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目前,基于特殊需要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培育计划、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等6个二级项目、24个三级项目的建设分年度逐步展开。2011年来,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加强了金融业务与专业服务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

发展规划处 臧冠荣

根据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建设有关要求,在市教委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完成了“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建设规划的编制,并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085工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基于特殊需要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培育计划、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等6个二级项目、24个三级项目的建设分年度逐步展开。

一、以“系统规划”为指导努力优化项目决策

(一)努力提高战略目标的适应性

根据学校“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内涵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聚焦多层次、应用型、国际化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快速提升大金融学科专业群建设水平,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大学奠定基础。

学校内涵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特殊需要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培育、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卓越金融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国际金融留学生教育特色精品专业和课程体系、国际金融人才能力提升计划、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共计6个二级项目、24个三级项目。这些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聚焦了学科专业建设,突出了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与学校整体发展与内涵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

(二)努力提高项目立项的合理性

2010-2011年,学校内涵建设项目集中在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平台,聚焦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分两批立项了“基于特殊需要的卓越金融人才专业学位培育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教学提升”、“校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建设”7个三级项目,在7个三级项目下立项建设了“教学团队”、“行业实习基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拓展”、“金融业仿真实验教学场景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等四级项目。这些项目的立项建设,为学校在2011年底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性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2013年,适应学校战略发展的需要,在以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平台为主的基础上,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国际化建设平台、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建设平台上的项目建设展开,特别是在“基于特殊需要的卓越金融人才专业学位培育工程”、“引进应用型人才”、“全英语留学生国际金融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留学生在沪实习基地建设”4个三级项目上,加强了投入。从2013年开始,为了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的层次,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点建设对接、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培育工程、重点学科专业体制机制建设3个四级项目立项并建设。这些内涵建设项目的立项建设,为学校大金融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应用经济学学科层次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以“特色培育”为核心提高项目建设绩效

(一)重点学科专业建设

通过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内涵项目建设这个平台,学校初步形成了“大金融、国际化”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机制。2011年来,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加强了金融业务与专业服务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在学科(专业)布局上,重点围绕应用经济学科和工商管理学科进行专业设置。目前,本科专业发展到25个,涵盖经、管、法、文、理等学科门类。同时,学校逐步把重点放在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和优化上,逐步减少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招生,加大了金融类专业的招生规模。

学校学科(专业)布局与发展牢牢把握金融特色,使所有学科(专业)均能够“借船(金融)出海”,走特色发展、错位竞争之路。目前,学校设置了18个具有金融特色和国际化特色的专业方向。2010年以来,根据政府、企业、家庭理财的新需求,学校在国内首先设置了金融理财专业方向,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设置了金融数学专业。对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明确了金融统计、金融数学、金融法学、金融英语、金融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截至2013年6月,通过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建设资金的统入,学校拥有上海市B类一流学科(培育)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专业)6个、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5门。

(二)师资队伍建设

自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引进金融学科带头人1名,成功聘请海外名师2人,引进副教授职称以上或博士学位以上骨干教师20多名,继续聘请东方学者讲座教授1名和国内外特聘专家5名。为提高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推进上海高校内涵建设,积极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资助计划,学校于2011年12月制定了《上海金融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意见》。学校40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国外访学计划,14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国内访学计划,57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1个产学研践习基地获得资助。

(三)人才培养

1.学生培养状况

(1)依托行业开展“CO-OP”合作教育。学校加强产学合作,创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办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通过职业资格教学实验班、专业复合教学实验班、国际认证教学实验班试点改革,实现本科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行业介入,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2)大力构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学校先后与国外、境外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了“课程对接、学分互认”为基础的合作办学机制。现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2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600多人。全校已开设60多门双语教学课程,有4个专业开设全英语教学的系列专业课程。

(3)实行本科生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学校专门出台了《上海金融学院本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管理规定(试行)》,试行本科生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育,目前已在金融学和会计学两个专业实施了3年。

(4)注重体教结合。一是体育教学实行“体育俱乐部”模式,着力构建“三位一体”阳光体育课程体系;二是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考机制,进行“击剑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是上海市男女一线花剑队的承建单位。

