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理财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及路径分析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理财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及路径分析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金融学院 殷林森一、引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兴旺发达依赖于大批创新人才的涌现。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基本素养的界定,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时各国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

国际金融学院 殷林森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兴旺发达依赖于大批创新人才的涌现。正如胡锦涛在嫦娥探月工程庆功大会上所强调的,“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国家的自主创新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0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从而把增强自主创新、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创新型国家”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高等院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主要输送渠道。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属于创新型人才,财经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又有什么样的差异? 界定好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探索财经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和路径,是财经类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

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明确指出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才可以称为“创新”;而“创新者”是指那些首先把发明引入经济活动并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人,而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者。熊彼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界定了创新和创新者的内涵,强调了创新和创新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及基本素养的界定,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时各国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

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为代表的学者,通过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分析研究以及一些创造性思维的实验,对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机理有深究的动机;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欢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意识到创造性工作的开展以及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形成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于是我国也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在我国的界定是怎样的?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也给予了解释,比如:从具备的基本素质角度,认为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是“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上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开拓性,并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从人才价值的角度,提出如:创新型人才是“具有独创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才,或者产生创新性成果的人才”。

国内外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作了非常丰富的解释,其核心均强调了人才的能力、思维、意识等,侧重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这些应该是构成创新型人才最核心的素养,体现了创新的本质。然而,在强调创新能力的同时,没有对人才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等内在品质进行表述。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能力的要求,对道德、品质等内在的要求也不能忽视。

如果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创造的产品不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那么,其创造的产品越高级,其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能越大。比如,两次世界大战涌现的一些创造性人才,其成果服务于反人类、反社会,则难以认为是正义的成果;又比如,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华尔街等高端金融人才所研发的衍生产品,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界定,如果忽略人才的思想素养,则是不太完善的。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孙铮教授对创新型人才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该具备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即具备起码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其行为和活动不以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具备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某一领域中有所作为;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等。其次,创新型人才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特征。”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新时代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其内涵要更为丰富,应该包含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等,这也是其必要条件。

三、创新型人才要求下的理财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

所谓理财,是由专业的理财人员在综合分析客户的理财目标、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个人偏好的情况下,以个人财产保值增值为终极目标,对个人(或家庭)财产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方位管理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专业的理财服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理财客户的多样性,包括不同财富阶层(一般大众、中产阶级、富豪等)、不同年龄(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目标与要求(个人文化背景、风险承担能力等);二是理财产品的复杂多样性,由一般的理财产品到复杂的衍生产品等,构成一个复杂多样的理财产品市场;三是理财业务的专业性,涉及个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多种规划,如购房等投资规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等;四是理财环境的多变性,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环境等复杂多变。

从理财服务的特点以及服务的综合性来看,理财服务工作是一项具有非常高的专业能力要求的综合性工作,所提供的理财规划方案也是受多个要求限制所进行的创造性方案设计,需要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由于国内理财市场的不成熟,理财人员经常成为简单的理财产品的营销,或者推销人员,这是与理财的专业性不一致的。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理财服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为客户提供财产管理和增值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高度专业化的行业,理财师提供高水平的专业理财服务,并对管理的资产按一定比例收取相应的服务费、顾问费或咨询费。理财服务工作由于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创造性,在国外已成为高收入职业的代名词。因此,从事该行业的人应该是具备高素质、高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情况的高度专业化、创新性的人才。

从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来看,创新型人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各类型人才从事其专业工作的基本准则与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是各类型人才从事其专业工作的外在能力。创新型人才应该表现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的结合与统一。

理财专业人才作为新时期财经类的专业人才,对其服务社会的价值以及服务素养的要求均有内在的属性特点,按照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也可以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和创新能力、创先思维方面作出相应的表述。当然,其内涵有其具体的差异,表现如下:

