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整体上市的动因分析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股权分置改革后,整体上市之所以能够得到企业和市场的青睐,主要可以归因于以下几点。可见,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具有强大的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因素。再次,管理者的内在冲动是整体上市的另一个内部动因。

股权分置改革后,整体上市之所以能够得到企业和市场的青睐,主要可以归因于以下几点。

1.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整体上市的外部动因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如火如荼实施的2005—2006年间,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委就多次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和通知,明确提出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支持绩优的大型企业通过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份实现整体上市。可见,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具有强大的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因素。

2.大股东的利益驱动是整体上市的重要内部动因

股权分置改革后,以前的非流通股可以逐步实现流通,大股东与流通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二级市场上的财富效应使大股东有通过整体上市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动力。

首先,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从而促进上市公司股东关注公司价值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上市公司多层次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各类股东,尤其是大股东、专业性投资股东将更切实地关注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运营质量的提高、创新业态的发展,将更加关注与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促使决策主体作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经营和投资决策,促使经营主体尽职尽责执行经营与管理决策。

其次,全流通时代股市的财富效应使大股东有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动力。股票作为一种财富可以带来收入,股票价格的上升可以增加投资者的实际收入,或提高投资者的收入预期。财富效应的微观基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利益一致,衡量其股权价值的标准由资产净值变成了股票价值,大股东有动力来提高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质量,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一个快捷途径就是整体上市,通过整体上市提高上市公司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再次,管理者的内在冲动是整体上市的另一个内部动因。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任命取决于政府而不是由经理人市场所决定,他们的薪酬也不由市场决定,不与企业的利润直接相关,所以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在迎合政府目标的同时,更多地追求自身的目标。因此,对于整体上市,管理者有一种内在冲动,希望通过整体上市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资源。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可以增大管理者的自身权利,控制更大范围的资产,并享有更大的权利和心理满足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