(5)着力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创新创业类”必修及选修课程,目前已开出“创业管理”等15门课程;二是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学院,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三是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做好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孵化工作。

(6)全力推进大学英语改革。学校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专业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纳入到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进而上升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工作。

(7)拓展及创新教学方法。为适应学校“三型一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专题及小组讨论教学法、课程实验教学法、研讨性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和全英语教学法。

(8)注重推进教学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2011年,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已在信用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专业先期试点建设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专业质量标准。2012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向全校32个专业方向的全覆盖,目前32个专业方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专业质量标准已初步构建。此外,学校注重与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合作,对毕业生培养结果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完成并发布上海金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我校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评选校级教学成果39项,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市级精品课程3门、市教委重点课程10门、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52门,新开课程27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上海市优秀教材奖3部、校级优秀教材17部,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5项、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76项,与行业机构合作建立银行、证券、保险3个人才培养行业专业标准。

2.学生受益面与成果

学校085工程贯注“大金融学科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理念。2011年,项目首先在金融保险、金融会计、金融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方向)中进行探索,学生受益面40%;2012年开始,项目建设覆盖学校所有的学科专业,学生受益面100%。

社会实践方面,学校修订了《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方案》。2011年,5 359名学生完成了不少于40小时的社会实践,全校社会实践项目120个,包括重大项目5个、校级重点项目23个、知行杯项目34个、合作项目4个和院系特色项目45个。2012年,5 491名学生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同比上升9.7%,发动组建77支社会实践项目团队,让更多学生参与实践。2011年第三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在内涵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方案的指导下,2个项目获大赛三等奖,1个项目获优秀奖。2012年第四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再次获得2个三等奖,组织参与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的“中国工商银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奖征文活动,校团委被授予优秀组织奖,获优秀指导教师1名、特等奖1篇、一等奖4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3篇。

3.学生培养的平台建设

(1)网上教学与实验超市。新建“投资学”、“产业经济学”等网上教学课程13门,课程点击率33.6万次。这些课程的建设为网络教学平台在学校的应用与推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目前,课程中心所有课程点击率已由2011年底的40.8万次增长到498.8万次。

学校开辟“实验超市”,完成学校实验教学体系中以实验项目为主体的实验课程零的突破,进一步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2011-2012年,学校开展两轮“实验超市”实验项目建设,共新建“实验超市”实验项目25项,开展教学计划外实验教学103课时。

(2)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工商银行实习基地2011年获上海市属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项目立项建设;学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获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各院(系)新增签订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为18个。

(3)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学校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单位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建设单位,列为2012年第一批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有44个项目获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立项,有60个项目获2012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建设立项。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注册的“上海瓦耶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敏繁贸易有限公司”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始实体化公司运作;以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为平台,学校代表队获“2013国际贸易模拟展览竞赛一等奖”,同时还获得“2013国际贸易模拟展览竞赛展场设计与商品陈列佳作奖”、“2013国际贸易模拟展览竞赛展场商务沟通佳作奖”。

4.对接需求与就业

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根据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历史和办学特色,紧紧依托金融行业,努力保持自己的办学的行业特色。在第一、第二课堂的教育中,紧密围绕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合格的金融人才。由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上海区域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在金融机构的就业人数也始终保持在55%以上。

(四)科学研究

1.科研项目

2009-2010年,我校共申报各类纵向项目380项,立项61项,立项率为16%,其中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和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规划项目4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2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3项、上海市教育规划项目4项、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软科学项目2项,基本实现了学校文理科主要项目的大满贯。

2011-2012年,我校共申报各类纵向项目435项,中标64项目,立项率为15%,其中获得全国社科规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11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1项、上海市软科学项目1项、上海市教育规划项目2项,实现了学校文理科主要项目的全覆盖。

2. 科研成果与科研获奖

学校科研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增强“多出精品”的思想,减少内容雷同、观点陈旧、文字粗糙的科研成果问世。2011-2012年,学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50篇,其中刊载于核心期刊的有365篇;出版专著28部、教材53本,专著和教材分别比前两年增长了25%和20%。

