术进步指数,可见两类行业低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低碳技术水平,而非低碳技术效率。因此,低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推动中国工业增长模式转变和产业低碳升级的主要动力,这一结论与岳书敬(2011)[38]、何小钢和张耀辉(2012)[39]的研究结论一致,并且低碳技术进步对工业低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低碳排放强度行业更为显著。

从中国工业低碳生产率增长的总体走势来看(见图4.2),呈先升后降的变动趋势,1995—2004年为波动式上升,2004—2009年呈下降趋势,低碳排放强度行业的变动幅度均大于高碳排放强度行业,这种差距在2008年后有加大的趋势。这与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趋势一致:世纪之交是中国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拐点,而2003年后中国重现重工业化趋势,这一趋势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尤为明显。可见,以高耗能、高排放投入为特征的行业扩张盛行,低耗能、低排放的行业低碳增长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图4.2 中国工业低碳SML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2011)》的数据计算和整理。

表4.7 中国工业行业平均低碳生产率变化指数(SML)及分解(1995—2009年)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和整理。

根据表4.7的估算结果,低碳排放强度行业大致可分成两类:第一类,低碳生产率增长大于1,且主要是由于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技术效率提高所引致的行业,如农副加工、烟草加工、交通设备、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行业;第二类,低碳生产率增长大于1,但主要原因是低碳技术进步增长抵消了低碳技术效率降低的影响而使得低碳生产率得到提升,如医药制造、木材加工、水生产和供应、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服装业、皮羽制品、印刷业、家具制造、文体用品、电气机械行业。

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低碳生产率增长小于1,主要是低碳技术效率降低的影响大于低碳技术进步作用的行业,如石油加工;第二类,低碳生产率增长大于1,且主要是由于低碳技术进步和低碳技术效率提高所引致的行业,如黑色金属加工、燃气生产与供应、黑色金属采选、化纤制造、食品制造、饮料制造、有色金属采选和纺织业;第三类,低碳生产率增长大于1,但主要原因是低碳技术进步作用抵消掉了低碳技术效率降低的影响而使得低碳生产率得到提升,如电力生产与供应、煤炭采选、石油开采、非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采选、造纸业、有色金属加工、橡胶制品

从低碳生产率与低碳技术进步增长排序来看,低碳生产率增长最快的行业是低碳排放强度行业的仪器仪表,平均增长指数为1.085,低碳技术进步最快的行业是低碳排放强度行业的农副加工行业,平均增长指数为1.125。虽然何小钢和张耀辉得出通信设备行业是技术进步增速最快的行业[40],但是依据表4.7的估算结果,通信设备行业的低碳生产率增长幅度较低,平均增长指数仅1.020,甚至低于很多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可见,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高并不能说明其低碳技术水平就一定先进,原因可能是这些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关注和投入不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