一方面是思想道德素质,对理财专业人才而言则具体是指严格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理财业务会涉及大量个人的商业秘密,关系客户财富安全。理财业务的复杂性以及与客户利益的紧密相关性,要求从业人员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因此,理财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理财专业人员职业道德包括正直、客观、称职、公平、保密、专业、勤勉等。相关的国际行业协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B (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 Board)特别强调理财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守法遵规(Compliance)、正直诚信(Integrity)和恪尽职守(Deligence)等。因此,理财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即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这也是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是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是由理财服务工作的综合性、创新性决定的。要形成创新型理财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以下方面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一是具备分析并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能力。理财专业人才在为客户进行理财规划以及理财顾问咨询服务时,为客户设计投资方案以及财富保值增值方案是理财规划的根本。一个好的、合适的投资方案,应该是在遵循宏观经济发展规律下制定的,否则就是“逆势”而为,不符合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的投资方案是难以战胜市场的。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股市、汇市、期市震荡幅度较大。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从而也造成了各种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均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关注经济发展趋势,准确判断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把握汇率变动、房地产价格、黄金价格变动的方向,是进行投资方案规划的关键。

二是具备坚实的理财产品分析与理财方案规划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理财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宽、厚”的财经知识与投资分析能力,即所谓的“宽口径”、“厚基础”。

理财业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要求理财专业人才具有渊博的包括税务、金融、保险、信托、房地产投资、外汇、会计等理论知识在内的专业知识,精通公司法、证券法商法、税法等财经法律规范。“宽口径”的财经知识,是理财专业人才进行理财规划的保障。

经济金融交易供求变化快,投资产品复杂多样,理财专业人才能准确分析把握投资产品的变化特性,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估值以及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和风险转移、规避技术等具有较强的数理分析能力,这也是理财专业人才进行理财规划服务水平的体现。重视金融投资的数理分析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促进理财专业人才“厚基础”的形成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是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客户的多样性决定了个人理财的个性化特点。而个性化的理财服务要求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在精通各种投资理财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沟通技巧和客户管理能力。理财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依据专业知识,与客户进行广泛的沟通,分析研究客户理财目标与财务状况,在充分商讨、磋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职业判断,提出理财建议与理财方案。这就要求理财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同时,鉴于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开拓能力的强弱将关系个人理财业务的份额以及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

四是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分析思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持续深入,国际资本自由兑换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个人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分享国际资本项目的收益,将逐渐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选择。理财专业人才在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方案,帮助客户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时,必然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特性,同时也应该具备开放的国际化思维,将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内市场进行联动分析。因此,国际化视野与分析思维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理财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理财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定位

国内对理财专业学生的培养经常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目前一些类似于或接近于高职院校的模式,突出以技能培训为主。应用性本科院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银行柜面的一些基本技能,但不能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财专业的培养核心从落实应用性降低到培养人才的基本技能。

另一个误区是一些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侧重于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对于财经类专业学生,包括理财专业的学生而言,脱离实际需要的纯学术研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总体而言,理财专业学生的培养,既不能完全按照“精英教育”的模式培养学术型人才,也不能一味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单纯的实务操作型人才,而应当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努力培养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具备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财经专门人才。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财专业,应该是将学生的财经分析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与基本的动手操作、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的。依据创新型理财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理财专业人才应该是着眼于具有“高尚的情操与职业素养”和“数理分析、市场营销、实践应用”的创业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高尚的情操与职业素养”是每一位理财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理分析、市场营销、实践应用”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理财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数理分析”、“市场营销”、“实践应用”分别着力在学生的研究开发、市场拓展以及基本业务操作的培养,一个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优秀的理财专业人才,应该整合“数理分析”、“市场营销”、“实践应用”的素养,并结合自身特点,均衡处理好这些素养的关系。

五、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理财专业学生培养途径分析——以上海金融学院金融理财专业为例

从理财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定位来看,加强对理财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适应理财市场客户财富管理需要的,也是成为一个理财专业人才的必备素养;同时,通过第一课堂、实验课堂、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并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培养新时期创新型理财专业人才的根本。