2011-2012年,学校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获得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学校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实际需求、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行业发展,学校高层次优秀成果奖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上海市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学校有三项研究成果获奖,这是建校以来首次获此殊荣,标志着学校在哲学社科成果获奖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1年,学校获得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教育理论创新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是学校连续三届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类奖项。

3.服务社会

学校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建设高层论坛”,邀请国内外政府、企业、高校领导及专家,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献计献策,得到新华社上海分社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导。

学校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完成“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地图”研究,并共建“SHFC-ICBC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基地”和“上海金融创新应用研究中心”,该基地被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校基地”称号。学校还与光大银行上海市分行、浦东金融法学会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发展研究院、信达证券、紫金保险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意向协议书,承接并完成上海市金融服务办“金融消费者保护”系列重要课题。

学校承接校内涵建设项目,发布“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系列课题,对接浦东科协,完成“大学生科学商店服务浦东现状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申报大学生科学商店项目,获市科委、市教委经费支持;举行多次大型讲座及活动,完成课题调研20余项,参与师生千余人次,受益企业300余家,受益居民2万以上;承办浦东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在曹路镇、金桥镇、张江镇等地开展“金融法律知识进企业、进社区”系列活动,参与学生百余人次,受益企业100余家,受益居民千余人。

(五)国际交流合作

1.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1-2012年,学校新增校际合作交流项目13个,其中学生交换项目从原来的9个增加到17个,增幅达88.8%,学生交换项目增加了包括英国等较受学生欢迎的讲英语国家。双学历交流项目从原来的4个增加到7个,增幅为75%,项目合作层次提高,从原先的普通商学院提升至包括所在国排名前20的商学院或前100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增加境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境外合作办学合作伙伴比原先的层次大幅提高,新增境外合作伙伴内罗毕大学为东非地区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

2.外国专家聘请

学校在聘请外教开设新课程上有重大突破,聘请了美国大学的资深教授来校短期教学指导,分别开设和开展了“金融案例分析”、“政府预算管理”和“组织行为学”三门新课程及建设,并帮带中方教师适应和融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些新课程全英语教学和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学校在海外名师的使用上也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名师的学术特长优势,请名师与校国际金融学院的教师合作教学科研。名师Zahid不仅开设了“金融经济报告写作”新课程,还积极参与学校“全球金融案例大赛”的筹备工作。

3.学生出国(境)访学与教师国际交流

2009-2010年,海外学习的学生占在校生比例为1.15%;2011-2012年,海外学习的学生占在校生比例为1.55%;海外学习的学生占在校生比例的同比增长数为34.78%。

2011-2012年,我校有1名教师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32名教师参加国外培训,3名教师在国外讲学。

4.留学生教育

2009年和2010年,我校留学生数之和为741人,学历生增长数为60人(其中包括2009年录取的32名越南东方大学“2+2”项目越南学生)。2011年和2012年,我校留学生数之和为773人,学历生增长数为58人。留学生同比增长比例(2009年与2010年之和∶2011年与2012年之和)为4.32%。

学校面向留学生全英语授课专业由2009年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三个专业,至2013年扩展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四个专业。办学的模式由单校培养拓展为“2+2”或“1+2+2”的双校园模式,开拓与越南东方大学(2009年)、越南太原大学(2010年)、东非教会大学(2013年)和内罗毕大学(2013年)的合作项目。

学校面向全体留学生的全英文课程每学期开出百余门次,为留学生单独开设的全英文课程数量由2009年的14门扩展为2013年的53门。按照学校及各学院的教师培养计划,任课教师均被派往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等国进修,为期6个月至1年。

三、以“质量提高”为宗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一)CO-OP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和论证,提出并开始探索 CO-OP(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班”、“信达班”为载体的CO-OP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成为学校在2011年教育部对学校的本科评估中的亮点与特色,成为了引领国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典型模式。

CO-OP(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贯注“大金融专业群”人才培养理念,首先在金融保险、金融会计、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方向)中进行探索。

CO-OP人才培养模式关注的是教学设计的CO-OP、教学内容的CO-OP、教学过程的CO-OP、教学评价的CO-OP。其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 专业标准:在传统的学科标准基础上,在对金融业务人才与专业服务人才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金融行业合作,建立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专业标准。

