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小节通过借助于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克服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来探究金融排斥对微观个人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收入。当然,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实证研究鲜明地表现出了区域差异。因此,需要对这三大区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从微观个人层面而言,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采用银行账户作为报酬收入等的支付方式,这对缺乏银行服务的人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Kempson&Whyley,1999a);同时,正规信用服务的缺乏可能使一些人在面临资金急需时,不得不在正规金融系统之外寻求满足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如由信用联盟(credit unions)和社区发展银行提供的非市场管制的服务,或非管制、非市场的金融服务(如通过家庭、朋友链)等,而后者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费用,导致了较高的违约概率(Haas,1992);此外,随着风险概率的增加,保险排斥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样,储蓄排斥与保险排斥类似,使那些贫困人群更缺少了安全和流动性的需要;养老金排斥也使得一些贫困的家庭变得越来越贫困,从而进一步拉大了两极分化(Kempson,2000;Leyshon& Thrift,1995)。因此,正如Koker(2006)所概括的:金融排斥者由于其被金融系统排斥而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他们面临着诸如现金的金融风险、与消费信用卡的接触受到限制、未能通过储蓄、保险、养老金等来降低金融风险等问题,且往往俞演俞烈。

本小节通过借助于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克服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来探究金融排斥对微观个人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收入。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综合金融排斥指标、还是金融排斥各维度指标,基本上体现出了对人均收入的显著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长期,而且也体现在短期;当然,反过来,人均收入也对金融排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正如第7章中所论述的。

因而,金融排斥程度的加深,不仅会迅速地反映到收入水平上,同时也会通过各种其他依赖途径长期地影响人均收入,从而导致人们收入水平的下降;当然,在反作用的力量驱动下,收入的下降,又诱导出金融排斥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从而陷入了无限的低水平循环之中。因此,要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就需要降低金融排斥程度,这也是提高人们收入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

当然,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实证研究鲜明地表现出了区域差异。对于东部地区而言,金融排斥和人均收入间的双向机制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金融排斥程度的提高对于人们生活水平有明显的负作用,并会进一步导致恶性循环,而相反,金融排斥程度的降低,则会诱导出良性的循环之中;而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尽管金融排斥也对人均收入有显著的长期和短期影响,但这种作用并不会催生出反作用;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金融排斥程度的降低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人均的收入水平,可能有其他的因素在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这三大区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但不管如何,我们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地支持了“金融排斥对人均收入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结论。当然,金融排斥作为社会排斥的一个子集,对个人或(家庭)的其他方面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如子女的教育问题、家人的健康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又会进一步加深社会排斥的程度。从长期而言,被金融系统的“舍弃”会导致这些人群进入“痛苦”的衰退(落后)阶段,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3]。从该角度而言,这无疑不利于包容性增长“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的实现。

[1] 当然,金融排斥也会对个人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教育、健康等,但这些均与收入间有密切关系,因此,文中仅仅报告了金融排斥对人均收入的影响。

[2] 当然,解决内生性问题,也可以采用工具变量法,但受限于查找这一工具变量的可获性,故此没有采用该方法。

[3] 当然,对于微观的企业层面而言也是一样,未能获得充分的、高质量的商业贷款支持,融资时碰到的“市场失灵”问题等金融服务的缺乏,使得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了十分严重的融资问题(Supply Side,2005;Collard et al.,2001),导致了“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局面(Peachey&Roe,2004;Leyshon& Thrift,19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