(一)强化职业道德培养

理财师要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有“正直诚信原则”、“客观性原则”、“胜任原则”、“公正原则”、“保密原则”、“专业原则”和“勤勉尽责原则”等,这也是一个优秀的理财专业人才的基本准则。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尽一切可能和机会向其介绍理财服务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无论是课程讲授还是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培养的内容都应当包括该职业的社会价值、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理想、职业品质等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提倡先公后私、重贡献轻索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在理财工作中的重要性,坚定职业道德信念,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二)以第一课堂建设为基础,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1.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金融学院金融理财专业形成了包含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专业基础课及金融理财学、金融理财分析技巧等专业课程的培养体系,并具有较为全面的配套教材体系。但目前的配套教材须进一步完善、精细化,且缺乏较为系统的配套教辅材料。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着力强化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力度及对授课质量的要求。对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可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在完成学校现有教材授课内容安排的基础上,支持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内容,延伸内容深度与广度。对投资学基础课程,在继续使用好现有国外教材的基础上,可有针对性地重新编写适合我国投资学特征的教材,并进一步配套相应习题,更好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

进一步深化、完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材、教辅建设,并推动与金融实务部门的密切联系、沟通。

在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基础上,着力构建集网络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的配套专业教材体系的教辅材料;构建以新业务、新工具为特征的专业案例教材,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

2.强化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面进入开放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和市场化,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传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人才已无法满足正在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国际金融业已转向金融人才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全面竞争。理财专业学生应具备优化设计新型的投融资工具和理财方案策略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的、信息的方法,及时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投融资问题,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理财方案。这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分析能力。因此,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是弥补现有理财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趋势。

利用学校在经济金融的学科优势,凸显培养以投资理财为主的金融知识和能力。国外金融工程专业的金融课程主要是股票市场分析、投资组合分析、期货和期权、资产定价、资本预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风险管理等,学校目前在这些课程方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可以把这些课程列为投资理财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同时,适当加强以辅助经济金融学方面的统计学等数理方面的课程,包括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软件运用等。加强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进行理财规划方案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欲望

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教学方法在实现理财学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可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案例式和模拟式等教学方法或措施。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系统,教学的重点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形象力。而要调动学生对金融理财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就需要探索对金融知识和技能综合、动态运用的讲授方法。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则需要引入案例教学及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理财综合规划课程中,可选择以所在地的典型家庭为例,引导学生进行“生涯仿真”设计,即以当地的经济情况、家庭月均收入、地区消费习惯等为基础,进行理财规划案例的编制,然后从某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开始,进行理财规划蓝图设计。在案例教学中,不是教师指定案例,学生进行完成作业式的学习,而是要使学生成为方案的设计者,提高学生的主导设计案例的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金融理财的兴趣,掌握从金融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的途径,自觉地进行理财方法的探索。

(三)以实验课堂建设手段,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一课堂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在授课过程中,也会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这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强化实验课堂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实验教学主要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利用现代实践教学手段进行,如利用模拟的证券交易、外汇交易等软件,对专业实务进行示范、实验和实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

从实验课程体系的构成来看,可以分为基础实验课,综合设计实验课和模拟实验课。基础实验课主要解决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与金融行业的了解和认知过程,这类型实验课程可以贯彻在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如投资学、金融理财学等,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可以穿插一些实验课程,如Excel财务软件如何运用到财务指标的计算中。综合设计实验课主要解决学生熟练掌握金融学科有关行业部门业务流程的实际操作,结合相应的目标设计构造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方案,如综合理财规划实验课程,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理财目标和相应的限制条件下,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和财经资讯,设计构造出合理的理财方案。模拟实验课主要通过教师对实验课程的设计,利用课程实验软件,利用模拟沙盘,组织学生研讨,并完成阶段实验报告和综合实验报告。模拟教学实验是最主要的手段,如证券投资业务、银行柜台业务等实训课程,在模拟实验银行的平台支持下,在模拟实验室通过特定的软件和网络,学生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取得真实的岗位实习的效果。

目前学校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建设了以实验银行为载体的实验教学平台,搭建了如新华08金融系统、世华财讯等多个模拟实务的教学仿真平台。金融理财专业应融合这些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现代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的交流合作,开发适应金融理财专业培养的应用软件或操作平台,实现各种理财产品在操作平台的仿真应用,真正做到使学生的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交叉融合。