● 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四大课程平台,在每个课程平台上,均分为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分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四个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选派学生到国内外金融机构见习(6~12个月),并面向金融实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高于20%。

● 教学内容: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注意引入实务课程,如“期权期货”、“国际结算”等;注重对接职业执业标准,如金融理财师、投资顾问、证券经纪人等。在这些课程内容的把握上,偏重实际案例的解决。

● 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诊断教学,提倡干中学、学中干。

● 教学过程:行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讲授、课程的考核。

● 考核评价:引入行业参与学业考核,推行主题讨论式、方案设计式、问题答辩式等多元考试考核方式。

CO-OP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一是人才培养的合作性,即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深度合作,把课堂学习与相关领域真实的工作体验结合起来,学校学习与行业实践穿插进行;二是人才培养的对接性,贴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接职业资格课程体系;三是人才培养的交叉性,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金融、法学、信息技术、管理工程知识的交叉;四是人才培养的渗透性,致力于金融向贸易、航运的渗透,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金融业务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

(二)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充分利用地处上海的优势,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机制。学校自升本以来,相继与国外21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成功搭建起了内容较为丰富、层次较为齐全的国际教学平台。学生可根据学习成绩、经济条件、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在这个平台上挑选出国项目。其中,学历项目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MBA)等,非学历项目包括交换、交流或带薪实习等方式;时间跨度从3个月到2年;范围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丹麦、芬兰、瑞典、瑞士、法国、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

几年来,全校共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不同类别的出国项目,主要包括美国陶森大学“1+2+1”精算专业本科双学位交流项目、美国湖滨大学“2+2”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双学位交流项目、中丹合作项目、世界名校交流项目(SAF)、短期交换生项目、海外带薪实习项目和美国太平洋大学硕士(MBA)直通车项目。

学校致力于通过全英语教学体系建设,构建留学生教育特色精品专业和课程体系,以此吸引外国留学生。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学校在金融学等四个专业尝试全英语教学。

(三)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社会服务

紧贴实际,服务行业,学校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作为内涵建设的一个核心,特别是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

学校充分利用中国建设银行客户资源和金融信息优势,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合作开展“开发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聚焦“客户筛选”、“降低搜索成本”等问题,为商业银行资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形成科技金融的建行模式。科技金融合作研究向长三角拓展。科技金融研究团队与慈溪市金融办、慈溪市社科院就慈溪市“科技金融”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与系列项目的研究工作展开研讨,并正式启动该合作项目。项目旨在为慈溪市地方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健全与慈溪市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与政策环境,拓宽科技产业投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当前慈溪市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融资“瓶颈”,促进慈溪市产业升级进程。

在行业培训方面,学校先后为苏州工业园区高科技企业中层干部、上海伯乔(金融)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通化地区农村信用社中层管理人员、风险投资高级EMBA班(上海交通大学)、金融保险行业高层管理人员(清华大学总裁班)举办融资上市辅导、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计量和分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及金融市场数据分析和商业应用等培训,效果良好。

四、以“对接需求”的理念寻求内涵建设的突破口

近几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才需求的层次性日益显现。同时,高等财经教育呈现出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规模层次向质量特色转变、一般教育向卓越教育转变的趋势。面对这些变化和趋势,与原属中国人民银行的背景相比,学校学科建设特色彰显还不够充分。特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也还不够宽广,还未能实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完全对接。

学校教师队伍规模迅速扩大,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但是,由于学校办学层次所限,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难度较大,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生师比还没有达标,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应用型教师队伍结构尚未完全形成,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还十分繁重。对这些内涵方面的建设,资金投入还十分有限。同时,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观,但是,外延建设尚未完成,学校正面临着外延建设与内涵建设的双重任务。

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根据上海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发展战略,充分鼓励学校学科专业的特色发展,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上对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在绩效评价上进行差别化设计;另一方面,由于办学层次所限,学校的人才培养难以完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在不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需要加大更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育与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上海金融学院十大工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中期绩效评价自评报告[R].上海金融学院,2013.

[2]上海金融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报告[R].上海金融学院,2011.

[3]上海金融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R].上海金融学院,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