(四)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抓手,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除教师在讲台上授课的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一切活动的总称,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活动、科技发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咨询服务、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依据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理财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的要求,结合我校现有的课外实践活动平台,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已成立的金融投资研究会为抓手,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讨论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如“欧债危机考验”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成长之坎等;结合CO-OP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就社会热点、学科前沿等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学生举行经典经济学、投资学等方面的读书交流会,指导学生对读书心得进行总结。通过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学习与研讨,使学生在宏观战略方面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与把握经济发展方向的能力,为进行微观方面的理财产品设计与营销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

其次,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财分析技能与规划方案设计。以已成立的金融理财中心为抓手,培养学生收集客户资料的技能、熟悉各种理财产品的特点、理财规划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组织并指导本校及外校学生参与上海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的系列活动,如“中信杯”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平安证券杯”上海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等;结合CO-OP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大赛全过程的参与,真正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与服务社会的精神。

再次,通过科创活动培养学生金融理财的行业分析与写作能力。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创项目活动及科创项目竞赛为抓手,通过鼓励并引导理财专业学生参与各类科创项目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课题、银校杯等,指导学生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分析报告、撰写专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写作能力;引导大学生组建科研团队;通过发展学术性社团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创新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学生学术研讨会、科技文化节等,为学生广泛参与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结合CO-OP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与理财业务营销能力。以已成立的学生金融理财沙龙为抓手,通过搭建学生金融理财沙龙,组织学生定期就理财领域的某些主题活动进行讨论、交流,尤其是对相关理财产品的介绍与营销,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与业务营销能力,并注重理财职业道德与金融伦理的培养;结合CO-OP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

(五)推进行业证书的认证制度,对接国际化趋势

积极推行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职业资格证书将对完善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评价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正成为现代社会规范专业人才、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标准,同时也将成为规范与评价教育与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理财专业学生的培养与专业认证培训紧密结合,选修理财专业课程的学分可以用作抵消金融理财师(CFP)认证培训的时间。今后拟考虑将金融理财系部分课程进行精品化改造,切实提高所授课程的教与学的质量,并最终实现可用学分抵消培训时间的目的,推动金融理财专业培养与国际接轨。

(六)提倡理财专业学生培养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对理财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提倡多样化和差异化。理财专业学生在金融机构有较为广泛的岗位需求,有理财产品研究开发类岗位、产品营销或投资顾问类岗位、理财计划具体实施类岗位,因此,在“数理分析”、“市场营销”、“实践应用”中的任意一方面有其独特专业优势的理财专业人才,自然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当然,如果是在三方面均衡发展且均有较深积累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将会有更加广阔的舞台。

然而,一般而言,一个学生难以综合平衡三方面,或者在这三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成绩。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较好的基础,有的学生在数理基础方面较好,学校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及基础,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学习与锻炼。学校应该在这三方面提供较好的平台,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实验课程的建设、第二课堂的组织等,营造良好的适合学生自主选择、自我提升与锻炼的气氛和平台。

总的来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学校应结合自己的优势,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多元化和专业化方面自由发展,使理财专业的学生具有各自的专业优势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铮.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1):53-59.

[2]邹晓峰.面向投资理财的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定位和教学改革——以应用型地方财经院校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2013,(1):153-155.

[3]黄德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三型”投资理财人才培养模式[J]. 金融经济, 2011,(1):129-131.

[4]李明伟.个人理财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J]. 财会通讯,2009,(8):13-14.

[5]张宏彦.基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金融理财教学改革探讨——兼论金融理财教育在我国的现状[J]. 科技创业,2011,(18):102-104.

[6]袁路,安立龙,乔玉香.以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内江科技,2008,(6):62-63.

[7]宋彩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杨继瑞.协同配置,激活财经院校教育资源[J].中国高等教育,2012,(9):28-30.

[9]吕林海,汪霞,崔军.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本科教学——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7):12-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